“我们终将与世俗世界和解,但仍保有内心的灵魂。”
电影 《立春》 上映于2007年,是由 顾长卫 执导, 蒋雯丽、李光洁、张瑶 等领衔主演,该影片主要讲述的是 “命运” ,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命运的关系重新审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追梦者的 逐梦、梦碎、梦醒 的故事。
命运的底蕴,是由其他人看不到的经验所组成。切割和决裂会再度愈合,会痊愈且被遗忘,然而隐秘的深处,它依然存在,继续淌血。
这部电影的争议很大,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吗?在如此世俗的生活中,艺术显得格格不入。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一个小县城。
女主 “王彩玲” 是师范学校里的声乐老师,虽其貌不扬,但上天却给了她一副好嗓音。她不甘平庸蜗居在这个小县城,心心念念想要去北京,想去 “北京中央歌剧院” 歌唱,甚至她有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唱到 “巴黎歌剧院” 。
可现实是,贫瘠的土地承载不了意大利语歌剧梦想。
她的声音,吸引了一位中年男子 “周瑜” 的爱慕,他是炼钢厂的职工 (曾经的梦想是当播音主持,却被现实打败,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为了追求她,便以 “喜欢音乐” 为由,向她拜师。
因此,彩玲认识了一个和她有着同样艺术梦想的青年 “黄四宝” 。
他是周瑜的朋友,也是炼钢厂的职工,黄四宝凭着自身的天赋,自学画画多年,考了五次 “美院” 都没能成功,现实的打击在他的内心,划下了一道道伤痕。
起初,彩玲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周瑜的拜师请求。可没过多久又答应了,并以十元为一节课教他学习声乐。
原来她是想花钱买北京的户口,但三万块钱也不一定能买的到。
“我可跟你说好了啊,三万块钱可不见得够。”
“只要能把我办进北京去,我砸锅卖铁都行。”
“北京” 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因为只有到了大城市,她觉得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她可以每天只吃方便面,她可以教周瑜 (虽然知道他不是真心热爱音乐) 。
正如她对自己所言:
“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说弦乐没有管乐好听,管乐又比不上人的声音,我一贫如洗又不好看,老天爷就给了我一副好嗓子,我一定能唱到巴黎歌剧院去。”
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并执着着地去追逐时,整个人都好像被点亮了,光彩熠熠,无比美丽。
这天,黄四宝第六次考美院,结果又没考上,他喝的烂醉如泥,周瑜带着他找到彩玲,想请她帮忙。
“王老师,你在北京呆过,肯定有不少关系,能不能托人到美院去疏通疏通,帮帮黄四宝,他就是运气不好又没关系,初试就被刷下来了。”
“**的运气也不好。”
她拒绝了周瑜的请求,因为她在北京压根就没有关系,虽然每次去北京,她一脸傲气的跟别人说,是剧院邀请她去学习,剧院打算调她去北京。
这一系列的说辞,都只是说给外人听的,因为她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自己。
她的清高、她的不甘,都在自己编织谎言的梦里,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远。
面对黄四宝的际遇,她感同身受,因为每年她都会去北京的中央歌剧院去面试,可每一次都被无情的拒绝,这种痛不言而喻。
这天,她来到炼钢厂找到黄四宝,借了一本书给他看 《渴望生活》 。
对于这位和她有着对 “梦想”同样 执着的青年,她产生了一丝好感( 她单身了三十多年) ,于是便答应了他做人体模特的请求。
甚至对他说道: “只要对你有价值,我就意愿帮你”。
“你看过契诃夫的《三姊妹》没?”
“没,听说过。”
“那姊妹三个,住在远离莫斯科的一个小地方,老想着去莫斯科就是去不了,我忘了是姊妹三个里的那个了,她懂六国外语,她说住在这种小地方,一个人懂六国语言,就跟六指儿一样是个累赘,你明白吧,就像咱俩。”
彩玲的这一番话很有深意。在这座小城市里, 艺术和梦想就如天上月,就算自身再有才华,可面对现实,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坚持,还是放弃呢?
“你要是让我留下,我可以放弃北京户口。”
“放弃干啥啦,能逃一个是一个,你说过要唱到巴黎歌剧院的。”
“要是我走了,你以后永远不可能再碰上像我这么懂你的女人了。”
“我迟早也会离开这儿,我一看见有人提着包离开这个城市,别管他去哪儿,我都很羡慕。”
然而,越是往上飞升的梦想,就越有往下垂坠的现实。
他们向往着北京的生活,幻想着能在北京的郊区租个房子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就这样他们冲动的买了两张火车票前往北京。
这座列车打破了彩玲对爱情的向往 。她原以为自己和黄四宝是两情相悦,可没想到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他对她没有爱情,只是哥们之情。
“你会一直爱我吗?”
“彩玲,我从来没往这上头想过,是不是你误会了?”
“你真的没对我动过心,哪怕一点点,一瞬间都没有?”
