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间》原着中,周秉义去世仅仅四个多月,郝冬梅就再婚,嫁给了一个和她有同样出身的红二代,年近七十岁,生意做得很大,常年侨居国外。
这个结局让人有点猝不及防,很难理解。也颠覆了人们的认识,让人不禁对他们夫妻感情是否和谐产生了疑问,很容易引起负面议论。
郝冬梅和周秉义在原着中,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从高中时开始恋爱,结婚几十年,和睦恩爱。郝冬梅作为长嫂,对周秉义家人很关心。经常帮助周秉义家人解决生活困难,毫无怨言,出钱出力,替周秉义照顾他的家人,是一个令人尊重的嫂子,周家人很喜欢她。
能够做到对丈夫的家人特别好,是因为很爱丈夫,证明夫妻感情很好。
这样一对恩爱夫妻,按照常理,丈夫去世后,妻子应该深陷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每日都处于忧伤之中,思念丈夫,严重者会出现抑郁状况。
只有这样,才能代表夫妻感情深厚,才符合常理,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结局。
原着的结局,虽然揭示了人性之现实,但总是让人心生痛楚,让人对爱情和婚姻产生了怀疑,没有人会喜欢看到这个结局。
基于此,《人世间》电视剧对原着做了大刀阔斧的改*,不仅将周秉义的胃癌改写为无恙,还让他和郝冬梅夫妻白头到老,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让观众心满意足。
电视剧的改编,是为了符合大众的口味,也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喜闻乐见的结果。但是原着如此安排,绝不是为了制造悲情,有其深刻的涵义。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仔细阅读原着,从郝冬梅再婚后的整容和装扮,以及秉昆看到曾经的嫂子和第二任丈夫在一起后的心理描写,可以分析出作者如此安排的真正涵义。
周秉昆偶遇郝冬梅和新婚丈夫在一起逛街,当时两个人无法躲避,只得打招呼。郝冬梅穿着貂皮大衣,略胖了一些,气色很好。她还从韩国做了整容,年轻了几岁,一脸重新找到归宿的满足。和新婚丈夫并肩走在一起,新婚丈夫手上还拎着新衣服袋子。
秉昆本想叫嫂子,猛然意识到不能这么叫了,改口叫了一声“冬梅姐”。
互相寒暄后,说了几句话,冬梅和秉昆分手。秉昆望着冬梅的背影,内心十分悲伤,他知道,哥哥的离世,他们与嫂子的缘分就到此为止了,嫂子再也不是他们的亲人了,曾经的关心和爱护,永远都不会有了。
想到从此再也不会有交集,秉昆的内心难受不已,他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达什么?
读懂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才算真正读懂了《人世间》这本书。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众生皆苦,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周秉义去世时,郝冬梅大概六十多岁。她没有儿女可以依靠,一个人孤苦伶仃,如果不能够有新的生活,势必要落入悲伤的情绪之中不可自拔,她的晚年生活可以想见的悲苦凄凉。
原着中,郝冬梅的性格是很坚韧的,经历过父母都被打倒,失去联系,她从没有恐惧过。被红卫兵恐吓,让她和父母断绝关系,她也不畏惧,不屈服不答应。
她在下乡期间表现积极,心态正常,父母之事没有打垮她,尤其经历过父亲在下放期间去世,没有等到平反这样的人间悲剧,她都能够挺住, 这虽然得益于周秉义的陪伴帮助,但和自身性格中的勇敢和顽强是分不开的。
这样的性格,让她不会沉湎于痛苦之中,让她能够坚强起来,并迅速调整生活的方向,追求多彩的新生活。
真实的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
原着写郝冬梅改嫁,是很真实的生活。《人世间》这部小说之所以让人喜欢看,主要是真实。但真实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揭示出不如意,并能够写出一个女人的生活勇气,是对人性的全面阐述。
可以说,没有这个结局安排,人们不会了解女人是会有改变生活的决心,也是可以做到重新选择生活的。
敢于写出真实的生活,作者的勇气可嘉。我们能够从真实的生活中读出人性的本质,并能够从中找到些许温暖,证明我们是真正成熟的人。
人生就是不断聚合和离散的过程
周秉昆和曾经的嫂子分别后,想到从此两个人再无交集,内心十分忧伤。
所有的人生,都是不断聚合和离散的过程,在一个时点聚合,在下一个地方分开,并从此不再有交集。虽然有遗憾,但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我们无法控制和某人的相见和离开,但是我们能够控制自己对人付出一些爱和温暖。让自己在拥有的时候,能够珍惜对方,能够善待对方,才能够让自己的心理充实,不失落。
