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行走·回顾1919园区历史】走进上海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

【上海城市行走·回顾1919园区历史】走进上海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

旧机械变身铁艺雕塑

西大井,位于焦作中站区。它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

昔日,它是一个煤矿——1919年英福公司在焦作开工建造的王封矿,见证了“半部河南近代工业史”,是“特别能战斗”精神发源地之一。

如今,它是一个景区——2019年河南王封全域实业有限公司打造的“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是集文化、休闲、旅游、红色教育等为一体的AAA级景区。

从百年煤矿到文旅园区,地名变化的背后,是西大井的涅槃重生之路。

地名由来:彰显“煤城”特色

焦作,因煤而生,伴煤而兴。地处焦作城区西部的王封矿,俗称“西大井”,彰显了“煤城”地名特色。

群众用这个地名代称王封矿,十分贴切。因为,王封矿是名副其实的“大井”。

1919年,英福公司在焦作开工建造王封矿,标志着焦作煤矿大井时代的到来。

何出此言?专家将焦作煤炭开采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手工作坊式生产阶段,从焦作煤炭开采以来到1898年;英福公司1898年在焦作建井并使用蒸汽机带动绞车提升煤炭,标志着焦作煤炭开采进入机械化阶段;“西大井”的建成投产,标志着焦作煤炭开采进入大工业时代。

100多年过去了,我们走进王封矿遗址,仍能触摸到“大井”的印记。

一座高耸的井架,是焦作市唯一一座英式井架;王封矿发电机房旧址,是一座英伦风格的工业建筑,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工业遗存,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苏式建筑风格的三层办公楼,是1949年11月成立的焦作矿区人民政府与焦作矿务局合署办公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王封矿大力发展生产,至1996年停产封井,共生产原煤4235.723万吨,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部王封矿志,半部河南近代工业史”,王封矿是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发展变迁的“活化石”。

精神传承:特别能战斗

3月15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调研。他驻足环视历经百年沧桑的历史遗迹和工业遗存,详细了解了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内涵。

市委书记葛巧红说,“特别能战斗”精神已经延续成为“特别能战斗、特别敢创新、特别重落实”的焦作新风。对此,楼阳生表示肯定。

回顾历史,王封矿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1925年,上海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卅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焦作煤矿工人起而响应。同年7月7日,焦作矿区的工人、学生、商人和市民3000多人,齐集焦作中山公园(现贸易大厦处)召开罢工大会。7月9日凌晨,王封矿锅炉熄火、天轮停转、矿车停运,工人们聚集在井架下拉响罢工的汽笛,之后和李封矿的工人一起拥上大街,英福公司两个主要采煤区陷入瘫痪。

1926年3月6日,经过三次谈判,双方达成12条协议,英福公司答应了工人每日工作不超过9个半小时、开工后增加30%左右工资等条件,历时8个月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取得最终胜利。

焦作煤矿工人罢工同省港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等工人运动一起,汇成五卅运动的滚滚洪流,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彰显了焦作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盛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

涅槃重生:奏响“黑绿红”变奏曲

盛夏七月,“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内,游客络绎不绝。

大井小巷风情街利用废旧矿车轮、齿轮、链条等工业元素,塑造一组名为“西大井之光”的铁艺雕塑,凸显了王封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兼具现代时尚气息,让人耳目一新。

王封总部由以前的小礼堂整修改造而成,墙面上方的蒸汽机车车头形象极具象征意义。

利用旧厂房改造的王封档案馆,外墙以颇具工业风格的锈铁板加以装饰,凸显老工业园区的历史沧桑感。红色门窗、红色拱门、墙体手绘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导游林海梅向游客介绍景区历史时,不忘介绍自己由煤矿职工到景区导游的身份变化。

“王封矿作为百年焦煤的一个缩影,利用现代工业遗址科学规划文旅园区,不仅盘活了百年王封工业旧址的工业文化资源,而且探索出一条符合全域旅游的工业文化旅游之路。”林海梅说。

据了解,自2019年6月开建以来,“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已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红色教育基地等。

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华丽蝶变,是王封矿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再到“红色记忆”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来源:焦作晚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like刘刘"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money/8je0CR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