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无烟节能灶结构设计,创新技术与尺寸详解

近十年间市面上出现的一种无烟节能柴火灶,由红砖砌筑而成,经过来自岳阳的一位老师傅不断改良创新,以其优秀的结构设计与实用功能受到许多人的青睐。这种柴火灶内部是锥体灶膛,手工制作的双拦火圈结构,烟囱在灶体中部抽风,锅位偏移灶膛中心等特殊设计,同时以自然进气的形式具有无烟节能等特点。这篇文章将在全网首次详细地介绍,此种无烟节能柴火灶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及设计特点。让大家对它有一个更详细的认识,为想自己做柴火灶的或者有兴趣的人,可以更深入地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并打好基础。同时希望能及时看到大家的反馈,我将会在以后更新的视频中作适当修改,方便大家理解掌握。(文章内容近5000字,篇幅较长,整整花了一周时间写稿修改才完成的,有关知识点非常重要,请耐心看完。)

灶体各部分名称

灶体正面 灶体背面 底座 进风道 漏灰口 灶口 进料通道 灶膛平台 灶膛 拦火圈 回烟道 出烟道 出烟口 大锅位 小锅位 热水锅位

深入了解无烟节能灶结构设计,创新技术与尺寸详解

新式无烟节能柴火灶的相关名称

标准灶体外部结构

一大一小分左右

这里指大小锅位有左右之分,但首先要看灶体是否靠墙,从而影响到灶体底座放样尺寸的不同,也使大小锅的位置有所不同。如果一侧靠墙,从墙边到该锅位进风道中心线距离比不靠墙那侧到进风道中心线少5cm。不过根据个人使用情况,使用频次多的小锅位通常靠近窗户或旁边的水槽,并安排在灶体左侧不靠墙,方便使用。

而另一大锅位安排在灶体右侧靠墙角那侧,在墙角空间活动范围相对偏小,大锅使用频次不高,还要考虑节省房内空间,灶体靠墙角摆放是较为合适的。当然看个人需求,非得用一样大的锅或者改变灶体位置也是可以的。这属于私人订制范畴,而非我们所说的标准灶了。

下三上九共七二

灶体底座共3层砖,也是进风道的高度。灶体上部有9层砖,第12层砖为灶体上部平面,每层砖厚度加上灰浆层控制在6cm,灶体高度刚好是72cm,这是灶体“盖面工序”前的高度。通常在做前面11层砖时,把激光水平仪水平参考线调在这一高度。因此施工精度要求高,误差范围是在毫米级。

深入了解无烟节能灶结构设计,创新技术与尺寸详解

60锅位与80锅位柴火灶的相关尺寸

一下一上两延伸

砌第4层砖时,要求往底座放样线外侧延伸4cm,考虑到在使用时,人体脚尖会碰到灶体,这样使人轻松站立,符合人体工程学。在第12层砖同样需要往灶体外延伸,距离为3cm ,这是为了防止灶体表面水渍沿灶体墙面往下流而设计的,方便打扫而且也美观一些。这样相对灶体底座共往外延伸了7cm,从而增大了灶体上部平面空间,更利于灶内相关结构的布局。

从外观上看,这种无烟柴火灶外形方正,灶体对称,高度适中,符合美学与人体工程学的审美和技术要求。当你了解了它的内部构造,就知道不是看上去的那样简单。柴火灶的组成分为两大主体部分 :灶体与烟囱。相对来说,烟囱结构简单,砌筑工序也容易,不作过多介绍。重点介绍灶体内部的结构组成和设计特点。

标准灶体内部结构

底座

灶体底座通常是3层砖,这是指在成型的地面往上砌是3层,如水泥地或贴的地砖。如果是毛坯地面与成型后的地面有高度落差,假如高度差为一片砖厚,那底座就是四层砖。简单讲,不管施工地面什么情形,标准灶要求至少是12层砖。若要增加灶体高度,只能是改变底座高度,而且不宜过高,3-4层砖高度较合适。

进风道

为灶膛内木柴燃烧持续提供氧气的通道,同时是木柴燃烧后,灰烬经灶篦(炉桥)落下存留的地方,需要定期清理。

灶膛平台

承载灶膛的平面,灶体有几个锅位就有几个灶膛平台。80锅位所在平台就是这几处平台中最低的,即第4层砖表面。当用碎石填充灶体4层砖以下的空间后,经整平再抹一层薄灰浆,灰浆层表面与第4层砖表面持平即可。

深入了解无烟节能灶结构设计,创新技术与尺寸详解

三锅位的灶膛平台

那其他锅位的灶膛平台离地面的高度是怎么确定的呢? 这就与吊火高度有关系。而吊火高度又要看锅的深度,锅深加上灶口的高度,计算得到了一个数值,从激光水平仪打出来的水平线往下测量这个数值的距离,就是该锅位的灶膛平台处。举例说明,假如80锅的锅深度为25,该锅位的灶膛平台离参考水平线距离就是50cm,而平台距离地面为22cm。

