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暂停
00:05 / 03:46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深圳光明区公常路与光侨路交会处附近,往东莞黄江方向,沿途布局着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以及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等。

这里,是光明科学城

从地理位置上看

光明科学城并不处于市中心地带

但它却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

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重要节点

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自诞生之日起,光明科学城便注定不凡。 2018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光明科学城。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因使命而生的光明科学城

肩负着打造重要的

国家战略科技新力量的责任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4月27日—28日,以 “光明·筑梦未来” 为永久主题、 “创想”“起航”“逐梦” 为年度主题词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场“惊动”全球科学界的盛会,再次将光明科学城置于聚光灯下。就在论坛开幕前一天,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 《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 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为论坛的召开再预热再添 “火”

本次论坛是今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后举办的 首个 高规格科学盛会,是深圳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必将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 新动能

论坛聚焦 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 设置了各项活动安排,众多院士专家齐聚一堂,高端机构合作相继亮相,大科学设施装置建设成果充分展示,可谓是重头、重磅、重器。

这场为光明科学城 “量身定制” 的论坛,不仅是一次规格高、内容丰富的科学盛会,更是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成果的展示窗口,通过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光明科学城集聚度、显示度和影响力。

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当前,深圳以打造 “世界一流科学城” 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目前, 24个 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 两所 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 9个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两所 省重点实验室、 11个 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深圳,正崛起一座“明日之城”

巨大“磁场”力 加速汇聚创新动能

在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负一楼,一个“强壮”的机械臂正在把使用过的动物笼具精准夹住,并迅速抬起、翻转,将笼具放置于清洗台,敏捷地完成了笼具的擦拭、清洗、消毒等步骤,为相关平台和团队进驻做好最后冲刺。

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楼,11台自动化功能岛区正在紧锣密鼓调试中。功能岛区里的机械臂熟练地把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放进微孔板,实现高通量操作。

据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工艺师司同介绍,这是合成酵母产线,产线分为 11个 工序,每一个工序就是一个功能岛,就像 “生产车间” 一般,实现自动化、标准化、流程化生产。一个智能 “生命铸造厂” 正加快成型。

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合成生物大设施中的功能岛相当于全自动化运行的“车间”,多个“车间”组成一条生命的流水线。

作为开展基础研究的利器

这两大设施

是光明科学城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 “重头戏”

也是光明科学城打造

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

创新策源地 的缩影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肩负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破题先行的重任。布局大设施和创新载体,便是光明科学城面对时代“考题”的生动作答。

据了解,深圳市委、市政府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方向、立足培育未来产业优势、着眼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大湾区协同创新等多个维度,通过系统研究、严密论证,为光明科学城确立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三大发展方向,这也是本届论坛聚焦的三大科学领域。

其中,信息科学领域将重点围绕信息技术前沿、通信技术、超级计算方面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材料科学领域重点围绕材料设计、制备、表征、功能拓展等领域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生命科学领域则重点围绕生命科学前沿和现代医学方面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

目前,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光明科学城加速聚集。 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已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将于今年启动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规划。

在创新载体方面,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 中山大学·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加快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永久院区一体化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实现高水平运行。

· 有大设施

有实验室

有研究型大学

……

光明科学城就像一个巨大的 “磁场”

将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汇聚于此

释放出巨大的动能

“光明科学城是把几个重要的研发中心,比如说深圳理工大学(筹)、中山大学·深圳、深圳湾实验室,还有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都汇聚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 我相信光明(科学城)未来不仅是深圳,而且是大湾区,甚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高地。 ”作为本届论坛主论坛的演讲嘉宾,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兼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也认为,光明科学城正日益成为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重要节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载体最集中、创新动能汇聚最迅速、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

高效转化力探索

“沿途下蛋”的产业模式

科学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俯瞰大地。这离不开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然而在科技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难以跨越小试、中试的“死亡之谷”。如何跨越“死亡之谷”?光明科学城正孜孜以求寻找答案。

自规划起,光明科学城就承载着推动产业成果转化的使命。

在光明科学城规划 “一心两区” 里面,其中“一区”就是 产业转化区 ,面积 15 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将建设生命科技、科学与科技服务、国际研发与先进制造业 “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