“我很敬重你,我一直把你当哥儿们。”
“你是因为我丑才把我当哥儿们的吧,我觉得我不丑,我就是有点儿古怪。”
“难道男女之间,非得用爱情来表达感情?”
“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
“我没那么高的境界,我挺庸俗的。”
就这样,她的这份爱随着列车飘向远方。
爱情没了,可梦想不能丢失,她孤身一人来到北京中央歌剧院,她想在试一试。
“院里现在不招人了,现有的人员都超编了。”
“你先听我唱唱吧。”
“唱也没用,我们剧院自己的演员,几年都轮不上排一出戏,都在合唱团队呆着,现在的文艺团体这么不景气,全靠国家拨款养着,我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你,我们绝对不可能进人,你想都不用想。”
面对剧院工作人员说的话,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放下手中的行李唱起歌来,可是她没唱几句就被打断了:“行了,知道你的水平了,其实,你去年已经来过了。”
这一句话深深的击中了她的内心,正如自己唱的歌词一样: style=": rgba(0, 0, 0, 0) 0px 0px 0px;"“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
可彩玲依旧不甘心,她只想留在剧院,不管啥工作,只要能留下就行,可是命运并没有眷顾她,因为她没有北京户口。
“你有北京户口吗?”
“没。”
“那就更没戏了。”
爱情与理想的双重打击,让她失望透顶,她带着残缺的心灵,回到了小县城的学校里。
就在这天晚上,生活与理想不如意的黄四宝,喝的不省人事来到了彩玲的宿舍。面对曾经的爱人,她不忍将他赶走,便收留了他,可是没曾想到,俩人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黄四宝醒来,气愤的跑去学校找彩玲,他认为彩玲玷污了他,让他的艺术和生活最后的 “希望” 全都破灭了。
“你知道我心里的感受吗?我没办法克制我个人,我厌恶我这种感觉,你知道这种感觉让我觉得,你强*了我。”
彩玲面对黄四宝的谩骂,心如刀割。夜里,她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表演服从古塔上一跃而下,想要了解生命,可最终还是活下来了。
她的脸和右手摔伤了,爱慕她的周瑜知道后,便赶过来看望她。
“黄四宝走了,去深圳了,他把一样东西留在我这儿。”
“你知道不?我为他放弃了进北京的机会,他一直追我,我被他的勇敢给打动了,我想留下来接受他,等我把决定告诉他的时候,他反过来说,他不爱我。”
彩玲再一次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她不想让别人知道,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才导致的结果, 因为她想有尊严的活着。
当周瑜跟她说道: “我们都是贫穷的人,咱俩一起过吧” ,她毫不犹豫的拒绝,并说道: “我是宁吃鲜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她会不留情面的拒绝。尽管生活不尽人意,她也不愿将就,这就是她对生活、对理想最后的坚持。
而后,彩玲在一次文艺演出上认识了一位和自己一样,不受众人尊重自己艺术的舞蹈老师 “胡金泉” ,身为男子,跳芭蕾舞,被世人不理解,不接纳,就像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一样难受。
“我一直以为时间长了,这个城市会习惯我,但是我发现,我一直像跟鱼刺一样,扎在很多人的嗓子里,我真是个怪物,像六指儿一样。”
“我也这样说过自己。”
这一段话,道尽了心酸与苦楚。 为了生活与艺术,在那个年代总有些人不甘于平庸,想要挑战命运,可事实是真的能战胜吗?
答案很显然, 不能。
胡金泉为了不受众人的指指点点,决定找彩玲 “假结婚” ,这个请求被她拒绝了。
“咱俩,假结婚吧,实际上啥也不会发生。”
“这样别人就不会说咱俩不正常了,对吧。”
“这样对咱俩都好,外头对咱俩的传言很多,都是因为咱俩一直单身。”
“那当炮灰的是我不是你,你可能忘了,我毕竟是个女的。”
“那就算我,求你帮我了。”
彩玲与胡金泉注定不是同路人,她一语道破:
“你跟世俗生活水火不容,可我不是,我就是不甘平庸,有一天,我实在是坚持不了了,一咬牙随便找个人嫁了,也就算了,我不是神。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
彩玲的一番话彻底打破胡金泉最后的希望。他被生活逼到了绝境 (为了证明自己性取向正常) ,制造了 “假强*” 事件,进入了监狱。
胡金泉是一个忠于自己梦想的人,同时也很极端。
他进了监狱后反而很坦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这根鱼刺,终于从哪些人的嗓子里拔出去了,我踏实了,大家也踏实了,实际上我挺高兴的。”
他让自己变得更边缘,自己舒服的边缘,主动的边缘。 在他看来进监狱是一种解脱,这或许是他逃避世俗的方式吧。
当他很坦然的整理自己衣服,打开录音机,开始跳天鹅湖的时候,在镜子中转圈的他,仿佛被两块镜子中的那道缝隙,一圈一圈的切割,他在这个时代的夹缝里生活的不易。
胡金泉入狱的事情对彩玲打击很大,她在学校就像个怪人一样,独来独往。
临近过年,她回到了老家。年迈的母亲催促她赶紧找个人嫁了: “你的闲话老是传到妈的耳朵里,咱这小地方不比大城市,你总得入乡随俗吧”。