当你稍作思考感觉就有问题,按每层砖6cm,4层砖就有24cm了,是不是灶膛平台低于第4层砖,位于22cm处呢?而刚才说80锅灶膛平台在第4层砖表面?这并没有问题,理论上是这样,实际操作中22cm处是碎石,再抹一层薄砂浆就是4层砖表面了,是不是吊火高度因为这样就矮了2cm呢?是的 ,但影响不大。这样即使吊火高度理论值矮2cm,在后面锅底放样工序中锅位还会升高到水平参考线以上几cm,这样吊火高度也在工艺要求的最低不能低于灶口高度的要求范围内。(在“自己做柴火灶,先挖好拦火圈”这篇文章中介绍了“锅底放样工序”)

怎么计算吊火高度呢? 所谓吊火高度是灶膛平台到锅底间的距离。 如果锅越深,而灶膛平台平面不变,那么吊火高度就越低,再低只能低到灶口的高度,也就是锅底与灶门洞高度持平,这是吊火高度的最低极限。较好是不要到这极限值,因为会可能出现往灶口倒烟的情形。工艺要求锅深不能超25cm的用意就在于此。 满足了这一要求,根据计算公式确定了灶膛平台,再加上锅底放样工序的要求,吊火高度也就确定了,因此施工时无需过多关注。

锥体灶膛

采用耐火砖分别从“进料通道口”左右两侧,竖向并倾斜一定角度围成的一个底部边缘大,上部边缘略小的内空锥体形状,促使热量聚拢在锅底周围。同时起到了靠前层保温的作用,为灶膛内温度迅速升高并加快燃烧提供了条件。这是 灶膛锥体设计的靠前重聚能

双拦火圈与回烟道

二者其实是一体的,只是需要分开描述同一个东西罢了。拦火圈分上部拦火圈和下部拦火圈,回烟道也是这样分的。这里重点介绍下部拦火圈。由于锅位偏移灶膛中心,导致下部拦火圈靠近出烟口这侧往下倾斜了一定角度,这一侧比对面那侧的回烟道立体空间更大。对侧拦火圈和回烟道所占表面积更小的情况下,于是在工艺要求上设置了一个最低值,也就是控制铁锅直径的最小值为54cm,避免回烟道空间过于狭窄,直到不适合做两个拦火圈。

拦火圈是怎样做到拦火的呢?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火的特性,通俗讲 ,只要哪里有空隙,它就会往哪去,哪里空隙越大,火力就去得越多。如果在刚挖好拦火圈的时候放上铁锅,锅底与拦火圈之间是没有半点间隙的,这样灶膛内火苗与烟气无法经过出烟口排向烟囱。只有把拦火圈切割掉一部分,与锅底有了间隙,于是火苗与烟气就有了通道。虽然无法彻底控制火苗的动向,但通过改变锅底间隙的大小 ,在远离出烟口对侧拦火圈被切割掉最大部分,促使热量先往远端空隙较大处散失。如果间隙过小,烟气排出不通畅,就会往灶口冒烟,而过大时也就是拦火圈被切割过多就起不到拦火的作用。

深入了解无烟节能灶结构设计,创新技术与尺寸详解

大锅位内部剖面图示

由于拦火圈是手工制作不是模具标准化制作,存在每次施工稍微有差别,有时会出现拦火圈某处不过火的情况,所以就有了在试火环节设置调节拦火圈的工艺,不过这有个前提,那就是拦火圈与锅底间隙过小的情况下才能调节拦火圈。所以对于新手来说,如果没把握切好拦火圈,少切比多切要稳妥。不过火时,根据排烟情况适量多切些,慢慢扩大间隙直到该处成功过火。

双拦火圈的设计不仅是阻拦热量过快散失,而且增加了烟气在回烟道中的行程,同时使锅底大部分区域受热均匀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热量, 这是 双拦火圈设计的第二重聚能 。有关拦火圈具体内容,请参考我发布的视频 “关键技术拦火圈 ”,发布的图文“ 做柴火灶先挖好拦火圈 ”里面都有相关介绍。

偏移锅位

大小铁锅位置都是需要往热水锅位偏移一小段距离的。也就是锅底中心与漏灰口中心不在同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线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灶膛内火苗集中在锅底周围,这是 偏移锅位设计的第三重聚能 。你可能有疑问。既然锅底偏离了灶膛中心,又怎么说使火苗集中在锅底周围呢?在实际使用中,火苗受到烟囱抽力作用,会往出烟道方向也是热水锅方向偏移一些,虽然有双重拦火圈的阻拦降低了抽力的影响,但还是会发生这种现象。因此做了偏移锅位的设计。

