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们,已经开始有了浓浓的躺平气息。
前几天我和一个消息灵通负责招聘的朋友聊天,她说现在的互联网大厂里面,除了字节跳动还在招人,其他大厂基本都在裁员,而且你要进字节跳动,也是平薪或者降薪进去,这跟几年前互联网大厂们雄心壮志,动辄开2-3倍薪水挖人的状态构成了天壤之别。大厂的薪资构成通常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票,但是你去看一看那些大厂惨淡的股价,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许多人工智能和算法方面的优秀工程师开始选择 和谷歌这样的海外厂商就职,因为对方的股票吸引力已经远超了中国互联网公司。
招聘本质是反映的对未来的预期,当大家对未来预期乐观,想扩张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招人,甚至不惜代价。当大家对未来悲观,就开始停止招聘甚至大规模裁员。
我们在北京有一个喜欢踢球的小圈子,这100多个人里面,有许多科技大厂的公关负责人,也有从事媒体和自媒体行业的朋友,每周踢完球,大家会聊几句,最近大厂们的公关在干什么,总体说起来,最近大厂的公关也是很浓厚的躺平气息,大家不愿意发出太多的声音,不敢去说自己做了什么,营销预算也是砍了又砍,你看,大家不怎么忙了,连最近踢球的人都开始多起来了,快40度的高温,也阻挡不了大家周末出来娱乐放松的热情。 往年大家忙的时候,有时候可是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凑够一队踢球的人,这个说我这周在办发布会,那个说我最近要出差……现在大家平时倒是有的是时间在足球群里面吹牛逼闲扯淡。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去年某个饭局上,我和某个大厂的公关负责人聊天,席间谈到某近年来因一系列精彩的大佬专访而快速蹿红的某互联网行业媒体人,我问你们一般会怎样和他们合作,他喝了一口酒,意味深长的答曰,我很尊敬他们,大家见面也都客客气气,但是我对他们唯一的诉求就是,希望他们不要关注我们公司。
公关和营销其实也是一个重要信号,当行业景气度高,大家雄心壮志想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很积极的发出声音,开发布会,办活动,发新闻稿,老板出来接受专访,公关口水战也层出不穷。
而现在,老板们似乎连个微博也不怎么发了,王兴把他很受欢迎的饭否也设置成了“仅三个月可见”。有句话叫做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老板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群,他们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都纷纷开始少说话。老板们不怎么在微博上说话和吵架了,这个圈子,也没有那么热闹了,不要说重现当年3Q大战那种万人关注的大部分人话题,日常小的热点和口水战都极少了。大家都纷纷求着媒体不要关注他们。
一句话,互联网大厂开始有了浓厚的躺平气息,大厂的躺平,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是极大的,许多长远的影响,现在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大厂的
时代红利结束了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一个问题,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成为国际级巨头,有非常特殊的时代背景。
靠前是美元资本的大规模涌入。
不管是腾讯、阿里还是滴滴、美团,这些互联网大厂的崛起,离不开美元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在过去20年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人民币都处在升值预期的通道里面,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导致大量美元资本的涌入。他们以LP的形式进入红杉、IDG等VC和PE的募资池子里面,投资了大量的互联网公司,然后又在美国和香港的资本市场上市退出。可以说,没有美元资本,就没有中国互联网的黄金20年。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连年增长
第二是人口红利。
中国的互联网网民,迅速从几千万变成今天的超过11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后,带来的网民井喷效益,非常明显。
第三是政策红利。
因为某些政策关系,国外的互联网大公司如 、谷歌等很难在中国市场落地,这给国内的公司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公司拿到的政策条件是很好的,比如税收优惠,牌照发放等。而地方政府往往会给到本地互联网大公司更好的扶持,例如腾讯在深圳南山区打官司鲜有败绩,阿里在杭州拿到了大量土地、税收优惠。
不过这些时代红利都已经不存在了。
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美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蒙上了阴影,美元新基金的募资越来越困难,而中概股在过去两年受到的打压导致美元基金的退出遇到了很大困难。大批美元VC不再重点投资中国互联网项目。而在反垄断法的大背景下,过去曾经活跃在投资市场上的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大公司的投资部门,现在也明显放慢了投资并购步伐。
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也已经见顶,智能手机的销量出现连续下滑,该上网的人基本都上网了,还没有上网的人,基本也不是大家的目标客户了。这也是这几年新跑出来的互联网大平台越来越少的原因。
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增速变缓
在政策层面,互联网公司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反垄断法出台后,过去依靠垄断来维持高额利润的互联网公司的前景并不乐观。中国互联网行业因为发展太快,很多公司,动辄三四年就上市了,公司并谈不上有多么深的科技储备和内功积累,更多是靠资本催生出来的结果。而资本催生头部公司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先通过烧钱拉高壁垒,然后在资本撮合下促使头部公司合并,或者头部公司用现金优势打垮后面的企业,然后通过垄断带来的高额收益回报资本。这套玩法现在已经越来越不 work了。有个朋友开玩笑说,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一个处长,互联网公司也得罪不起,一个自媒体写一篇文章,有时候就能让公司股价暴跌10%。
一句话,互联网大厂的时代红利结束了。
互联网大平台洗牌变慢,
围绕大厂还好混饭吃吗?
