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袁隆平的视频(袁隆平葬礼时来了哪些高官)

送别袁隆平的视频

禾下乘凉梦,稻穗寄哀思。

两天来,

数以亿计的中国人

都在以各种方式送别袁隆平院士

今天上午10时,

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

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送别袁隆平的视频(袁隆平葬礼时来了哪些高官)
送别袁隆平的视频(袁隆平葬礼时来了哪些高官)

送别仪式现场:

袁隆平躺在鲜花翠柏中,面容安详。

阳光透过天花板的玻璃洒落在他身上。

他穿着 红蓝格子衬衫和深蓝色西装外套

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衣服

袁隆平的夫人邓则坐着轮椅

嘴里反复说着谢谢!

“不远千里,送您一程”,

来自各地的民众

前往殡仪馆送别老先生最后一程。

送别袁隆平的视频(袁隆平葬礼时来了哪些高官)

今天,每一颗水稻,

都在为您鞠躬送别。

一束束鲜花堆成了小山,

寄托了大家的哀思和不舍。

不少外卖小哥受托前来殡仪馆为袁老献花

大家写给袁隆平院士的书信

字字动人

“这世上没有神仙

也无需立庙

因为每一缕升起的炊烟

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我们会继续努力

做到医食无忧”

“奇迹来自泥土

一颗种子

改变一个世界”

长沙一家花店打出告示

今日菊花全部免费!

老板说,

希望有人能拿着她的花去悼念袁老

就把心意也一起带到了…

有人免费为大家发放口罩

现场还有出租车小哥

免费来回接送前来悼念的群众

(戳视频看现场↓)

袁隆平院士虽然远去了,

但他过往的点点滴滴

却在人们心中愈发清晰了。

他是“喂饱了14亿中国人”

神一样的男人

也是网友口中可爱又可亲的

“90后梗王”、“魔稻祖师”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

就是让你们吃的太饱了”

在互联网上,

袁隆平的表情包一直是“顶流”。

这既是一句玩笑话

更说明了民众对他最基础的认知:

吃饱饭,靠他。

今天我们再次重温

袁隆平爷爷生前的那些温暖的事

以此送别这位

让我们“端稳了饭碗”的老人~

袁隆平,曾叫“袁小孩”

1930年的9月7号,一个男孩子呱呱坠地,由于父亲还没想好名字,就随便起了一个名字:

袁小孩,乳名二毛。

后来才改名为袁隆平。

协和医院档案记载着袁隆平出生时的有关情况

接生他的女医生叫林巧稚,后来成了“万婴之母”,是全国妇产科靠前大权威。

差点当上运动员,飞行员

17岁时,袁隆平曾拿过武汉游泳靠前名,但与成为国家游泳运动员仅1名之差,最终没被选上。

他还被选为抗美援朝空军飞行员,但因为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太宝贵了,又给“退回”了。

后来,袁隆平常开玩笑说,“我做运动员被淘汰了,做飞行员也被淘汰了,就回来干农业了”。

闪婚+裸婚,却是“宠妻狂魔”

袁隆平是1964年2月结的婚,时年33岁,在那个年代,毫无疑问这是晚婚,对象是他曾经的学生邓则女士。

两人确立关系不到1个月,一天邓则在打篮球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袁隆平把她拉出来,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就去领证了。

邓则的哥哥说:“有这么着急吗?好歹把比赛打完。”

袁隆平却说:“ 篮球比赛可以明天再打,今天结婚比较重要。

就这样,几斤喜糖、几个好友,他们成为了夫妇。

1985年5月,邓哲收到了袁隆平托人带回来的礼物,那是他赴菲律宾开国际学术会议的前夕,在北京给她买的裙子和汗衫。

附信中写道:“这是我靠前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号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原来你是这样的“宝藏男孩”

在邓哲的眼里,“袁先生”可是一个“宝藏男孩”:

会打球

会游泳

会拉小提琴

喜欢跳踢踏舞

英语也讲得顶呱呱!

袁隆平曾出演同名电影:

用英语阐述两大梦想,

说起梦境满脸幸福~

(戳视频看↓第35秒起~)

喂饱我们的不只粮食,

还有袁式幽默

说起袁隆平的梗,那真的太多了!

他称呼自己“资深帅哥”,对自己的帅非常自信。

在一次采访中,

当被问及“您觉得您帅不帅”时,

袁隆平开心地回答:

“我啊,handsome(帅)!”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喜欢吃米粉、猕猴桃、油炸食品

喜欢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

他说自己不带博士生,是因为“麻烦得很”,“要死脑细胞的”。

他说自己爱运动,“70岁以前每天游泳”,“不要吃太多肥肉,变成一个胖子”

戳视频看看↓

曾在路边小店理发多年

在长沙,有一家只有10平米的小小理发店,袁隆平却是这里的常客,老板娘说,袁隆平的发型是他自己设计的。

每次来理完发都会说一句: 哈,又年轻了!

他在镜头前形象,几乎都是简单的格子衬衫和西装。

生活中真实的袁隆平,就是这样包袱满满,幽默有趣。

他是“袁花花”的铲屎官

2020年的5月,在长沙的一家宠物店里,袁隆平和一只小奶猫“确认过眼神”,把它带回家养,为它取名“花花”。

袁隆平对“袁花花”很宠爱,在家工作时也带着它在身边。

2020年7月,袁隆平爷爷的家里,学生来汇报各地水稻实验田的亩产时,“袁花花”就陪在袁爷爷身边听着。

袁隆平在上海松江留下故事

说了那么多,再来说说袁隆平和上海的故事。

10多年前,76岁的袁老带着他的超级稻,连续三年在松江田头示范种植。

一位上海松江的干部这样回忆: 他坚持走遍浦南浦北三个示范基地,他在田间小路上还能疾步如飞,与农民及科技人员交流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超级稻示范第三年,示范长势及亩产量与第二年差不多,农民收获实际产量达到了800公斤。由此,八百公斤超级稻在松江地区示范种植圆满成功。

袁隆平说他有两个梦想,

也是对自己的两个要求:

禾下乘凉,覆盖全球。

现在,

为粮食所困的苦日子,

不可能再来了。

有网友说,这句“不可能了”, 是一个老人能为国家所写的最美的情书!

向袁老致敬!

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今天,我们一起送别袁老!

从今往后,

“好好吃饭”、“不再剩饭”

就是我们对袁老较好的纪念!

【田小鱼综合编辑】

新闻来源:@新华社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网 @掌上长沙 @三湘都市报 @北京日报,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袁隆平葬礼时来了哪些**

11月15日,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举行。同日9时38分,由湖南省农科院主办袁隆平院士追思礼,展开对袁老先生的深情怀念,及近期科研成果进展的分享。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靠前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靠前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

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0年获得首届国家*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今年5月22日,这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禾下乘凉“袁梦”重庆

今年8月

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在重庆大足拾万镇

宣告实现

15亩巨型稻

预计亩产可达1600斤以上

巨型稻连绵成片

蔚为壮观

袁老,您看到了吗?

转自:华龙网-新重庆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红网

封面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 华龙网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小橙子耶"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baVgBv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