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对话】郭志刚,胸科医院里的‘字典’创作谈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艺术对话】郭志刚,胸科医院里的‘字典’创作谈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丰富、三级公立医院林立,尤以专科医院均衡发展为特色。天津市胸科医院是天津市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家专科医院,某种意义上说,其发展改*轨迹就是全市专科医院建设的一个缩影。从1947年的结核病防治院起家,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胸科医院转型,再到现在的研究型医院布局,天津市胸科医院已然成为全市心肺疾病优质医疗资源的聚集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胸科医院做成一本‘字典’,当别人需要的时候,翻一下就能有所收获。”近日,天津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郭志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医院参与改*、推动改*的历程,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专科

《中国卫生》:和综合医院相比,专科医院有哪些发展优势?

郭志刚:

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各有优势。综合医院科室比较齐全,心血管、呼吸、代谢、消化、神经等专科可以融为一体,专业组合性较强。专科医院的优势则在于专业突出,更容易吸引专科领域的财政、人力、设备等优质资源,更容易集中医院的整体力量来发展优势专科,推动专科做精做细。

【艺术对话】郭志刚,胸科医院里的‘字典’创作谈

天津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 郭志刚

天津市胸科医院起步阶段以肺部疾病诊疗为主要服务内容。由于呼吸系统连着心脏,患者喘气困难很容易引起心脏不适,医院随即开展了心内科、心外科业务。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联系密切,涉及的专业范围较小,更容易做好专科间的平衡和布局。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发展重点聚焦在办好呼吸内科、呼吸外科、心内科和心外科四大专科上。目前,医院四大专科发展在天津市乃至全国都属于领先地位。

随着一项项国内外心肺疾病诊疗新技术在天津市首家落地胸科医院,医院常年稳居全市靠前且领跑行业的服务量,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天津市胸科医院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和影响力。天津市心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天津市心胸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天津市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先后挂靠天津市胸科医院,提高了全市心肺疾病的同质化诊疗、康复、预防水平。

自身挖潜打造胸痛中心

《中国卫生》:贵院胸痛中心建设受到多方肯定。贵院建设胸痛中心的初衷是什么?有哪些特色做法?

郭志刚:

2014年,按照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调整方案,天津市胸科医院整体搬迁至距离市中心10多公里的海河院区。很多员工心存顾虑:“搬到荒郊野外的河边,医院怎么发展?”

当时,心血管相关疾病连续多年排在天津市慢性病死因靠前位,救治水平和救治效率的提升迫在眉睫。基于自身胸痛专科疾病救治的优势和特点,天津市胸科医院决定从自身挖潜,通过建设胸痛中心,进而带动医院整体发展。

恶性胸痛疾病主要有四大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天津市胸科医院整合四个相应科室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时调整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专注于打造“救急、救重”的胸痛中心。

2014年10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成立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2015年年初,该中心成为天津市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天津市胸痛疾病的救治水平,为高危胸痛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为缩短救治时间打开了新的渠道。根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统计,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于2014年在全国率先出现拐点。

胸痛中心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天津市胸科医院的整体发展。胸痛中心的筹建调动了医院100%的资源,不仅上述四个临床科室,急诊、检验、影像、康复以及预防等科室都贡献了巨大力量。胸痛中心建成后,不仅中心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此外,胸痛中心的建设,补齐了医院的一些技术短板,如心脏外科大血管手术等得以更好地开展。

《中国卫生》:贵院胸痛中心建设带来了哪些社会效益?

郭志刚:

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后,以天津市胸科医院为牵头单位,天津市探索建立了具有天津特色的胸痛中心建设模式。并且,依托胸痛中心建设与发展成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天津市不断推动胸痛专科联盟建设。根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统计,自2014年起,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天津特色的胸痛中心建设模式取得的成绩,也获得了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自2016年起,胸痛中心建设及心血管防治工作连续多年被列入“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进行重点推动。2023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再次提出,“到2023年底,全市至少达到100家标准胸痛救治单元”。

医联体协作不是纸上谈兵

《中国卫生》:贵院以胸痛中心为支撑,牵头建立了胸痛专科医联体。请您介绍相关情况。

郭志刚:

胸痛中心“救急、救重”的功能定位,体现了天津市胸科医院的专科优势以及三级公立医院的急诊急救职能。推动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则是三级公立医院应该承担的另一项重要职能。

实际上,天津市胸科医院从2015年起就已经在探索胸痛专科医联体建设工作。医院首先选取了3家偏远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探索“社区早发现、发现早转诊、医院早治疗、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医院提出要依靠信息化技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远程心电系统等,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远程会诊系统中,天津市胸科医院的医生实时在线,只要社区医生有需求,就可以随时得到医院医生的音视频指导。对于某些患者反映的“大医院医生开的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买不到”的问题,我们也推出了特色做法,即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库中的药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再导入远程会诊系统,从而实现“用社区的药给社区的患者看病”的目标。在医联体运行一段时间后,患者往胸科医院跑的少了,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多了。

当然,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目标,仅支持几个点根本不够。近年来,天津市胸科医院一直致力于发展胸痛专科医联体。天津市共有2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216家社区中心已经加入胸痛专科医联体,运行效果良好。

《中国卫生》:关于医联体建设,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郭志刚:

我们一直坚持,医联体协作一定不是纸上谈兵。

在胸痛专科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天津市胸科医院重点关注几方面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脏疾病相关专业医生进行免费培训,讲解心电图机使用方法、心电图报告判读要点、急诊急救常规操作等内容。二是将天津市16个区县划分为10个区域,医院10个心内科室分别包干1~2个区域,负责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下沉坐诊、业务指导、转诊转治等工作。三是随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到院观摩学习,医院的每个领域都对他们免费开放。四是主动下沉康复患者,只要患者同意、病情允许、社区中心接得了,医院会主动推荐患者回社区康复。五是通过大数据筛查、健康管理等措施,做好心肺疾病的预防工作,将疾病发生控制在早期,实现全链条的疾病管理。

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再那么需要胸科医院了,就证明我们的医联体成功了。未来,天津市胸科医院应该成为一本“字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了就翻看一下,不需要了就合在一边,医院则随时在线。

发展的目的是对看病有贡献

《中国卫生》:贵院积极推进“一院两区”建设,两个院区如何实现错位发展?

郭志刚:

2018年,国家发展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天津市胸科医院榜上有名。这是对医院救治能力、社会影响力的认可,是对胸痛专科医联体建设的认可,也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以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天津市胸科医院启动旧址重建工作。重建后的和平院区将开展“拔高”性工作。一是围绕急危重症抢救,重新打造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质量。二是围绕疑难病症诊治,成立少见病研究中心,从遗传因素、分子生物学等病因层面展开研究,力求形成一些*家级诊治标准。

与此同时,海河院区继续做好常规的心肺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以此,实现两个院区的错位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天津市胸科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党委班子定了基调——推动实现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的转变。研究型医院不仅仅是发表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制定或者更新*家级指南,使原先不被认识的疾病被认识,使原先有瑕疵或不完美的诊疗方案被改进;生产**一些产品,或是药品,或是试剂,或是设备,真正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降低医疗费用。这些才是研究型医院的根。

文:本刊记者 宁艳阳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3号

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小橙子耶"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tech/8eVB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