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摘要】
江苏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
="u"►共建“一*一*”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在南通交汇叠加,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突破,南通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显,发展势头强劲。
="u"►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是促进长江口区域跨江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上海、苏州、南通等城市各扬所长、协同联动、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南通发展的战略路径就是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充分放大自身的江海岸线、广阔腹地等优势,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功能互补,服务好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因制造业而兴,也必将靠制造业走向未来。南通坚定走创新驱动、项目支撑、集群发展的制造强市之路,营造“万事好通”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做大做强制造业。
="u"►人才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如今跨越长江天堑,南通更加好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真诚呼唤“优才来通”“通才留通”“通才返通”。
“万亿之城”南通正在打造新的名片。
以“中国近代靠前城”着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通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北翼,与上海市隔江相望,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的城市,也是中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
前不久,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在《群众》杂志撰文提出,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是个较新的概念,前段时间,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长江口,地理上是指从江苏江阴鹅鼻嘴起,至入海口鸡骨礁止,全长约232公里,主要涉及上海、苏州、南通三市。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意味着南通不仅被江苏委以重任,也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南通是具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战略要地。共建“一*一*”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在这里交汇叠加。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南通是上海“1+8”大都市圈中唯一的长三角北翼城市,在江苏省“1+3”功能区战略中,南通肩负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双重任务。
12:15
近日,澎湃新闻专访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探讨新机遇下南通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道。吴新明表示,南通当下是长三角地区发展势头最强、投资潜力最足的城市之一。 澎湃新闻记者:张依琳 编辑:陈思众 江勇(12:15)
百年前,“爱国企业家典范”张謇先生践行实业救国理想,创办了一批民族企业,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百年后,南通筑牢制造业的根基,站在更大格局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跨江融合,正是南通抢抓机遇、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路径。以北上海、新苏南作为目标追求,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不仅将有效助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标注了南通城市定位的新高度。
“近代中国靠前城”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础,百年制造业的基因在新时代南通人民的创新实干中蝶变为撑起“万亿之城”的蓬勃力量。近日,澎湃新闻(www..cn)专访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探讨新机遇下南通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道。吴新明表示,南通当下是长三角地区发展势头最强、投资潜力最足的城市之一。目前,南通已形成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未来5到8年将是南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吴新明告诉澎湃新闻,南通当前战略叠加优势前所未有,重大机遇弥足珍贵,“抓住了就是风口,抓不住就是一阵风”,应该乘势而上把经济发展拉升到新的高度和层次。
通吕运河河畔绿地。 本文图片均由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战略叠加优势前所未有
澎湃新闻: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您接受了我们的专访。现在到了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南通全市上下正在为今年的高质量发展作冲刺。前阵子,南通市今年前三季度各项数据公布。数据显示,南通市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积极因素增加,呈现较大发展韧性和潜力。此外,我们注意到,南通上半年GDP达到了全国第18名。当前,南通正处在战略机遇加速**的窗口期,您如何看待南通的发展成绩?
吴新明: 南通滨江临海、紧邻上海,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通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站上跨越发展的绝佳“风口”,全市上下正以“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拼劲韧劲抢抓机遇、大抓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南通的经济发展保持了整体好转、健康向上的势头,但是走势也是有所起伏的。一季度,南通GDP达2825.0亿元,同比增长4.3%;上半年GDP达6032.4亿元,同比增长7%;前三季度,GDP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5.5%。就像您刚刚提到的,上半年南通GDP达到了全国第18位,但是前三季度又到了第21位。
南通在2020年GDP迈上“万亿台阶”后,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这么多年来,共建“一*一*”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在南通交汇叠加,南通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度持续提升,发展势头持续向好走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还记得2020年11月12日,***总**考察江苏,靠前站就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步行察看生态修复保护情况,总**看到了长江上游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非常感慨,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
南通和苏州都是上海的邻市,但发展是存在落差的。如今,在国家战略加持下,去年南通又历史性开工建设了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等4条过江通道。有了国家战略的支持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突破,各方投资者青睐看好南通,特别是这两年来,新落户南通的制造业项目60%都来自苏南,特别是苏州和上海。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工业始终是南通发展的强劲支撑,前三季度南通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度达53.2%,工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得益于持续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累计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2个、同比增加6个,新竣工项目94个、同比增加48个,**达产项目59个、同比增加13个,新认定科创项目1196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认定“专精特新”项目73个、同比增长49%,15个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中石油、华峰超纤等7个百亿级项目加快落地,这些都将为我市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能。
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南通经济发展将保持向好态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南通通海港区。
区域协同就是要共同发展
澎湃新闻:南通是上海“1+8”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素有“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美名,区位优势明显。您在今年3月份接受我们专访时提到了“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近日,您也在《群众》杂志撰文提出,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未来有哪些部署?如何利用好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跨江融合、江海联动?
