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稚的微博│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园城市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观点分享

2022年1月,*务*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赋予成都先行先试的使命。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其中一个重点是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什么是公园城市民生福祉?宜居美好生活,需要什么要素?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联合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成都发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共同推出“城势而上”线上高端论坛第二季,探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的公园城市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尹稚在论坛上指出,公园城市的民生福祉更加需要公平。比如,老城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规模、质量和标准应该与城市新区保持一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实也是公园城市有关共同富裕的一次探索。

尹稚的微博│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园城市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观点分享

尹稚

城市更新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

红星新闻: 您曾提到,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应对新的生活需求。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我们应重视并解决哪些需求?为什么?

尹稚: 公园城市有一种解读,是从“城市里建公园”的逻辑转变为“公园里建城市”。当然,这里的“公园”与传统语境的公园不同,它只是代名词,真正指向的,是生态文明时代下城市发展模式的变化。

具体怎么建好公园城市,可以从这一次被赋予示范区使命的成都身上来解读。*务*认为成都可以先行先试,关键是成都具备了本体条件的优势。比如,成都具备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这种文化的传承得到了很好保护。在成都,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周围的乡村地区,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大量具有历史文脉传承的城乡建设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以及有特色的农业生态空间,这为“公园里建城市”的模式提供了好的思路。

但我们依旧需要城市更新。这类工作的意义,是让物理环境能够更适合当代发展的需求,更适合当代发展的理念。更直白地说,就是要让城市在新时代新要求和新标准下,提升城市的建设质量,实现中国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已就城市更新出台了不少文件,众多解读都发现,城市更新的目的恐怕已经不仅仅是满足简单的生活需求。满足人的生产、生活、娱乐需求,也是传统城乡规划一直着力研究的东西。在公园城市语境下,城市更新应该朝着这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在传统老城更新领域,存量资源的相当一部分都以居住环境为主,所以过去的城市更新往往会将生活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但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公园城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应该赋予到城市更新的需求,从而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尹稚的微博│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园城市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观点分享

成都锦水迎晖特色园,从石牛堰河心岛沿锦江延伸至东湖公园

红星新闻:绿色发展理念如何与城市更新相结合?

尹稚: 在公园城市的语境下,城市更新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方面,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和行业建立以来,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与自然良性互动、长期共存,这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公园城市的更新还有另一个任务: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建设和谐社会。

近几年成都在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时,我注意到,成都主要聚焦于前者,即如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目前成都的实践成效,已经在天府新区、东部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显露出来。直白地说,这种更新的本质就是追求城市功能聚集强度和空间密度之间的平衡。

成都为什么要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开启了大规模城市建设,这里面既有供给制,也有改*开放后开放的市场化制度。但无论哪种影响,传统城市的功能聚集强度很高,导致大部分城市的中心城区是一个相对密集的状态,老百姓有一种说法更形象,“越来越像一个钢筋混凝土森林”。

目前成都探索的公园城市,不仅仅要在新区的白纸上画上美好的蓝图,更重要的是更新存量土地资源,让在这里居住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公园城市的建设成果。这是成都城市更新的特定目标,也是公园城市探索的重要方向。

尹稚的微博│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园城市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观点分享

成都桂溪生态公园,小朋友在湖边绿道骑行玩耍。

高品质生活要建立在高效能治理的前提下

红星新闻: 老城区往往面临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的情况,城市更新中如何融入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市⺠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尹稚: 当代中国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底线指标规定的容量和强度。人们对公共服务品质、规模、数量、区位的需求标准的提升,让过去城市的很多设施已经不适用了。

当然,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的原因也不完全如此。事实上,在走向全面市场经济后,一些地区在以开发主导建设城市生活区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因商业盈利目的,对公共服务的“苛扣”。有一些看似豪华的小区,可能本身居住条件不差,但小区配套的公共服务水平其实非常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不得不根据新的生活需求来补齐这两笔“欠账”,使老城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规模、质量和标准能尽可能接近城市新区建设。

这其实也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城市执政者必须意识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重要部分。这两年,很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就是怎么“分钱”,但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政府是要提前设计好规划好,如何分配公共资源,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和水平来分配。不能说住在老城,就不能享受同质化的公共服务。

红星新闻: 在*务*的批复中,提到示范区建设要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如何理解?

尹稚:*务*在批复中谈到的这种交织相融,其实是在强调,在当下生态文明宏观战略的导引,城市不仅需要尊重自然的建造方式,也需要更尊重人的习俗传统,以及传统人际关系架构的城市建设模式。比如,随着城市能级的提升,成都还需要提升更加现代的甚至更加国际化的功能。过去,有相当一部分功能都会在新区建设,但如果放在中心城区,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尹稚的微博│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园城市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观点分享

成都交子公园

红星新闻:在公园城市城市更新的具体操作中,您有什么建议?

尹稚: 公园城市的提出其实并不久,目前城市的探索主要围绕理念更新。在成都,主要反映在两大新区的建设上,这个实践效果已经显现得相当不错了。

成都的新区建设是以高强度高密度的城市功能区作为支点来发展新区的。但这些新区不是“剃平头”式的高密度开发,而是把应该保留的自然生态地区、农业生态优质化地区都保留下来了,形成了真正融入自然的组团型的城市。

其实这种城市模式,是全世界规划界近200年来的一个梦想,但想要实现其实很难,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对公益性土地的调配权力比较大,如果城市土地都以破碎的私有化为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这还要求城市有好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动员能力,才不会被恶性资本所绑架。如果要按纯粹的商业逻辑来看,这些隔离地带都是资本低效地带,但必须要有公园城市的共识,自然生态地区、农业生态优质化地区才有可能留存下来。

从当前规划学界的实践来看,中国是有希望率先走出怪圈的。这些年,大家会发现,每年的国际风景园林领域的奖项甚至是联合国人居奖,中国项目数量增多了。因为这些奖项需要建成项目来申报,而中国已经在行动了。

目前,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成都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接下来,实践依旧是最关键的。无论城市可以绘制多么好的规划,融入多少超前的理念,但在城市更新中,还要看这些理念能不能被当地的基层老百姓所接受,能不能通过各种社会治理的手段,促进正确观念和指导原则的达成,最终形成社会多元动力共同推进城市更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换句话说,公园城市提到的高品质生活以及居民的幸福感,其实是要建立在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共同努力的高效能治理前提下。离开了这样一个前提,恐怕再美好的设想也只能停留在规划方案上。这也是成都接下来面临的重要考验。

温馨提示:

3月6日—9日每天上午10点,“城势而上”在线高端论坛4场直播将陆续开启,17位顶尖专家邀您共同探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奋进之路。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 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尹稚的微博│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园城市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观点分享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周放"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money/8eq666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