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开学后青少年心理门诊激增,关注成长心理,让青春之心常在

绍兴开学后青少年心理门诊激增,关注成长心理,让青春之心常在

常常感到不开心、对所有活动兴趣明显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如果你有以上症状,请暂停手中的忙碌,关爱一下自己。因为,你的“内心”可能生病了。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是一个呼吁人类关注自身精神心理健康的特殊日子。今天,我们不妨和自己的内心来一次对话——你,还好吗?

失眠、焦虑、自我否定?

你可能是病了

理解“精神卫生”的概念,要先看一组据令人揪心的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有研究结果显示,排除痴呆后,中国六大类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相关**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的患病率达9.3%。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还停留在精神分裂症等重症层面,对于相关症状和病患不仅忽视,甚至还带有歧视。有数据显示,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精神障碍患病总人数过亿。其中,重**患者近1600万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接近人口总数的1%。

“近些年,焦虑症、抑郁症等轻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显着增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绍兴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医师马夏霞表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患上轻症心理疾病?她分析,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增加了精神心理问题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提高,到医院就诊,使这类疾病也更易被发现。尤其是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众精神心理问题凸显,出现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症状。而就患病群体来看,青少年、女性以及老年人是三类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

正视产后情绪变化,远离产后抑郁

近年来,“产后抑郁”作为一个热词走进了人们的视线。科学资料表明,焦虑是产后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其发病与产妇生理、心理、遗传、免疫等相关。

今年31岁的小旻是一位6岁孩子的宝妈,也是一名企业的主管。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家里一直希望能要个二孩。一番犹豫下,小旻最终生了小宝。但产后,和老人家育儿理念的冲突、连续的熬夜奶娃、身材的浮肿、丈夫的不理解、记忆的下降、工作职位的被顶替……一系列的事情向小旻袭来,都让她觉得糟糕透顶,感觉越来越压抑,甚至二宝在身边哇哇大哭都无动于衷。“我感觉我的生活、婚姻都变得一团糟。”小旻说道。所幸,在及时察觉到自己心理的不对劲后,她及时来到心理门诊问诊。

据介绍,产后抑郁一般是指产后6周内抑郁发作,尤其是产后2周内发生的不伴有**症状的抑郁,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征候,比如动力减低、沮丧、哭泣、烦躁、失眠等。其中部分产妇可在3个月到6个月内自行恢复,但是仍有15%至30%的产妇抑郁状态可持续1年至2年甚至更长。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产后抑郁,并积极应对,不少女性在陷入“情绪困境”时,都会主动去搜索相关内容或者到门诊来“对症下药”。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减少自身压力,降低人生期望值,保持快乐心态。

抑郁重生,经历风雨之后,她走出来了

某一天,你发现对什么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废人了。又某一天,你发现自己身上消失的活力又回来了,觉得对很多事情又有兴趣了。这样的状态,对于今年47岁的徐春梅(化名)来说,深有体会。一年半前,她被确诊患有抑郁症,接受专业治疗,现在已完全摆脱药物。

徐春梅的抑郁症,源自一场病,四年前,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早期。在外人看来,徐春梅的生活幸福美满,丈夫与其都有着非常稳定不错的工作,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孩子也刚刚考上心仪的大学,一切都顺顺利利。

“其实就在我患病后,工作岗位有调整,身体又需要化疗手术,生活一下与原来有了很大的差距,我感觉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徐春梅说,“所有人见到我都是询问我的病情,我知道可能是关心,但是我就是受不了一遍又一遍地问。”那段时间,徐春梅止不住地向家人发脾气,觉得丈夫和孩子都不够关心她,屡屡产生轻生念头。

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徐春梅才决定来到心理门诊看看。“她当时处在一种强烈的‘丧失感’当中,患病后,心理容易更加脆弱。”马夏霞说,当然,那种无尽的恐惧与痛苦,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从最初的不愿意就诊,到定期诊疗,从轻生观念逐步消失,到与自我斗争接受生活,再到接纳自己享受生活……一年半的治疗期间里,徐春梅努力适应与自己坏情绪共处的方式,学着直面生活。“我现在很满足我的老年生活,”如今的她,加入了好几个群体社团,业余生活多姿多彩。

“抑郁就是再次对自己的过往和性格深处的一次大反省、拷问、评估。跨过抑郁,就是新生的开始。”徐春梅说,眼神里,透露着热爱生活的光芒。

“内心”病了,如何治疗?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当陷入抑郁或焦虑情绪时,不妨停下来,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现在很痛苦,但治疗一下就会好。”

“心理疾病和高血压等一样,是可防可控的,不必过分担忧。”马夏霞说,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0%的患者可治愈。

她提醒,要学会排解压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规律作息和睡眠,一些轻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精神疾病可以通过休息放松来解决。但如果明显影响生活和休息,给自己造成很大痛苦,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诊疗。

(全媒体记者 丁文尔)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九寻笑"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hk/fresh/8qaRn6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