曾经的美好,就是永恒
周秉昆见到曾经的嫂子,想到从此再无联系,内心的悲伤是因为曾经的美好。就是郝冬梅作为一个嫂子,是非常合格的。她对周秉义的弟弟和妹妹,尽到了长嫂的责任,做得非常到位。
正是因为郝冬梅做得如此好,让周蓉和秉昆喜欢她,尊重她,依恋她。面对她的再婚,面对这份感情的失去,才会有失落。
曾经的美好,就是永恒。美好不会失去,珍藏在记忆中,每次回忆,都会有甜蜜流淌。
换一个角度想,美好的东西,不一定会长久,但是在内心中,却是可以永远存在的。
门当户对的重要性,新婚丈夫身份不一般
因为历史原因,周秉义和郝冬梅结合了。他们之间门第悬殊,两家父母从来未见过面。虽然他们有感情基础,但因为出身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两个人之间有很多的差距。
郝冬梅出身高干家庭,基因虽然是农民,但是从小是由一个白俄罗斯女佣照料长大,这位白俄罗斯女佣按照俄国老贵族家女佣的做法,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将郝冬梅培养成为一个有宗教思想的,有悲天悯人的心肠,有贵族小姐般的习性。
而周秉义也有贵族的习性,他是精神上的贵族,不拘小节的平民。周秉义见了吃的东西就想吃一口,见了好吃的东西就眼睛发亮,不饿也吃,有时还与人抢着吃。
他们虽然知识水平接近,思想有共鸣,也有感情基础,但是很多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差距。两个人都为这段婚姻付出很多,每个人都有委屈,都很累。
郝冬梅再婚的丈夫和她门当户对,也出身于高干家庭,移居国外,过着富裕开心的日子。从郝冬梅的选择中可以看出,她和秉义的婚姻中,一定存在着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不和谐因素。
最深的爱,是我走后你要更幸福
郝冬梅再婚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她竟然去韩国做了整容,年轻了许多。她穿着貂皮大衣,气色比原来好很多。
种种迹象表明,郝冬梅的再婚生活是幸福和甜蜜的。她身上看不到忧伤,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以及滋润和甜蜜。
郝冬梅并不是冷酷无情之人,她在婚礼上和周蓉悄悄说了一些话,她说,自己之所以再嫁,是秉义对他的要求,秉义让她答应寻找自己的幸福。当然,她自己也需要重新找到归宿。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秉义对郝冬梅是真爱,他的无私和宽厚,人品的高贵,来自周家人的优良传统,印证了周家人骨子里的善良和宽厚。
秉昆之所以有这样复杂的感情,是对于一种美好感情的不舍,对冬梅的眷恋,也是一种奢求。从自身角度出发,他对嫂子的再嫁也许有些怨恨,但他知道怨恨是没有理由的,所以只能自己难受,苦闷。
秉昆回家后,和姐姐聊天,姐姐让他看自己写的新书,并告诉他有一页里面的内容,看了可以解他的苦闷。
他看到这部分内容,深受感动,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
原着中是这样描写的:
对于人类,世上的好事、美事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即使活上两百岁,也不可能遍享无遗。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美好的事却又太少太少,少到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与之无缘。所以,即使我们的一种幸福感只不过是因为曾有一位好嫂子,也应谢天谢地。如果我的嫂子某一天不再是我的嫂子,成了别人的妻子,我不但不会感到遗憾,反而会在内心里经常祝福她——好女人不可以长期寡居……
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作者之所以写冬梅再嫁,涵义深远。
郝冬梅再嫁,是人性光辉的体现。
婚姻形成的亲情,会因为婚姻不存在而消失。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是真实的人性。
但真实的人性中,会因为人品的高贵而让这些亲情永远留在记忆中,周蓉和周秉昆对待郝冬梅既是如此。
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自己曾经付出过真心,那就要永远铭记,并且要有感恩心理。当这份亲情消失的时候,不要遗憾,要永远想着当初的美好,并一直铭记在心。
作者这样写,是将人世间不属于血缘关系的感情进行了升华。他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告诉人们,人世间的生活,虽然有苦难,有遗憾。但只要我们用美好的感情去和朋友亲人相处,去珍惜感情,才是幸福和快乐的。
人世间虽然现实,但有温情和爱,有人性的光辉,我们才能够有勇气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