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锷(1846—1912),字定生,湖南长沙人,光绪己酉科举人,授赣榆县知县、赏戴花翎、诰授资政大夫。
赣榆文峰塔位于现在的赣马中学校园内,砖木结构,八角四层,阁楼式,高14.2米,上面四层飞檐斗拱,塔角处各伸出一兽头,口中衔一华丽纹饰黄铜铃铛,只要有风便有悦耳的铃声,又名“响铃塔”。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铃铛被日本鬼子尽数掳走,空留巍峨塔身,向人们诉说那段难忘的历史。底层塔门上方镶一块塔铭。塔铭三尺长,一尺高。碑文: 光绪辛丑年冬。东方青天龙,卓此文峰,镇海龙宗,百虎降伏,人民和服,奕世赖福,宦锡显爵,利名高擢,举世大乐,据城临渊,亘古巍然,我铭永传。长沙徐树锷撰。 碑文撰于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
文峰塔系清朝光绪二十七年知县徐树锷所建, 当时县城驻地就在赣马,县衙就设在现在的赣马中学校园内 。时为赣榆县知事的徐树锷对文教事业极为重视,他上任不久就查阅了资料,发现赣榆在1882年竟无一人中举。为激励后人上进,改变全县文化落后现状,亲自主持兴建了一座塔,取名“文峰”。此塔建成后,成为苏北一大景观,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1987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脚下便是玉带河。玉带河上游从山东汇集流入,因其弯弯曲曲形似腰带,故称 玉带河 。 上游有沙河、大岭河、望仙河,中游有七个湾(大湾、尚湾、张湾、焦湾、王湾、吴湾、丁湾子),下游有龙河、下口、小口等入海口。
玉带河下游是龙河,传说河中有龙。辛丑年早春二月,徐树锷看到玉带河流经县衙后面的护城河水滞留不畅,就决定清淤,开工第四天就连续出现了问题,头一天挖走的土方,夜里居然又莫名其妙地滑进河里,反复两天。徐树锷听闻后大为疑惑,站在城头反复观察后吩咐监工,今晚加班半个时辰,收工后工具一律不准带走,须将铁锨、扁担等工具插入河床,不得有误!
次日清晨闻报护城河水被染红大半不知何故。徐树锷道: 护城河底原来藏有一条土龙 ,现已制服,工程果然顺利完工。徐树锷为了纪念此举,命人造了一座龙头桥,通体青石,桥分三孔,条石铺路,两面对称安置四对龙头,昂首怒目青面獠牙。
赣马的几个村的村名由此而来 。有一天午后,徐树锷站在城门往外看,指着龙头桥附近的几户人家问道:这叫什么庄?有人回到:没有正式名字,就叫北门外。徐树锷说:你们看,几家人家坐落得像个烟袋头,就叫 烟头 吧。徐树锷又指着再向北一点的小村问道:那叫什么村?有人回答:剪子洼。徐树锷:此乃险地,沟河多,又叫剪子洼,不可,须改名 缝鼎 。既有鼎蒸水汽之意,又有顶针防御之意。原来沟河常年会有大人小孩或失足溺水身亡,经过此次改名竟也再无发生。诸如此类数个村名都沿用至今。最为奇葩的是,徐树锷某日于城墙西北角处向 张元村 方向观看,遥看一片旗杆,数不清有多少达官显贵,徐树锷暗暗吃惊。这要是成了气候,我这小小的县官别的就不用干了,天天忙着伺候他们了。陡然心生一计。叫师爷次日即调集民工在张元村附近挖河降渍,这里挖一个形状像杀猪刀那里挖一个像杀猪桶。本来一个文武将才辈出的村庄,硬是被其打破风脉,以致全村大半人家以杀猪为生,后来半路、马厂人家以杀牛杀羊为生的居多。
现在赣马镇驻地因为是赣榆老县城,所以叫 城里 ,城里村南面临近的村叫“马厂”,当时着名的集市就在这里,所以叫马厂。现在的赣马就是取“赣榆”和“马厂”两个名字的之一而成。在马厂村中心街口,有一颗粗大的 古槐树 ,已有300多年历史,树枝上挂满了村民用来祈福的红布条,当地有“槐树花开,福运到来”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