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揭示,《中国老师来了》深入探讨中英教育理念碰撞,激发教育差异深思

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揭示,《中国老师来了》深入探讨中英教育理念碰撞,激发教育差异深思

《中国老师来了(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是BBC推出的一个教育研究项目,邀请5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学校进行教学,将中国教育与英国教育相对比的纪录片,2015年这部纪录片播出。

这部纪录片中英国学生与中国老师之间的互动,已经引起了对中英教育差异的广泛讨论。

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揭示,《中国老师来了》深入探讨中英教育理念碰撞,激发教育差异深思

纪录片中的中式教育在英国中学中试行,让我们看出了不同教育方式在不同国情下产生的不同效果。参与实验的英国学生从新奇,厌倦,适应到接受,期间的百态让人印象深刻。结果是受到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在最终考试成绩上超过了受传统英式教育的同校学生。在开展教学的中国老师却在中英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付出了比教授中国学生更多的精力,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抱有积极态度与教育的热忱,尝试不同的方法帮助参与实验的英国学生适应中式教育,体现了他们作为中国教师所代表的良好职业道德与素养。

在靠前集里面,中国老师与英国老师在小考之后谈到,英国老师有多套大纲,你们有IGCSE,你们有BETC课程,从而适应不同的学生水平。 数学老师邹海连老师,面对镜头他表示:“数学在中国是最重要的学科,你除了学好数学外别无选择。”他的数学课进度很快,边板书边讲解,学生们需要集中精神记忆每一个公式、解题技巧。英国的数学课堂则很不一样,学生们根据能力被分进不同班级,小课堂教学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

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揭示,《中国老师来了》深入探讨中英教育理念碰撞,激发教育差异深思

英国老师擅长和学生交流互动,分组讨论作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博航特中学的数学组组长皮特相信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并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进步更快。

但是最终的结果在第三集中,当天的毕业典礼上,博航特校长在讲台上打开了手中的信封,宣读了两个教学组的平均成绩—— 成绩结果表明,中式课堂学生在各科目的平均得分超过了英式课堂的15%以上。

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揭示,《中国老师来了》深入探讨中英教育理念碰撞,激发教育差异深思

“如果这5位老师来的是伊顿公学,那他们肯定都会很开心。因为这里的孩子能力都非常强,不会让中国老师失望。” 1997年-2008年期间担任伊顿公学教务长的Oliver Kramer评论这部纪录片。

英国的中学分为私立和公立,两者相差甚大,在优秀的私立学校,课堂纪律一样严格,大部分私立中学也是寄宿学校,而英国私校“精英”教育学起来一点不比中式教育轻松,结果就是:伊顿公学、斯科特中学等私立中学,聚集了全英国7%的学生,却占据了牛津、剑桥每年录取的学生中的50%,而未来,他们将成为英国的首相、国会议员以及社会精英人士。但是,要想进入私立学校,孩子从六岁就要开始准备,然后经过残酷的筛选(包括对家庭条件的考察),才有可能进入顶级的私立中学。

记录片中的是英国公立学校,学习压力小,学生被名校录取的概率小得多。三年后,他们的收入和所处的阶层将与名校生迅速拉开。英国的精英教育,不是什么快乐教育、放羊式的教育,而是跟中国一样,奉行严格、刻苦的苦读教育。

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揭示,《中国老师来了》深入探讨中英教育理念碰撞,激发教育差异深思

中式教育尊重师长,让每个人都能够提升自我,能够培养规则的概念,有团队意识,能跟他人友好相处。英式教育因材施教,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发展,照顾好每个学生,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但是与此同时,中式教育更加注重成绩重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无关的兴趣爱好在中式教育下很难有时间去锻炼,但中式教育中学习不好的学生中国老师会认为是因为懒,不努力,而去鼓励学生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精神。英式教育给了学生过多的挑战权威的权力,学生可以自由地顶撞老师,不尊重其他人,不学习的学生任其放任自我,使得成绩更加差。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不是表面上授课方式的差别,而是基于不同的“内核”,驱动了教育往不同的方向去发展,在教育方法、价值标准、思维模式方面都有显著区别。

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揭示,《中国老师来了》深入探讨中英教育理念碰撞,激发教育差异深思

今天,人们往往十分推崇西方的诱导式教学,批评中国的填鸭式和满堂灌。但是中式教育,并不只意味着当下中国的教育,而是包含了自孔子以降中国数千年来的教育理想、教育传统和教育精神。古代中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就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孔子对中国教育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伟大思想。子路和冉有问的是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孔子的回答截然相反,完全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这一代中国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使命我想是:如何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承担起教育的本土责任?让中国的下一代,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遵循自己的天性健康快乐地成才,在中国人的价值标准中渐渐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负责任的中国新一代。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没电了叭"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edu/bUUgvC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