吴新明:回想起5年前的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总**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从此翻开了新的时代篇章。2019年,*中*、*务*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沪苏浙交界的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将其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苏州是距离上海最近的设区市,也是上海资源外溢的最大受益者。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批“星期天工程师”的出现推动了苏州乡镇工业的发展,这就是把上海研发创新成果拿到苏州落地和产业化。在此基础上,苏州逐步引进外资,实现发展的腾飞。我觉得,南通现在应该学习和借鉴好苏州当年走过的路。
南通发展的路怎么走?我认为要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充分放大自身的江海岸线、广阔腹地等优势,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功能互补,服务好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落地,南通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苏州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层次非常高,其实也在往外辐射溢出,南通也是他们溢出的重要承载地。
2022年5月,就融入长三角、深化区域协作,我们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靠前是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第二是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第三是南通机场航空货运发展,第四是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第五是企业总部南通基地建设,然后形成了五个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有了建立产业创新协同区的基本构想。
区域协同就是要共同发展,做共赢多赢的事。南通既可以为上海和苏州转型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提供产业协同。为了践行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我们提出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理念和经验,建设一个产业创新协同区。
7月28日,中共江苏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对江苏工作重要*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江苏省委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这是深入落实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南通地处长江口北翼最前沿,在协同区建设中天然肩负着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将以更大力度、更快步伐对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和苏通跨江融合,以共建协同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前,我们在推动协同区方案编制与向上报批的同时,加快推进长江北岸的先行区建设,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强化产业创新协同。我们将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做大做强现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特色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我们将加强科创企业、高端人才引培和产学研跨江合作,加快建设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打造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北翼副中心。我们还将共促协同区建成长三角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积极对接上海、苏州拓展实施“一网通办”、“跨省通办”、通关一体化等举措,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打响“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
二是深化合作园区建设。南通已与上海、苏南等地建有上海市北(南通)科技城等19个合作园区,将依托良好基础,深化共建一批创新活跃、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园区,引领带动协同区建设起步起势。依托合作园区,探索“基地+拓展区”模式,用好南通空间、港口等资源,积极推动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建设,争取石化、港航等产业跨区域协同布局。探索“总部+协同中心”模式,引导大型公司、知名高校建设总部基地、区域总部和服务外包协同中心。探索“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推动在更具承载条件的南通**科技成果,在更富创新能力的上海、苏州建设离岸创新中心等载体,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是创新共建体制机制。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鉴经验。我们将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成本共担、财税共享等利益平衡机制,完善用地、科创等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协同构建重大改*成果共享机制,切实推动协同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的推进需要一个过程,相信只要我们方向和思路正确,在国家支持下,在长江口各地共同努力下,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得到更大的推动,老百姓也将从中切实受益。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未来5到8年是南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澎湃新闻: 在近期举行的通籍上海优秀企业家南通发展恳谈会上,您用3首歌的歌词来形容今天的南通和南通籍企业家。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南通如何继续擦亮“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让“企业敢干”在江海大地蔚然成风?
吴新明: 当时,我用3首歌的歌词(《我的祖国》“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好大一棵树》“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小城故事》“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分别表达了南通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外通商崇高的理想情怀以及南通对在外通商的真情邀约。南通敢于敞开怀抱欢迎各类企业家来通创业发展,信心来自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将在认真总结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开展的“营商环境提升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机制、完善提升,着力打造“六大环境”,擦亮“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
一是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今年5月,我市已正式上线运营“万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实现了政策集成发布、及时解读、精准推送、快速兑现。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发布各级政策近4000条,办结申报超过800件,兑现资金1.3亿元,惠及企业近1000家。下一步,我们将抓好刚出台的《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完善涉及营商环境的各领域政策举措,依托“万事好通·惠企通”服务平台加快实现政策精准直达、免申即享、简申快享。
二是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南通创新打造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南通样板”,“不见面”交易率达100%,在省内率先开展吊销未注销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企业信用“云修复”等工作,全国首创“双线四步”闭环信用修复长效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全国推广,今年3月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在261个地级市中位列全国靠前。我们将继续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隐性门槛、降低准入成本,全面加强质量提升、社会信用等领域服务管理,全力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三是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我们将持续一体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高质量推进证照“套餐办”、项目“拿地即开工”等服务,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
四是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拓展细化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制定实施广告、商标、计量等轻微违法从轻处罚“第五张清单”,覆盖市场监管27个领域180项轻微违法行为,对3614家经营主体实施免罚轻罚。我们将持续推行柔性执法、精准执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力优化涉企司法行政效率和服务供给。
五是打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今年我市先后举办第五届通商大会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5·23”南通企业家日、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通籍上海优秀企业家南通发展恳谈会等活动,持续开展“张謇杯”杰出企业家、杰出通商等系列评选,不断提升企业家归属感、获得感、满意度。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企业家和就业群体的关心关怀,开展多层级、多形式政企对接,将服务延伸至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持续营造亲商、安商、暖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六是打造包容会通的开放环境。1-9月,我市实现外贸总额2577.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4亿美元,总量保持全省前列,这都得益于南通良好的开放环境。我们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更好地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在企业出国参展、海外布局、跨境收支、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一流的开放环境着力稳定外资外贸。
澎湃新闻: 制造业是南通发展的基础,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謇。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故乡。今年是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总**在企业家座谈会及考察南通时多次称赞张謇。南通在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哪些进一步的举措?
