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于丹的微博

读了很多唐诗宋词后,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咱们老祖宗真的很讲究。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很多人觉得是夸张的说法,其实不然。当年贾岛为了研究“僧敲月下门”是用“敲”还是“推”,骑着驴子路都不看,冲撞了路过的朝廷大员韩愈。韩愈不但不怪他,还为了讨论这个字,和贾岛同游了好几天。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同样的,唐代诗僧齐己当年带着自己《早梅》诗,去见当时的大诗人郑谷。对方当场把他的“昨夜数枝开”改成了“昨夜一枝开”。据《唐诗纪事》记载: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这话的意思是,就是为了这一个字,已是名声在外的齐己对郑谷叩地膜拜。

唐诗为何能成为咱们越不过的高峰?大家懂了贾岛和齐己的讲究,自然就明白了。老祖宗们的讲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然而我们如今的很多国学家们,却真的没学到这一点。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5月7日,文化名人于丹更新了微博。因为是初夏时节,5月5号又刚立夏了,所以于丹便推荐了几首描写夏天的千古名作。这本来也无可厚非,毕竟要现代的文化名人写诗确实太为难他们了,那没事放几首前人的诗作,至少显得咱有文化。这次,于丹推荐了这样一首诗: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这首七言绝句的名气,自然不用笔者多说,如今也成了七年级课外要求诵读的古诗。赵师秀平生存诗不多,最出名的就是这一首了,可就是对于这样一首诗,于丹在微博是这样点评的:

她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孟夏之初。大家知道孟夏是指哪个月吗?我国一直都有24节气的说法,所以才会有立夏。而夏季又分了“孟夏”、“仲夏”、“季夏”三个月。孟夏是初夏时节,也就是农历的4月份。于丹说咱们现在阳历5月份是孟夏之初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赵师秀这首诗写的却并不是4月,因为诗中出现了“黄梅时节”4个字。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黄梅雨”是古诗词中很经典的一个意象,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唯美的句子都是千古名句。江南的雨季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极诗意的名字,就是因为它是梅子成熟季,梅雨季节一般是在江南阳历的6月和7月,按照农历是在5月份。所以“黄梅时节”可以说它是夏天的上半场,但却不能说它是孟夏之初,这样说是不严谨的。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于丹的这种小错,也被眼尖的网友发现了,有网友留言:这么不严谨难怪现在不红了。对于网友的这种说法,笔者认为确实有点儿过了,毕竟都是夏天的诗,差的也不过就是个把月的时间。笔者也理解为何于丹明明可以用初夏,这样就不会有人提出疑问了,但她却偏偏要用“孟夏”这个说法。因为初夏这个说法不够文雅,没有“孟夏之初”显得有文化。

但细想来,当年贾岛、韩愈、齐己对诗词字句是何等讲究,咱们现在不说写诗了,作为一个国学名家,咱们至少要把诗读透、读准确。对于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大家认为是网友太较真了,还是于丹真的要更严谨一点呢?欢迎讨论。

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运命论》

近些年综艺节目井喷,各种类型的都有,有娱乐的,有镇仁秀,有亲子类,有旅游类等等,但凡有看点的内容都可以做成一档综艺节目,但在开心消遣之余,总感觉缺少一点有内涵的内容,于是央视出马,制作了几款精品的国学文化类综艺,一下子成为了爆款,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这类型节目的成功不仅仅说明央视的制作功底深厚,也说明了人们对文化内容的渴求和对历史知识的需要,这些是不会随着时间褪色的。在上一个十年,央视也推出过一款节目,叫《百家讲坛》,捧红了一位叫 于丹 的教授,但她后来的表现却一言难尽,连历史名人的名字都能写错。

