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光,源自中华文化,影响大陆岛内文化浪潮

台湾之光,源自中华文化,影响大陆岛内文化浪潮

近期岛内沸沸扬扬的新闻中,两个议题异军突起:一是北一女老师区桂芝痛批“108课纲”删减文言文,影片获得千万级浏览,民进党“去中国化”的行径受到声讨;另一则是桃园中学生绘制的漫画《帝王条款》,以“秦始皇”形象比喻行人,火爆网络。两议题看似无关,却都揭示了同一个事实:中华文化的根深蒂固。

最近十年民进党和“独派”掌握岛内舆论霸权,先有2014年“太阳花学运”催生“天然独”概念,后有2019年“芒果干”,“抗中保台”、“一边一国”成为“政治正确”。民进党当局企图切割两岸文化联结,打压中华文化。但区桂芝老师获得民众声援事件,再次显现出台湾社会对“去中国化”的抵制,远超过岛内极少数“独派”预期。

同理,桃园中学生《帝王条款》的最大争议点,无疑是借秦始皇来比喻和讽刺那些横行霸道的路人。这位中学生用秦始皇造型连结“帝王”的形象,恰恰说明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已经成为这位少年“直觉”的一部分,更加进一步说明,“独派”幻想透过教育改造台湾年轻人观念进而“去中国化”,根本无法成功。

面对台湾社会坚守中华文化的强烈诉求,民进党副手候选人萧美琴的回应,充斥着尴尬和诡辩。她不认为社会有真正的所谓“去中国化”的问题,并表示中国文化是台湾社会重要的组成元素,过去数百年来各种外来殖民统治,包括日本文化也有一些影响,应以正面态度看待台湾社会的多元文化。

萧美琴的回应有盲点。首先,萧美琴认为中国文化是台湾社会组成元素,属于民进党传统文化论述:“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一部分”,而非“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东西交融、兼收并蓄的确是台湾文化的宝贵资产,但相互尊重才是真正的多元,民进党千方百计借助政治力量刻意用“多元文化”来稀释、压缩中华文化,是对“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台湾文化”现状的改变,肆意修改课纲、删除古文、篡改历史,自然会受到民意反弹。

其次,民进党致力于“去中国化”,却出现“大陆化”倾向而不自知。苏贞昌引用大陆名言“再穷不能穷教育”,蔡英文多次使用“质量”、“打造”等大陆用语,再到坚定标榜“反中”的赖清德,此次选举政见使用“希望工程”词汇,正是源于大陆共青团在1980年代首创的概念。民进党原本想铲除传统文化的“根”,又要争取台湾民意的“果”,到头来挂在了大陆用语的“枝”上。

反过来看,中华文化的根在台湾铲不断、挖不走,更像榕树般枝繁叶茂、独木成林,大陆应该更加增强两岸融合的信心。如果真正深入台湾基层,就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依然根深蒂固,完全不是媒体、名嘴或政治人物刻意操弄的假象。

统一能否巩固,经济利益重要但非首要,归根究柢还是精神和文化层面能否融合。因此,如何借由同文同种的文化融合、春风化雨般争取台湾民心认同,此乃和平统一的真谛与路径。(台湾《旺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小橙子耶"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culture/8ek07f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