《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 也明确赋予光明科学城的 “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 的战略定位。

刚刚获市人大通过的 《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 也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多项制度安排,例如支持设立在光明科学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成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专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等等。

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深圳市人大官网4月26日公告页面截图。

在本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中,除了科技攻关, “产业发展” 是又一大板块。除了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论坛还设置了不少产业和应用大会,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讨大会和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同时还邀请了投资机构代表,通过论坛这一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促进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深度融合,为产业成果转化按下 “加速键”

事实上,光明早已率先探索“沿途下蛋”的产业转化模式。 “沿途下蛋”是对“科研—转化—产业”创新过程的形象比喻

位于光明科学城的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采用国内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楼上”科研人员 开展原始创新活动,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支撑产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 “楼下”构造产业孵化空间 ,为合成生物类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共享实验平台及智库支撑,通过创立融汇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双环耦合”的“双五位一体”高效运行模式,创造性地让“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一栋楼里,有效打破科学与产业孵化的时间与空间壁垒,探索性的形成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在空间上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平台。

创新中心首创的

“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打通从原始创新到

推动创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被国家发改委列入

推广“深圳经验”47条

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空间距离上把企业跟科研机构的目的地缩短,从而缩短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让产业与科研无缝对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表示。

本届论坛还发布了 2023深圳十大合成生物创新成果 。这些成果,大部分都从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孵化出来,是“沿途下蛋”模式的最佳“作品”。

截至2023年4月,已组织 11 批次超 300 家企业报名参加,通过遴选企业 99 家,孵化器和后续拓展园区吸引落地 36 家企业,“毕业”企业 12 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蛋”进入产业园区成长,新的产业形态正在逐渐集聚和形成。未来,光明科学城还将建设 公明、凤凰、马田、玉塘 “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 ,重点打造 8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5 个未来产业。

城市“烟火气”

产城融合“新样板”崛起

放眼全球知名科学城,其中成功经验之一便是产城融合。 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需要别具一格的城市载体。

如何将“科学”与“城市”相结合

做到科学与城市相融共生?

这是光明区在建设

“世界一流科学城和

深圳北部中心”的总目标和总定位中

必须要回答的两个重要命题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本届论坛中亦有体现。除了高端学术论坛、产业交流等科学性的环节,论坛还举行了 赛艇挑战赛、自然之声、慢行骑行 等3场配套活动,为与会嘉宾提供轻松亲近的交流环境,充分体现了科学城的 “烟火气 ”。

从高处俯瞰光明科学城,这个规划面积 99 平方公里,北起深莞边界,东、南至光明区边界,西以龙大高速和东长路为界的片区里,一个个科研机构、实验室和高校掩映山水间,呈现出 “一心两区,绿环萦绕” 的空间布局, “北林、中城、南谷” 的城市风貌彰显的淋漓尽致。

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这里,既有科学研究的“仰望星空”,也有自然山水田园的“诗和远方”。据悉,光明区生态资源丰富,辖区有 53% 面积在生态控制线内,拥有各类公园 279座 ,绿道、碧道超过 200公里 ,虹桥公园、光明小镇、欢乐田园是生态休憩的好去处。

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光明,还是一座艺术殿堂。 目前,光明已建成获得 “鲁班奖 ”的文化艺术中心,高端演出、艺术展览精彩不断。此外,科学技术、科技产品将随处可及、可感、可见,已融入到城市的血脉和基因中。在交通方面,光明城站到广州半个小时、到深圳北站10分钟、到福田中心区 15 分钟、到香港西九龙 30—40 分钟,交通四通八达。

光明科学城论坛,展现科技创新魅力

科学之美、城市之美

艺术之美、文化之美

相互融合、相互碰撞

光明科学城

正加快成为

产城融合的“新样板”

成为全球科学家的向往之地

未来,随着光明科学城论坛每年 固定举办 ,将对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和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级具有重大意义。

深圳将以 更强的信心 更大的力度 统筹推进 光明科学城建设 ,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贡献坚实力量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like刘刘"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tech/pV6n6f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