于丹其人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于丹是一个学者。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是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领导,她在中国古典文化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也擅长于影视教学和科研,出版过很多本书,在这个层面,于丹的成绩毋庸置疑,她是成功的。在古代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的奖项,还入选了教育部的课题,在影视教学方面,她参与了北师大影视教学的基础性研究和课本编撰,担任北大和北京广播电视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搭建相关的影视实验室,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等等。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于丹是一个专家。在影视传媒领域,于丹有着很高的地位,不仅仅因为她是学院派,更由于她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她当过多部电视剧的撰稿人,这些电视剧都是专题电视剧,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当做贺礼播放,她与多个电视台合作,参与策划了许多着名的电视节目,利用她专业的眼光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发展,参与*家级文化和传媒课题的研究,编写的论文多大十万多字,作为一个专家她是成功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用今天的话来说,她是一个网红,不过她成名并不是在网上,而在《百家讲坛》,她成名的时间也很早,早在2006年就火了,火出了文化圈子,火出了国。那个时候可能有人没有听说过论语,但肯定听说过于丹,也许有人听不懂于丹在说什么,但会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作为文化界的网红,论语新时代编辑,知名传媒教授,有明星范的于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红,不过做为一个网红,刚开始是成功的,后来失败了。

伯牙子期

于丹的微博(弹钢琴的女网红于丹)

伯牙和钟子期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人,伯牙鼓琴很有一手,可惜曲高和寡,他觉得这个污浊的世界上没有听得懂他的琴声,所以总是一个默默的弹琴,孤芳自赏。后来遇到了钟子期,钟子期一张口就点评到了他的心里,二人就成为了知心好友,也给后人留下了知音这个词语。这是一段中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典故,作为专家学者的于丹却在这里被绊住了,在她的一本书里,把伯牙写成了俞伯牙,一共写错了七次,这样的低级失误,出现在这样的高级学者身上显得很突兀。

普通人写错是有原因的,因为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代代相传,在流传的过程中,钟子期遇到了伯牙,就被传成了钟子期遇伯牙,伯牙就成了俞伯牙,这是一个文化传承的美丽失误,普通人钻研不深写错了也无妨,但于丹不应该写错。后来有知名教授站出来替于丹解围,说这种世人都默认的错误应该将错就错,适应文化传承的习惯,结果这句话又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人们在想文化到底要不要照搬照抄。

其实这只是于丹身上纷纷扰扰负面新闻的一部分,于丹成名以后,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讲座讲论语,但讲的多了就有人感觉到不对了,那些在学校里潜心专研的教授们说她讲的论语太过主观片面,参杂了太过私人的观点,有损论语的权威,也有人说她缺乏常识,把美轮美奂用来形容人,把博尔特当做非洲人。还有传言说他耍大牌,后来在北大开讲座的时候,被学生们轰下台,沦为网上的笑柄。

网红教授

像于丹这样的网红教授,一直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但凡有个人能轻轻松松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讲的趣味十足又通俗易懂,那他肯定会火。就像当初的张悟本一样,利用一颗绿豆能解人生百病,把晦涩的医学理论简单粗暴的拆解成人们都能听懂的语言,喝绿豆汤就行了。一时间绿豆价格涨的飞起,后来还是被拆穿了真面目,跌下神坛。

张悟本

另一位网红教授 陈果 ,人称复旦女神,不仅外表出众形象气质佳,是博士也当过模特,在一次讲课的过程中把耄耋读作了毛至,这种失误当然也被网友嘲讽,但陈果淡然处理,不争论也不急于辩解,反而留下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的背影。最近比较火的网红教授当属戴建业,他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由于在网上发布了讲解古诗词的视频,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网友说每天在网上坐等戴建业教授更新视频,学习古诗词,这种积极性上学的时候都不曾有过。

时代选择

陈果

其实网红教授也好,传统教授也罢,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传授知识,传承文化,启迪民智,引导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让人们感受到文化之美,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唯一的区别就是方式方法的区别。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为了趣味而趣味,不要强行搞笑歪曲了文化本来的意思。

方式可以搞笑,但学术必须严肃,谁也没有规定学习知识必须埋头苦学,一点点的死记硬背,文化知识的网红节目和网红教授确实可以吸引人们的兴趣,激发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探索欲,但这种探索和吸引应该是针对知识的,而不是针对个人的。于丹为什么让这么多的人反感,不是由于她耍大牌,也不是说错了常识,根本在于学术研究的不够深,当面对专业人士的时候站不住脚,她的解读缺乏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还是一些陈旧的鸡汤,缺乏新时代所需的精神食粮,所以注定被时代抛弃。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花花onOt"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ent/bVVa60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