互联网公司集体躺平,对中国商界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中国商界许多创新,过去这些年是由互联网大厂驱动的—— 准确的说是由那些满怀斗志的互联网大厂驱动的。
一次抖音大电商大会,就是数万直播电商商家的致富梦想大会;一次微信公开课上一些微小的平台功能升级,就将带来无数新的赚钱机会。
当年中国的移动运营商曾经想学日本搞NFC移动支付,结果搞了半天,也没见几个人用。结果,人家微信张小龙搞一个简单的微信抢红包,现在乞丐收钱都恨不得用微信收款了。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中国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商家的营商习惯。我举个例子,像全家、711这样的便利店在手机支付普及钱,都是收现金的,但是要知道,现金收款带来的管理成本是非常高的,首先你有一定概率收到假币,然后你要有一套机制防止贪污腐败,还要把收到的钱存起来,这些都是管理成本。而有人测算过,移动支付普及后,这些便利店因此带来的毛利直接提升了2%左右, 要知道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这是多大的一个进步。
移动支付在商业上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
再举个例子,我们都在商场的厕所看到过那种投币1块硬币出来一包纸巾的自动售货机器,过去这个效率是很低的,很多消费者刚好没带1块钱硬币怎么办?有人光干了这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把所有投币的机器改成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这个效率就是成倍的提升,也极大的便利了用户。 但其实这背后是互联网大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起作用。
而滴滴打车这类网约车软件,对于出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基本实现了,手机一打开,几分钟马上有一辆轿车来接你的方便体验。 而这背后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据说滴滴专车的司机,有10%是退伍军人。
这些年来阿里、腾讯、百度这些大厂在云计算上的投资,也极大的便利了广大中小从业者。我在十几年前在学校里面曾经自己做过网站,刚开始的时候为了服务器放在哪里很头疼,因为服务器要有空调制冷,还要24小时不断电,不要看这个小小的条件,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是现在在便利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下,快速的开出互联网应用和关闭应用,扩充服务容量和减少服务容量,都变得如拧开自来水龙头那么便利,这极大了的加速了中国产业的信息化。
租云服务器的价格
有时候比手机话费还便宜
而完美日记这样的新消费公司,能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做上市,跟小红书、抖音这些互联网大平台带来的营销模式变革关系是巨大的,流量的洗牌催生了新的消费品牌。
前段时间我去广西考察,看到当地的水果产量极其丰富,广西的荔枝、芒果、火龙果、香蕉都是非常好的,现在有了抖音直播和淘宝直播,农民可以直接在自己家的果树前直播卖自家的水果,快递一两天就能到北京上海了, 避免中间商的盘剥,赚到更多的利润。
直播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多利好
一句话,过去很多产业的驱动,依赖于互联网大厂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的推动。 后面我们有可能会发现,大厂的产品更新迭代速度,要慢于我们预期。要是放在五年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一年怎么不得参加个十场八场互联网大厂的新品发布会?A厂说发布个XX计划,准备投入100亿,B厂宣布推出一个新功能,准备扶持1000个头部生态合作伙伴,现在还有吗?
