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清明追思,寄情在清明,缅怀在心间——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

系列报道《清明追思,寄情在清明,缅怀在心间——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

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又是一年清明时。近年来,在各地**门的引导下,在墓碑前敬献一束鲜花、在信笺里说一说心里话、在“云”端轻轻地表达思念……类似的新型祭扫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浓浓的哀思有了更好的寄托。

在广东省深圳市,不久前,当地殡葬服务中心在吉田墓园举办了花坛生态葬活动,252位逝者的骨灰在鲜花陪伴中回归自然。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将逝者骨灰通过可降解容器深埋于花坛之中,再缓缓覆上新土、种上鲜花,亲属们则面向花坛行鞠躬礼,并在花坛边的树上系挂丝带和手写卡片,深情缅怀逝者。

“母亲,能够与鲜花为伴,或许更能让您感受到我心中的思念。”参加花坛葬的李女士轻轻诉说着。

在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九龙陵园)日前举行了2024年清明公祭暨第十五届公益花葬仪式。7位逝者的骨灰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安放至九龙陵园仁爱园公益安葬墓区,众多亲属一起敬献鲜花,与逝者进行了最后的道别。

石桥铺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九龙陵园已通过草坪葬、壁葬、花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安葬了164位逝者,“对于文明祭祀,群众的接受度普遍比较高,很多人都说,一束花,一棵树,何尝不能寄托哀思?看着它们不断成长,仿佛能够感到已故亲人并没有远去”。

繁花常伴,思念常在。

今年,一套全新的祭扫纸进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市民的视野:有钱帛、有信笺,有的可以叠成纸船、千纸鹤。这套祭扫纸以合成再生植物原浆为主要原料,纸上的文字和图案用的也是环保颜料,不是用来焚烧,而是投入水中,遇水则溶。

“亲爱的爸爸,您还好吗?请您放心,我已经长大。”来到银川市节地生态示范园,只见一张张记录着对逝者思念之情的精美信笺,正缓缓沉入清水中,传递出生者浓浓的思念。

清明节前夕,天津市东丽区新立街道秀欣园社区举办了一场“清明,让我为您写一封信”活动,社区的居民可以手写一封信,投入专门的寄思信箱,表达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天津市南开区嘉陵道街云龙里社区举办了“践行祭扫新风尚,争做社区文明人”活动,许多居民在折纸中写下了对故去亲人思念的话语,并制作成纸鹤,粘贴在寄思墙上。

天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的风俗形式不断演变,内涵也得到拓展,既要传承和发扬孝文化,又要倡导文明、绿色、生态殡葬新风尚,“今年全市清明祭扫主题是‘一束鲜花寄亲人 暖心服务在清明’。我们将持续广泛开展‘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品牌系列活动,带动更多市民群众成为文明低碳祭扫的践行者”。

指尖忆往昔,文字寄思念。

文明祭扫不断创新发展: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开发上线了“云祭扫”小程序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数字化祭扫+生态葬”成套解决方案;登录山东省济南市民政局设置的“云追思”线上祭扫平台,可以为逝者创建祭奠厅,网上祭奠并留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推出“云祭扫”平台,免费提供献花、点蜡、上香、祭酒四种祈福功能……当前,随着各地**门的引导,很多地方开设了线上祭扫平台,群众纷纷表示,祭扫最重要的是心意,能够让哀思在“云”端寄托,让回忆在“云”端保鲜,或许更让人深感慰藉。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

如今,文明祭扫的新风美俗在越来越多的群众心中扎根发芽,文明绿色、倡树新风将成为祭扫的主旋律。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5日 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AWYYY"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culture/bggg7C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