吴新明: 南通的民营经济发展得很早,但是当前我们的民营经济体量还不够大,大型企业数量并不多。南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25万亿,但像南通这样的城市,要达到3万亿甚至更多,在长三角区域中地位才会更高,发展能级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与上海融合。
过去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我们的民营企业没有充分享受到发展红利。如今南通处在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站上跨越发展的绝佳“风口”,但是这个窗口期只有5到8年,抓住了,机遇就会**为发展胜势,抓不住,机遇就会像一阵风吹过。
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制造业,要有一流的营商环境。2022年,我们提出“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今年我们继续深入推进“三个年”,这符合南通当前阶段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南通的民营经济发展、家用纺织品业、制造业发展势头都很好,尤其是最近还有一大批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要大力弘扬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学习他实业报国的精神,政府也要为企业创造各方面的一些条件。张謇先生对南通的发展,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都有巨大贡献,新的时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培育更多张謇式企业家。
2020年***总**考察南通,对张謇的贡献和情怀褒奖有加。2021年初,南通申办了张謇企业家学院。在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不断涌现,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南通的民营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好,政府和企业家之间也将全面构建起新型政商关系。
新时代的南通企业家可以放下更多的包袱,政府会帮企业解决更多的后顾之忧。南通要打造服务型政府。
濠河河畔。
真诚呼唤“通才留通、通才返通”
澎湃新闻: 人才是城市发展离不开的话题。近期,南通市人民政府和南通大学签署融合发展战略协议。在把握利用各项政策红利的同时,南通该如何利用区位和自身优势聚才聚能,让人才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
吴新明: 一座城市对外的影响力、吸引力从何而来?我觉得其中固然有历史的因素,但更离不开今天的努力。南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我们的基础教育优势明显,但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在周边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下很多选择去外地发展了。
如今跨越长江天堑,南通更加好通。今天的南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真诚呼唤通才留通、通才返通。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南通其实一直在努力。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今年还组织召开了南通籍在沪企业家的座谈会。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通才和南通籍企业家为南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城市功能和经济实力也将会进一步提升。
这些年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江苏省船舶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南通,我们也将持续做好服务和培育工作,进一步搭建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
大学也是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大学的发展与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南通市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南通大学也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作为“近代靠前城”,南通市要协同南通大学,厚植创新创业的沃土。
这次南通市人民政府和南通大学签署“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目的是持续提升南通大学的办学水平。通过支持高等教育建设,推动地方人才培养,顺应南通产业发展的需要,让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多地为我所用。
我相信,经过全市上下的持续努力,南通“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氛围将更加浓厚,南通的城市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澎湃新闻: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南通是全国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也有濠河景区、狼山风景区、生态湿地等旅游度假区。在文化旅游方面,如何结合本地特色提升南通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吴新明: 南通位于大江之委海之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近代靠前城”“江海明珠”的美誉,现有*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
近年来,南通以打造长三角新兴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大旅游营销推广,森林野生动物园、森迪冰雪世界、洲际绿博园、洲际梦幻岛、启唐城等一批旅游“引爆点”建成开园,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今年1-9月全市接待游客46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2.6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6.4%和10.8%,分别高于全省5.1和6.3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开展“文旅乐购嘉年华”等活动,接待游客622.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53亿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102.2%、116.3%。
***总**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今年7月,总**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求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重要*精神,围绕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建设,突出全域旅游的整体构建,以江海为脉络,以生态为底色,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把南通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江海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一是高质量扮靓江海秀丽风光。坚持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相统一,大力整合狼山、滨江等文旅资源,打造独具南通文化特色和生态禀赋的*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江苏打造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世界级滨海旅游廊道为契机,谋划推动开沙岛旅游度假区、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园等一批标志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南通历史城区(濠河内圈)保护与更新工作,打通观水视线,推动河与城联动,彰显水韵南通特色。深化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加快建设“南通之链”滨江绿道、“缤纷百里”沿海绿廊,串联起最美江海岸线,推动从“点上盆景”到“全域风景”。
二是高水平呈现深厚人文底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参与推进大运河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1+3”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加快推进张謇近代民族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工程,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通段建设,推动长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江海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好“梅庵古琴”“蓝印花布”“沈绣”等*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博物馆之城”优势,擦亮“话剧之乡”“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等享誉全国的文化标识,不断提升南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品质和内涵。
三是高品质打造“南通好玩”名片。积极整合全市文旅资源,发布“南通好玩”图文攻略,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继续办好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健全完善“1+N”系列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以“江海风情·夜南通”品牌为抓手,开发“夜生活节”“夜间集市”等特色夜游活动,丰富夜间演出市场,点亮“通城夜八点”。持续提升文化产业品质,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攀高峰”工程,加快建设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努力把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