同时,也很难有新的大厂再冒出来。 几年前,专注于下沉市场的趣头条曾经让人眼前一亮,一度以为可以从互联网大厂手上切走一大块蛋糕。但结果是,这家企业最终黯然收场。前段时间,某个上市失败的互联网独角兽的投资人给我看了下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我实在想不出来,这家公司怎么能一年亏掉几十个亿,一级市场融不到钱了,二级市场上市又上不去,不知道这家公司还能撑多久。
由于新冒出头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难以拿到大额投资,一个未来1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常态可能是,巨头的格局逐步会固化。
对于广大围绕着大厂混饭吃的从业者来说,大厂的躺平、头部平台格局固化是个 喜忧参半 的消息。
上周,我去参加了一场传统企业老板的一场聚会,里面有卖白酒的老板,有做豆浆的老板,有搞传统实体零售的老板,年龄普遍偏大,有位老板抱怨,说前几年互联网平台变化太快,刚开始学会在淘宝京东上开店,微博和微信火起来了,然后刚学会没多久,又来了快手和抖音,这让他们这些做传统产业的公司有很强的焦虑感。
前几年,人必称互联网思维,甚至专门催生了一帮割韭菜为生的讲互联网思维的培训讲师们,我曾经见识过这种疯狂的景象,上百个传统企业老板被销售叫过来,听讲师们“恐吓”:“10年前,你们错过了百度搜索引擎,所以今天你们坐在这里听我讲;5年前,你们错过了微信生态,所以今天你们坐在这里听我讲;今天,你们要是再错过抖音生态……”
建议全文背诵
一排POS机摆在那里,这些被吓怕了的传统企业老板们,纷纷现场扫码或者刷卡,两三天的互联网思维课程,动辄能卖几万,这些被颠覆怕了的传统企业老板们,就这样把自己赚的辛苦钱被当韭菜咔咔割走。 但是没想到的是,自己学了私域,学了抖音,才只是新的焦虑的开始,后面还有更狠的力量,等着割他们的韭菜。
当大家都学会了这些时髦的名词:ROI、ARPU值、留存率,赚过快钱,谁还有心思去认真做产品?
后面,当互联网大厂的创新速度减慢,围绕着大厂的互联网从业者,可能需要放弃“红利期打法”这种思维,在过去很多年里面,因为互联网平台的快速迭代洗牌,有许多游走于平台更迭吃红利的公司和个人,后面可能很难再碰到这么频繁的红利更迭。 只有扎扎实实做产品的企业,最终才能在这种稳定的互联网业态下杀出来。
而对于那些利用互联网大厂基础设施改造自己业务的传统企业来说,我认为更多的是利好。因为他们的基本功还是在传统实业,互联网大厂更新迭代洗牌的速度放慢,对他们来说可以更专注做好产品和服务,不用担心被过快洗牌掉。
互联网最早的成熟行业,是游戏行业。因为游戏行业变现快,离钱最近,商业模式成熟,人才发达,用户习惯成熟。在2015年前后,中国的手机游戏市场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大批依靠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冒出来但是根基不稳的公司开始衰落,后面再跑出来的公司,都是扎扎实实做产品的企业。这几年竞争这么激烈,依然出现了诸如《原神》、《三国志战略版》这样的好游戏,这些产品没有一个不是靠多年的基本功积累和扎实的产品取胜的。
最赚钱的游戏,前三名都是国产的
去年我去苏州见到一家40人左右的做战争策略单机手游的公司,这么传统的游戏类型,还在做游戏内单机收费,三分之二用户在海外,两个老板也不怎么出来参加行业聚会,也不太关注外面平台更迭,他们就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游戏产品,服务好自己的用户,一年几千万利润,舒舒服服。这两位老板原来在主机游戏时代就扎扎实实的开发游戏,现在无非是换了个用户更多的手机游戏平台接着搞自己当年的事情。 人家产品做得好,现在在iOS和 Play上割老外的韭菜,割的咔咔的。
同样的道理,当流量、新媒体、电商、社交这些互联网大平台的迭代速度变慢后,手机游戏行业走过的路一样大概率会在其他产业上重现。
再往后,互联网可能变成一个成熟产业,传统产业。不管是投资人还是从业者,大家要逐步适应行业进入中低速增长期,动辄每年翻倍增长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少见。 某种程度上,这未必是坏事。
研发投入和出海:
事关互联网大厂的“合法性”
中国的互联网大厂是苦逼的,他们不仅要赚钱给股东,交税收给政府,腾讯还需要有梦想,百度还需要有文化,阿里还需要有节操,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骂他们的文章。
在过去几年,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形象不佳,在许多年轻人眼里,腾讯像是一家靠游戏割韭菜的公司,蚂蚁集团则像是一家伪装成科技企业实则放高利贷的公司,而百度则是一家充满了不良垃圾广告害人的公司……
一个简单的测试中国年轻人对企业和企业家评价的方法就是上B站去搜索下任正非、马云、柳传志、雷军、马化腾、潘石屹等企业家名字,出来的结果可能让人大跌眼镜。 许多当年被捧上天的企业家楷模,如今在年轻人当中的形象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当下的舆论环境
在当下中国,从官方到民间,衡量一家企业形象的两个重要标准,是它的研发投入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毫不夸张的说,在当下越来越不宽容的舆论氛围下,这两个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存在的“合法性”。
尤其是年轻人的想法,现在国家可谓相当关注和重视。要知道,某南方粤语城市,就是年轻人长期的不满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出了很多风波。而我接触的许多互联网大厂,他们仍然有浓厚的精英思维,他们热衷于看传统精英媒体的报道,比较少关注B站这些新兴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当动辄在B站上已经有几万条评论开始骂他们的老板的时候,很多人还反应迟钝。
