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梓桐 上海报道
2023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热开始让人类社会畅想未来的图景,而AI与机器人结合所带来的“具身智能”概念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近日,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决定服务机器人水平的核心因素将是其智能化水平,因此AI技术的变革对于服务机器人来说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服务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智能化程度。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实际依靠精密的器械与加工,而服务机器人更依赖于自身智能化水平的迭代。”
与此同时,李通指出,服务机器人的大规模市场化普及还有待时日。“如果以人类生命历程来比喻服务机器人现阶段的成熟程度的话,我们仍处于儿童或者少年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目前这个行业存在着大量待发掘的客户,但真正能够做到规模化落地的很少。”
但他也表示,过去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快速的完成了机器人的市场教育,而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餐饮、住宿等线下接触型消费最先恢复常态,而这也加速了服务机器人走向落地。
AI驱动
擎朗智能创立于2010年,目前已涉足酒店、餐饮、教育、医疗等多个场景。但在成立之初的时候,机器人赛道并非如今天这般“热火朝天”。工业机器人有零星几家,服务机器人则基本无人关注,移动互联网公司则是当时投资机构追逐的核心标的。
但随着2015年人工智能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开始新一轮爆发,行业风向开始出现转变。
风险投资人 曾在当年12月1日伦敦Re.Work大会深度学习讨论时透露了一些数字:从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1日,约有300笔涉及到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80%的投资少于500万美元;90%的现金投资发生在美国,欧洲只有13%;75%的多轮融资发生在美国。
由此,服务机器人才开始了真正的规模化成长和落地。“事实上机器学习本身的架构早就存在了,但是2015年的时候机器学习突然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使得商业化落地成为可能。”李通说道。
而与技术变革一起呼啸而至的还有投资人的热情与关注。
“2015年左右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在开会,突然看待一条短信,是一个投资人发来说,在虹口一个商场看到了好几台服务机器人,想问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拿融资。”
由此,擎朗智能才在成立六年后,正式启动了A轮融资。
而随着商业化的逐渐铺开,在国内广阔的应用场景内所积累的数据,也驱使着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断迭代。
“当机器人企业在海内外拥有大量的商户合作案例积累后,其数据、算法、产品改进就形成了一个增长飞轮,而服务型机器人的核心恰好就是解决复杂环境下的数据、算法和移动问题。因此对场景的深入实践,是除了成本外的更关键因素,对此中国市场有先天优势。”李通说道。
此外,李通表示,不同行业一般也存在着共性需求,因此服务机器人企业一般首先会打通几个核心需求场景,比如移动,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拓展。
因此,突破大客户也成为擎朗智能初期重要的市场策略。“为大客户定做标准化产品更容易,大客户非常注重投入与产出比,也更会算账。在有一个很好的方案给他的时候,他更愿意去采纳。”李通说道。
走向海外
如果说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变革是擎朗智能发展历程中的靠前个转折点,那么“出海”则是第二个。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搅扰全球经济,欧美国家开始频现“用工荒”。擎朗智能关注到巨大的市场机会,2022年开始,擎朗智能开始启动海外招聘,筹备海外子公司。但李通坦言,在出海过程初期,擎朗智能也走了一段弯路。
“最开始我们瞄准的是亚非拉市场,因为地理位置接近、且本地竞争并不激烈。但后来发现,
当地劳动力价格十分廉价,服务机器人根本没有市场。因此我们才转战发达国家市场。”
李通告诉记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蓝领工人的价格存在着大约4倍的价格差,“这个4倍的价格差,实际上决定了机器人对劳动力替代的价值是相当不一样的。而不一样的情况下我们自然而然去一些毛利更高的区域去做。”
据李通透露,目前擎朗智能市场推广的次序首先是环中国的亚太地区,其次是欧洲,最后到美国市场。截至目前,海外市场贡献的营收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
此外,在他看来,近年来中国智造的品质在海外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以前中国出口的机器人产品与可以达到海外先进产品70%的性能,50%的价格;现在则是以150%的系统,80%的价格竞争。中国产品正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与性价比。”
在商业模式方面,李通透露称,擎朗智能在海外市场会将产品卖给代理商,而后代理商再去租赁给终端客户,“基本上服务机器人的月租赁价格在当地劳动力月工资1/2~1/3的水平,换言之,它的整个性能是可以达到当地当时员工1.5倍-2倍。”
谈及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李通表示,软件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以及硬件方面更高性能的零部件,仍是擎朗智能所要突破的关键所在。
“今天行业都在探索大模型是否能够在机器人场景内有着更加理想的应用,因为上一轮机器学习的进步带来了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加速服务机器人的落地。而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在这一背景下,大模型是不是能够再推动机器人往前再走,是服务机器人与其他机器人的本质和共性的区别。”李通说道。
而围绕着硬件方面的成本问题,李通表示,当前所有的机器数据都是非标准化的,因此,擎朗智能决定自己研发并且生产合同器件,并自建工厂。“现在海内外客户都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工厂必须需要配套的研发工厂,以此来达到很高的国际化标准要求。”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