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母亲, 为了孩子已经辗转各地找过六家家庭教育机构,在经历了六段咨访关系后,孩子并没有明显的起色, 父母已经陷入高焦虑的漩涡里,在这一年时间的奔波里,孩子父母渐渐失去了信心与耐心, 而倍赋力家庭教育正是孩子父母接触的“第七”家。
在与杨老师沟通交流过程中,孩子母亲感受到杨老师温暖、细腻、阳光且专业, 果断选择了杨天利老师作为家庭指导和学习力提升老师。倍赋力家庭教育成为了这个家庭最后的一缕希望。
本期专访邀请到倍赋力家庭教育督导专家杨天利老师,一起来聊一聊 关于孩子、关于家庭、关于陪伴 的故事。
杨天利老师说:“古人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当孩子休学的时候,它不是一个休止符,而是我们家庭生活的一个幸福变奏曲。”
其实当孩子休学走到今天,一定是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没有被有效地解决,在系统中不断地被放大。当他休学以后,才能够被我们意识到重视到。 如果能够把问题解决了,那我们的生活就能够获得质的飞跃。
01.
完了!
“秘密”被发现
“我们的聊天记录,被孩子看见了,我该怎么办?”
杨老师表示,这个案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中的孩子在初三下学期就办理了休学手续,中考后,孩子选择复学,重新走进校园,但复学仅仅一天,孩子又开始不去学校,选择在家“躺平”。 孩子父母在经历孩子休学—复学—休学后,双双陷入“高焦虑”的情绪漩涡中。
这是孩子母亲与杨天利老师交流后的一个清晨,发给杨天利老师的信息,当时孩子母亲正处于极度焦虑状态的,给 杨老师拨打了数十通电话,几十条信息,孩子母亲觉得“完了”。
当孩子反复经历休学—复学—休学时,当下最焦虑的正是父母,
每天看到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知道该不该管,要不要沟通引导?
孩子慢慢敞开心扉,愿意沟通了,我却接不住孩子。
孩子在家已经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了,还看不到复学的希望。
孩子的情绪时而平静,时而烦躁,沉迷手机游戏,玩二次元,做手工等等,就是不愿意跟家长沟通?
家长想要知道孩子的某种状态是不是正常,但没有参照......
杨老师说:“我每次跟孩子妈妈沟通,都是在缓解孩子妈妈情绪状态,疏解孩子妈妈内心情绪,孩子状态不好,母亲又正处于高焦虑状态, 母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必然容易发生冲突,就是这次沟通,聊到凌晨两点多,次日就出现了一开始的那一幕。”
02.
“她”真的变了
杨老师说:“正是这一‘突发’事件,反而成了我与孩子链接的‘好机会’。”
杨老师作为孩子母亲的家庭辅导老师,就像是这个家庭中“班主任”一样的存在,而孩子母亲正是“学生”的角色,相反孩子则成了母亲的“家长”。 在学习与监督的关系中,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原来的时候她在乎的是事,但现在她会关心我这个人了。”
这是陪伴孩子一段时间后,孩子对杨老师说的话。
这位母亲在孩子眼中一直是“虎妈”一样的存在,对于学习成绩要求高、对于学习习惯要求严,忽略孩子感受,但在杨老师的指导和陪伴过程中,孩子切身感受到了母亲的变化。
杨老师说:“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替整个家庭生病了,有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整个系统。 所以问题的解决从干预系统入手,这里的系统可以是家庭互动模式,亲子沟通方式等。从系统入手,系统改变了,问题和症状就得以缓解甚至解决。 从家庭入手,往往更加高效且效果持久稳定 。”
03.
心中有太阳
处处有阳光
杨老师说:“线上沟通方式,确实与面对面的接触、表达与感受会有一些不同,在与家庭链接沟通时,我会主动 打开摄像头进行面对面交流。 我要让对方看到我的样子,看到我说话的状态,同时这样我也能看到来访者在表达时的状态与表情,从而更加准确的分析来访者心理。”
杨老师表示,在她介入的案例中都是采用视频对话的形式,到最后这已经成为了杨老师的一大特点,打破线上视频刻板认知,形成专属交流模式。 线上指导服务,更具私密性、便捷性、高效性,在案例介入中,有了远超期待的效果。 杨老师用她开朗的性格与极具代表性的“笑容”感染着一批一批的来访者。
更有来访者这样形容杨老师:
“杨老师的笑容非常的治愈人,每次与她交流,她充满朝气的态度深深感染着我。”
“杨老师阳光开朗的性格,标志性的笑容,让我一看到她,心情就不自觉的变好。”
“ 感觉杨老师眼里有阳光,充满活力,我很喜欢她。”
“杨老师根本不像老师,更像是我的朋友。”
……
这些都是杨老师接触个案中家长和孩子对她的评价。
有的人看秋天,肃杀萧瑟。有的人看秋天,绚丽多彩。
杨老师眼里的世界,就是她心里的世界。杨老师心中有一个太阳,走到哪里都能给他人带去阳光。
04.
写在最后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把复杂简单化,将心归零,驱散阴霾。
心中有阳光,处处皆暖阳。内心有阳光,你就不会惧怕阴雨;内心有温暖,你就不会惧怕冬天的寒冷;内心有快乐,你又何惧悲伤?
心有阳光,那么,漫漫人生,就会收获美好,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