实际上,中国的互联网大厂,这几年的研发投入强度进步是相当明显的。
阿里2021年投了1200亿元在科技研发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芯片设计、AI;腾讯投入了518.8亿元,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技术、VR、视频编码技术;百度也在2021年投入了221亿元,继续钻研AI和自动驾驶技术。
2020年,仅互联网行业的前10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高达2069亿元人民币。按照今时今日的汇率来计算,这笔钱足够建造两艘“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或者打造一个由一艘福特级航母、两艘“提康德罗加”、六艘“阿利伯克”、两艘弗吉尼亚攻击核潜艇、79架各型战机组成的航母打击大队。
美团开始研发无人送货系统,阿里和腾讯都在储备芯片技术,百度被称之为无人驾驶技术的黄埔军校,字节跳动则在人工智能算法上投资巨大……
与此同时,在人才招聘市场上,有海外工作背景的人员,尤其是有美国等国家绿卡的人才,开始成为香饽饽。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空前重视出海业务。
这不仅是因为国内业务遇到一定的瓶颈,在当下特殊的环境下,某种程度上,海外业务做的好不好,也关系到互联网公司拿到优惠政策“合法性”。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陪同某领导去参观一家大型游戏公司时的场景,该公司的政府关系负责人向领导汇报起他们的业务,有一页PPT是这样说的“我们公司的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高达12%,其中众多一*一*国家的用户特别喜欢我们公司的游戏”,讲到这里,领导连连点头称赞。你看,原来是官媒笔下的“精神**”,海外市场业务做起来后,就是官方语境下文化输出、赚取外汇的典范企业, 这样的企业,不好好扶持扶持?
整个东亚的经济体,都经历过由低端往高端升级的过程。但是从结果来看,差异巨大。
以韩国和中国台*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属于成功转型的典范,虽然这些地方也曾经出现过大财阀垄断资源的情况,但是这些地方的政府坚持出口导向型经济,迫使这些巨头只有在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才能在国内拿到优势的资源。要知道,全球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要在国际市场赚到钱,那通常都是实实在在的辛苦钱。所以最终韩国三星和LG等财团在半导体、面板、智能手机等全球竞争的产业上有了一席之地,而中国台*地区的台积电、鸿海精密、华硕等公司也都是全球竞争后的佼佼者。
而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泰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则变成财阀充分攫取本国利益的乐土,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是没有发展过出口导向工业,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做做样子,作为拿到本土特许经营权等特权的一个门票, 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赚到钱的辛苦程度可能10倍于在国内依靠政商关系赚快钱。
还有一个特例则是新加坡,李光耀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私人资本有深刻的厌恶情绪,所以新加坡最赚钱的产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垄断,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如此发达,但是我们很少听说新加坡有什么**特别靠前的华人巨富。
中国的情况远比这些东亚国家要复杂的多。 在中国,官方和民众眼中“最称职”的民营企业标杆是华为,这绝非偶然。因为华为是真的在电信设备、智能手机这些竞争充分的高科技产业市场当中,在全球市场做到了领先,这和改*开放初期,大量钻政策空子,依靠**做起来的企业有较大差别。中国民众对于华为的普遍印象是,这家公司雇佣了数万名工程师,一人桌边一张行军床,靠夜以继日的辛苦加班研发,在国际市场上击败了思科、爱立信这样的强大对手。
简单来说,当下的中国的主流舆论氛围,推崇华为这种扎扎实实搞研发、做产品的有真才实学的企业,反感那些依靠政策红利、**的企业。 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他们的国际化水平,因为在国际市场是充分竞争市场,所有能杀出来的中国企业,都不是等闲之辈,国际市场也无法依靠**和政策红利来进行保护。
以后互联网大厂的公关,干脆直接学习华为,在对外发的新闻稿里面加上这样几句标准话术:“长期以来,XX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5%用于研发投入,我们雇佣了数万名工程师夜以继日的进行研发”,“我们的产品受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用户的喜爱,尤其是广大一*一*国家”。
没有大厂的时代,只有时代的大厂。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而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作者曾航,资深媒体人,科技产业长期观察者,着有畅销书《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和《移动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