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四合院,天津卫有小洋楼。 而天津小洋楼最为集中的代表街区就是五大道,这里聚集的近代名流政要、文人迁客、军阀寓公有如过江之鲫,浓缩了中国近代史百年风云,早已是国内公认的天津城市名片。
提起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遗存遗迹,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近代。 有以盐业漕运和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天津老城,开埠通商后以近代工商业和金融业为代表的九国租界,以抵御外侮为代表的义和团坛口吕祖堂、望海楼教堂、大沽口炮台……它们展现了天津城市迥然不同的多个侧面。 中国近代史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与天津息息相关,并留下了难得的历史遗存。通过这些遗存,我们看到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和挣扎,也看到了中国逐步崛起的努力和决心。 尽快挖掘整理“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历史遗存名录,保护历史风貌建筑这个文化载体,把天津最具特色的历史底蕴充分挖掘出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研讨会现场 摄影:史嵩
日前,在由中老年时报主办的“近代中国看天津”研讨会上,着名历史学家罗澍伟,着名文博专家、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陈克,经济史学家、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张利民,原今晚报社社长、总编辑贾长华,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常委王玉佩,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副社长韩鹏,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会会员魏暑临,天津艺术史学会会长齐珏以及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中心的权威专家会聚一堂, 重温那段发生在天津的、风云激荡的“浓缩版”中国近代史,就“近代中国看天津”概念的内涵外延、时间界定、看什么、怎么看、如何依法保护利用开发文旅资源等话题畅所欲言。
天津: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史学界历来有这样的说法: “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中华百年看天津。” 但是如果论历史久远,已有五千年历史的古都西安的繁盛,已有三千年历史的古都北京的显赫,天津都不具备。相较而言,天津是年轻的城市,时至今日也就有七八百年历史。为何近代百年看天津呢?
罗澍伟发言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研究所原所长罗澍伟 认为,答案就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波诡云谲的百年风云之中——第二次**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几十年间,近代中国的*治、经济、外交、战争等几乎所有重要事件,都留下了天津的印记。 近代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像天津那样,担当了无可替代的角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其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地缘因素——作为京畿门户、外港、通商口岸,没有北京的建都,就不可能有天津城市的出现;没有天津作为北京的大门和粮食物资的供应保障基地,首都就要受影响,甚至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个已经被**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甲午战争、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辛亥**、五四运动所证明了。可以说中国近代史上,天津一旦不保,北京就风雨飘摇。我们常说天津城头的风云变幻,海河两岸的潮起潮落, 一定意义上说,天津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华看天津”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今天旧话重提,是因为它确实反映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城市历史文化走向。
天津作为北京的门户与对外联系的重要港口,是“开风气之先”并最早受益的城市,也是中国接纳、吸收近代工商业文明、科技**和思想启蒙运动的试验场。天津在现代通讯、交通、制造业成果引进方面,时间点与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罗澍伟以天津电报业的兴起为例指出 ,“当时中国的电报业是以天津为中心向全国散发的,因为当时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就坐镇天津25年,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的‘主场’就在天津,北洋水师的决策指挥中心在天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权力中枢也在天津。当时,决定中国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因素,很多不在北京而在天津,所以造就了天津在近代的一个特殊历史地位。”
如何把“近代中国看天津”这篇文章“做成”
原今晚报社社长、总编辑贾长华 主要围绕在日前《中老年时报》上发表的两篇长文谈了观点:
贾长华发言
首先,“近代中国看天津”要有严格的历史界定,主要看近代中国,尤其是从**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期。 如何保护已经保留的和那些未得到保留、但也应该被记住的历史遗存,通过评选、挂牌等活动予以确立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天津要把这件事做好,在全国范围内也会取得广泛影响。
其次,如何把“近代中国看天津”历史遗存保护好,有关部门和专家要怀着高度责任感,要坚持做得“三性”:“原真性” ,即保持历史遗存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样子,丝毫也不得走样,永远留住“历史的原貌”; “整体性” ,即在注重保持历史遗存原貌的同时,还要做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使其浑然一体,永远留住“历史的氛围”; “可持续性” ,即让历史遗存长久存在下去,必须精心呵护,不可随意改动,更不可肆意破坏,永远留住“历史的印记”。
此外,应该利用“近代中国看天津”历史遗存,搞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教育,尤其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 可通过组织历史遗存的评选和挂牌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对历史遗存的兴趣,重温几代人寻求真理救亡图存的筚路蓝缕,正是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一座城市最令百姓骄傲的就是她的文化
陈克发言
着名文博学家、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陈克 认为, 一座城市最能让百姓骄傲的就是她的“城市文化”。 天津近代的工业、交通、金融、建筑、人文等各个方面的成就,都是领先全国的。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筛选标准,对时间跨度和价值判断做好界定,“ 对历史的评价,一定要把人物、成就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才能客观和准确。 对历史遗存的评选和挂牌,对于宣传天津亮点、讲好天津故事、推广城市文化方面,非常有意义。”
张利民发言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利民 认为, 对“近代中国看天津”历史遗存的保护,应该有顶层规划论证,具体到实施环节,需要明确由谁投资、由谁建设、由谁管理,这样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 保留下来的名人故居、历史遗存,可以立牌子附简介,消失了的历史遗存,也可以在原址立牌,用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告诉后人这里曾发生过什么。作为经济史研究专家,他强调除了*治、军事、外交等看点,之所以“近代中国看天津”,很重要的因素是近代天津经济地位的迅速崛起。
拿什么留住你,远方的客人
王玉佩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常委、民革天津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王玉佩 说,多年来,民革天津市委会一直致力于天津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在此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历史遗存的保护问题。说到“近代中国看天津”,五大道历史风貌街区是现在外地游客来津旅游的打卡地,但从消费数据看,也反映出消费量级不够、留不住人的问题。尤其是名人故居只可远观不能进入参观的情况,被很多外地朋友“吐槽”。 作为历史遗存的名人故居,如何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利用,正是我们此次筹划“近代中国看天津”历史遗存评选和挂牌活动的主要目的。 建议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请媒体访谈名人故居的现住居民、产权单位、亲历者或见证人,更多地听取民意,进一步补充历史遗存的文化内涵,同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教育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文化成果,整体提升历史遗存的保护力度。
魏暑临发言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会会员魏暑临 表示,可以借鉴一些已有的成果进行项目列表、筛选、落地,“我们要关注社会的需求,关注青年人的需求,许多场馆在这方面都做了创新转型,效果不错。 可以将部分内容做成绘本或研学手册,以此作为抓手,帮助孩子们快速了解相关知识,让更多人知道为何‘近代中国看天津’。”
韩鹏发言
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副社长韩鹏 表示,希望通过推出“近代中国看天津”电子出版物,帮助来津旅游的外地游客,更系统地了解天津。“我们在‘人文天津’电子出版物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积累, 通过扫码的方式,大家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 而不是坐在观光车上道听途说,或者上网刷一些未经考证的素材,曲解误读了历史。”
齐珏发言
天津艺术史学会会长齐珏 表示,结合“近代中国看天津”历史遗存的文旅资源,推动天津历史文化旅游区高质量发展,对培育天津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文旅发展不仅要引来游客,有关部门还要考虑营造更多的文旅消费新场景,让游客在天津‘玩得好,留得住’。 ”
记者:孙 诚 付殿贵 许 鑫 赵晓颖
摄影:史嵩
文章:中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