保温层

保温层是最后一道锁住热量的屏障,这是 保温层设计的第四重聚能 。与其他做了保温层设计的柴火灶不同的是,这里的保温层用耐火保温隔热材料浇筑,在灶膛上方与拦火圈和回烟道融合为一体,保温层垂直方向最厚的地方达到20cm左右,使灶体内部保温的同时也让灶体表面丝毫感觉不到热度,方便人们使用,尤其是夏季室内温度高的时候,这一点是不锈钢柴火灶无法做到的。

深入了解无烟节能灶结构设计,创新技术与尺寸详解

灶体保温层图示

烟囱在灶体中部抽风

通过点燃燃料,使灶膛内逐渐升温,变热的烟气不断寻找空间使能往上沿着烟道升腾排出,反复这样的过程使灶膛底部形成负压,进风道内较冷空气不断填补上部升腾的热空气,如此循环就形成了烟囱抽力并进入了自然抽风状态。

柴火灶出烟口设计在在灶体中部靠墙处开孔,左右两边大小锅位相互* 、互不影响。中部热水锅位利用底部通过的烟气余热进行加热,烟气经此锅位排向烟囱通道。

烟囱从硬质地面或混凝土地面往上砌筑,内部中空, 以内空为20cm,外径为30cm的正方形,高度12cm ,四块砖为一层,砌到4-6米合适高度,要求出烟口到烟囱的横向距离不超过烟囱高度的20%,用沙浆粉刷密封烟囱外体。

烟囱外部不预留掏灰孔,而是从热水锅位清理烟囱的沉积烟尘。屋顶排烟口不做风帽,便于雨水冲刷烟囱内壁沉积的烟尘。如果柴火灶使用频次不高,一般不会清理烟囱,这里说的是通常情况。即使清理也是一两年甚至更久以后的事。

烟囱位置

屋外靠墙 :最常见的形式, 容易施工 ,结构稳定 ,烟囱高度4米以上即可。

屋外不靠墙:屋檐有天沟需要烟囱上端紧靠天沟砌筑,不想穿过瓦片出屋顶,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施工起来相对复杂些。

屋内靠墙 :常见形式是烟囱占用热水锅位,把热水锅位改到外侧。也可以把灶体在原放样尺寸基础上,整体往外移动一个烟囱宽度再靠墙砌烟囱,不过灶面就有1.3米宽了,这样太大且不便清扫。

屋内不靠墙:灶体四面都需要砌墙,烟囱必须穿过屋顶。

灶体位置与烟囱走向是相互相成的关系 。 任意先确定一者的位置,另一者位置就大概确定了,不管烟囱走向与灶体位置怎么变化,从灶体中部抽风这种结构设计是不会改变的,而两者位置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变化的。

以上部分, 主要对灶体从结构设计角度作了详细介绍,虽然叙述生硬无趣,但每句话都很重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截止目前有关柴火灶建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尺寸,只要你细心留意,稍作思考,都能在我发布的作品中得到。这就像拼图需要自己一点点去拼凑 。

深入了解无烟节能灶结构设计,创新技术与尺寸详解

新式无烟节能柴火灶成品灯带效果

南方地区柴火灶不同的结构设计

烟囱在灶口上方的前拉风结构与在灶体尾端的后拉风结构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柴火灶结构形式, 两者都较为极端,即使实现了无烟,也是以损耗大量热能为代价的,通过扩大出烟道与出烟口大小,使烟囱抽力过大,灶膛因热量散失过快,温度不仅不能保持更无法升高到二次燃烧所需的温度条件,这样非常耗柴并且热利用率很低。怎样做到抽力适中达到无烟又节能的效果才是对结构合理设计的最大考验。再加上有些柴火灶内部没有拦火圈或者只有一个拦火圈如“马蹄形”拦火圈,在热能利用上明显不如双拦火圈结构。

不过,总要一分为二来看问题,因各地生活环境和所能用的燃料都会影响到柴火灶的结构设计,并具有当地特色,比如北方平原地区,燃料大都是秸秆麦秆之类的,燃烧起来火力够猛但不持久,炒菜时要不断添加燃料,所以才形成一人在灶口烧火,一人在背面炒菜的生活习惯;又因秸秆之类材质较软,无需短节,灶口就没有设计灶门,而且灶体旁边还需要柴堆用来堆放燃料。有些地方柴火灶与土炕连通,柴火灶就必须降低高度,甚至就只有灶口没有另外设计进风道,灶口即是进料口同时也是进风道。

诸如此类,都是人们通过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细心观察,充分利用可用资源,总结前人经验和不断思考改进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柴火灶。如今信息时代,各式各样的柴火灶通过互联网络传播,结合各自优劣 ,取长补短,在不断改进创新中迎合时代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美好的享受。

因此,只有不断满足人们对生活更高质量追求的需要,未来才有柴火灶生存的空间,类似于做柴火灶这种传统手艺才会后继有人……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泡芙味的饼干哟"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besgRC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