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爱莲与叶浅予在美演出前(喜饶尼玛提供)
戴爱莲被誉为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她不仅会跳舞,还收集了多个民族的舞蹈资料。她曾在重庆、上海等地,乃至美国演出新疆舞和藏族舞等,观者无不赞叹。
她是个从小生活在国外、抗战期间才从伦敦回国的舞蹈家,竟然还会跳原滋原味的藏族舞,让人很是奇怪。欲知详情,就要从她与丈夫的川康之行谈起。
1945年9月15日,狭窄的成雅公路上不断颠簸的汽车里,被挤成沙丁鱼的人们怨言不断。一对穿着时髦的年轻夫妇却不时低语,对沿途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与诧异。他俩就是著名画家叶浅予和舞蹈家戴爱莲,搭乘西康省府的车到雅安。从雅安西去康定,虽曾有路,但破败不堪,一直难以通车。叶、戴夫妇与同行者庄学本等只能坐滑竿到康定了。一路辛苦到泸定,叶浅予心血来潮,给好朋友黄苗子发了一封电报:雅康道中,山水妙绝。后又觉得应该发给因故未能成行的张大千。显然,心情不错,想勾起这些艺术家对山水的念想。
戴爱莲“凤眼娥眉瓜子脸,娇小玲珑而充满活力。说话时用渐趋纯熟的国语”,对沿途的一切都非常关注,但是心里始终牵挂的则是自己此行的目的——采风,搜集各民族舞蹈素材,为编创今后的中国现代舞作参考。9月20日,他们刚到康定住进康藏贸易公司,戴爱莲就拉住叶浅予迫不及待地向经理格桑悅希聊起自己的身份和学习民族舞的愿望,话题几天不变。
叶浅予速写:格桑悅希夫妇(喜饶尼玛提供)
格桑悅希是西康著名政治活动家格桑泽仁的弟弟,受哥哥影响,很早就到了内地,藏汉语兼通。他爽朗地谈起家乡巴塘 (时称巴安)的百姓 “天性愉快,好唱好动”,每逢佳节喜庆日子,歌舞相伴,欢乐无比,尽兴始散。他谈到巴塘弦子“用二胡配合歌曲,舞法也与别处讲究,并且时时推陈出新”。戴爱莲闻听简直欣喜若狂,想不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眼前人就是最好的老师。她遂献上“投门帖子”,跳了一段曾在重庆跳过多次的“新疆舞”,叶浅予以歌伴奏。等戴爱莲表演结束,格桑悅希很是高兴,拉起二胡,要邦达多杰等在座的人跳起了巴塘弦子。跳毕,“继以京调小曲。个个人眉飞色舞,情绪极为兴奋”,热闹非凡。
9月24日,格桑悅希正式收戴爱莲为徒,学习巴塘弦子等。戴爱莲学了巴塘弦子“夏其阿加-欢乐的鸟儿”“索南钦都-幸运”等。之后,格桑悅希还教了戴爱莲一段宫廷舞片段。叶浅予在日记中惊喜地提到,他曾在当时中影拍摄的吴忠信进藏的“西藏巡礼”片中看到这段舞。以后的日子,正如叶浅予所记:“康定本有电影院一家,三年前为火所毁,现在还剩一家戏院在演川剧。其他要算打牌是普遍的娱乐。我与爱莲几乎每天在悅希家学习康舞,巴安弦子是我们的娱乐。”格桑夫人还把自己的藏装借给戴爱莲穿上,以更好地融入舞蹈。
这期间,戴爱莲在为记录舞蹈歌曲着急之时,巧遇西康省立师范学校的王文华(后任德格小学校长)。这是个热心民族教育的北方人,到过巴塘、德格、甘孜等地,收集了很多民间歌曲。他答应为戴爱莲记录曲谱,戴则教了他记录舞谱的方法。
叶浅予陪同戴爱莲的采风,为她画了不少舞蹈的速写,并从一些书上抄写照片,以作参考。他们一起拜访了解藏族舞蹈的朋友,如当时《国民日报》的藏文编辑李春先等人,还去寺庙看了跳神,学习宗教舞蹈等。当时一个大金寺的老喇嘛会跳很多藏族舞蹈,他与李春先等“将近五十的人,跳舞的时候,豪爽奔放,兴高采烈”和年轻人一样,跳得“跳得屋子直摇”。小客厅变教室,看舞跳舞,十分惬意。让叶浅予感慨不已。
格桑悅希为了让戴爱莲学得更好,还特意安排了康藏朋友参加的“跳锅庄”。一次,戴爱莲为“跳锅庄”做了精心的准备,但因德格女土司的舅父去世而延期,心里颇为之动。
戴爱莲学跳“巴塘弦子”(喜饶尼玛提供)
10月22日,省府与驻军合作筹划的以巴塘弦子为中心的“康藏舞蹈表演会”在省府礼堂举行,特邀戴爱莲参加。观众对舞会的节目多已了解,故对大名鼎鼎的戴爱莲非常期待,对她的舞蹈抱有浓厚的兴趣。戴爱莲也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使尽浑身解数,掌声雷动,获得满堂彩。她的节目主要有:小提琴伴奏的“梦境”“惊醒”等四个节目,并参加巴塘弦子。最吸引观众的是戴爱莲曼妙多姿的新疆舞蹈,“轻快紧张”,让人大开眼界。25日,在康藏公司的大厅又继续开办舞会。 “巴塘弦子”压轴,不仅戴爱莲上了场,连叶浅予也穿上藏装“跟着乱转”,舞得饶有兴味,酣畅淋漓。他们深深感受到跳“锅庄”“弦子”自己参与其中,才有乐趣,否则就像“跳交谊舞作壁上观,只见人家快乐,自己则是怪无聊的”。
10月29日,叶浅予夫妇离开康定。戴爱莲坚持不坐滑竿,平生第一次骑马远行。在康定的40天时间里,他们收获满满,完成了自己的采风计划,给未来的生活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在这里感受了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在各自的领域,传播与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喜饶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