面对母亲的催促,还有学校宿舍隔壁邻居 “小张老师” 的劝言,彩玲说道: “单身有单身的好处”。
很显然,世人都在劝她认命,可她还是拧巴着想要坚持着自己的生活与艺术。
翌日,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女孩找到她,原来是找她拜师。女孩叫高贝贝,身患绝症(其实是假的,这是一场骗局)较多还能活两年,她想参加北京全国业余歌手大赛,想找彩玲帮忙。
王老师,要是我不得这癌症,可能我永远也没有勇气去参加,要是我真的能进入这次比赛,我觉得我这辈子也挺圆满的。”
彩玲原本是想拒绝,可听闻女孩的一番话,改变了主意,答应教她。
然而,在教女孩靠前堂课时,彩玲就发现她不是业余歌手,因为她的能力,堪比科班生。
“你觉不可能是爱好者,你没说实话。”
“王老师,我真的没学过,一直跟着磁带模仿。”
“那你的天赋也太吓人了,你声音的控制、气息、共鸣全是科班训练出来的。”
“真的没骗你。”
“骗没骗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教不了你,你已经唱得这么好了。”
“王老师,你别不帮我呀。”
“我真的帮不了,你直接去北京参加比赛就行了。”
“王老师,你也知道,在北京没有关系,她根本参加不了,听说你快调进中央歌剧院了。”
很显然,女孩的目的是想通过彩玲在北京的“关系”,去参加比赛。
女孩再次编织谎言 (卖惨) 苦苦哀求道: “王老师,我妈都不知道,医生说我随时会晕倒,要是我再住进医院,就永远也出不来了,我真想在我临死以前去一次北京,哪怕就在天安门广场唱一首歌。”
彩玲虽然知道女孩的话,带着“假”意,但她还是选择相信这位坚持追梦“艺术”的女孩。她竭尽所能去帮助她,教她声乐,甚至为了让她能参加比赛,不惜放弃了北京户口。
“我都快给你把户口办成了,你怎么又不办了?我告诉你啊,钱可是扔出去一半儿了,要退呀,较多退一半儿。”
“没关系,你把剩下的钱给我就行了。”
高贝贝如愿登上了舞台,成功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然而,彩玲的一番好意,都被 “欺骗” 浇灭了心中仅存一点儿的 “光”。
“王老师,我没得癌症,她不是我妈,我说没跟老师学过,也是骗你的,我学了五年,我的老师是我高中的音乐老师,他也是我的男朋友,是他得了绝症,他剩下的日子真的不多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我能唱出来了。”
“王老师,我对不起你,我知道我会有报应的,但是,出名太难了,唱得好的人多了,咱们又是小地方的,没点特殊手段根本出不去。”
梦想照的进现实,却被现实的光盖住了。
被骗的经历,让她变得敏感多疑,甚至不愿意相信别人。
隔壁邻居“小张老师”是一个 追求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人,她没有文艺细胞,也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坎坷的求学经历,也没有想要达到自己梦想的手段,只是老老实实的生活,渴望有一份相对安定的婚姻。
然而,她的婚姻最终以失败结束,她的丈夫失踪两三天了,还把夫妻俩银行的存款全提走了,甚至连抽屉里的生活费全都拿走了。
可她找彩玲谈心时,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一个人咋办,以后我连你都不如了” 。或许,在她的潜意识里,彩玲就是一个不幸的人吧,所以彩玲才会回击她。
“你能把我当朋友,是因为我比更不幸,我没你好看,没你年轻,又没有家庭,有我这种人在你身边垫底儿,你会安慰对吧,不管是谁,她不幸的时候就会跟我同病相怜,我要是比你幸福,你还会跟我说?”
艺术、理想、做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从来都是难于上青天。 彩玲在大风中艰难的瞪着自行车就像大多数人的一生那样吃力。
她曾经说过: “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 ,然而最终选择了相对妥协的方式。彩玲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 “王小凡” ,开启了平凡的人生。
她回到了老家,卖起了羊肉,放下了曾经追逐多年的梦想,却坚守自己的原则生活下去。
——“我是宁吃鲜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
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鸿沟,有的人站在现实的岸上望而却步;有的人勇往直前,哪管坠落深渊,粉身碎骨。
《立春》 影片的核心是 “纯粹的追求” ,对爱的纯粹,对艺术的纯粹,对理想的纯粹,可是这种纯粹最终还是妥协于现实。
我理解有些人看这部片子也许会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上天对他们太眷顾了。可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机会、命运就犹如繁星一样遥不可及。
所以,大部分人的理想最终屈服于现实,因为现实太残酷了,现实面前充满层层阻碍,想实现理想实在是太难了,最后只能屈于平凡。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王彩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