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肩负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江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与“三全育人”要求,践行“健全人格+复合知识+实践能力”的“三元育人”校本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名校”发展战略,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思路,围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
“三院协同”+“八共融合”
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学校积极创建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协同育人的“三院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台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实施了“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工程”“专业集群建设工程”“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工程”“第二课堂活动工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用友集团等企业共建了华为鲲鹏产业学院、阿里巴巴数字贸易产业学院、用友新道数字财经产业学院、大族激光3D打印产业学院、耐雀无人机产业学院五大产业学院,探索打造了专业共设、方案共制、教材共编、教学共施、基地共建、师资共培、就业共助、成果共享的“八共”深度融合育人模式。近年,学校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项,省级一流课程(含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南昌市重点实验室1个。
同时,以专业学院为主导,产业学院、双创学院相协同,构建了“双创知识进课堂、双创方案进大赛、双创实践进社会”和“知识基础层、实践强化层、项目孵化层”的“三进三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双创”课程,连续13年举办“辰林杯”专业技能运动会,强化专业实践与双创实践协同开展,专业能力与双创能力协同发展。学校创建的“三元众创空间”获评省级众创空间。近三年获批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5项,孵化项目56个,学生多次在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1+1+1+N”+“双养工程”
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在育人实践中,学校构建了以辅导员为主力,校领导、任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服务人员等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体制;以学生成长教育为主线,强化学生学业过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实习就业管理等的全过程育人机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课程思政、群团建设、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贫困资助等协同推进的全方位育人格局,即“一个主力+一个主线+一个主阵地+N个协同”的“1+1+1+N”大思政工作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此同时,实施“党建+思政”,推动党建思政与人才培养融合,与队伍建设融合,与教育教学融合,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打造育人“红色矩阵”,形成了“六个一”铸魂育人体系,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为大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深入实施“师生双养工程”,即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工程和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实行师生同修共融,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实施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工程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品德修养、性格气质和学业素质三方面精选22个好习惯项目提供给学生,全校学生人人选择部分项目重点养成,形成突出的品格特征。二是为每个好习惯设计实践清单,使学生行有所遵、做有所循,迈开了探索“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人才培养”的可喜一步。三是每个学院都组建学生养成教育自治组织,为活动开展、交流互动、自我教育搭建平台。四是师生同修互动,体现“最好的教育是教师做给学生看”的理念。五是创建“养成教育校家协同体系”,邀请学生家长加盟养成教育。六是狠抓落实,要求学生对自己选定的好习惯养成项目自觉实践、长期坚持,每学期完成一本养成教育成长记录。
同时,学校党委专门出台实施方案,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同样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品德素养、业务素养两个方面设计了20个好习惯项目,要求全校教师自觉践行。二是为体现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设计了每个好习惯的实践清单。三是为使教师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提出了教师养德修为的“负面清单”,既注重养德,又防止失德。四是教师人人制定养德修为计划,践行情况纳入年度考评。五是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六是各单位、部门成立教师养德修为推进小组,每学期组织相关活动,督促本单位教师养德修为的落实。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育人渠道协同互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推动自由全面发展。
在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制定了课改管理办法及考核与激励措施,组织了涵盖175门课程的“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工程”。在此过程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说课活动,提高教师对所任课程的理解、设计和教学水平。每门课程明确改革目标,设计改革方案。通过公开示范课,引导和促进课改实践,探索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渠道,为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学校设计并实施了“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包括思想政治引领、创新创业创优、社会实践、团学履历、文体鉴赏发展项目、特色教育项目六大模块。
实施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设立“第二课堂”学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
提出了“离学生最近的教育”和“无效果不活动、无产出不学习”的理念,“课前十分钟”演讲、“睡前一小时”阅读、每周写作、“寒暑假4+X”等各项活动为学生专业发展和个人兴趣培养提供平台,使学生的选择、构思、阅读、写作、演讲表达、社会调研、情感体悟、价值判断评价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通过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培训讲座、专项辅导、开放性实验室、体育课俱乐部制等各种服务与改革,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与选择空间,多渠道实施“复合知识”学习模式。通过广泛开展“扬帆启航”“春暖应科”“感动应科”“公益应科”“社团文化节”“合唱大赛”等文化活动,为学生体现个性、发挥潜能、历练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并在环境浸润中以文化人,自强奋进。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项806项,其中国家级75项。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九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学校”。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实施“六大质量建设工程”,尤其是“师生双养工程”,实行师生同修共融,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为立德树人构建了有效渠道和有力抓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产出和自由全面的发展;通过实行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三院协同”育人,创新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和突出的办学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获奖单位、江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作者:干甜 何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