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是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不但承接医科院阜外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而且承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优质科研资源下沉的任务。”
7月9日上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的召开的第五届华中心血管病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这样介绍这个开诊时间只有5年的医院。
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5年
胡盛寿院士口中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1年开始立项,2017年12月16日开诊,至此,这所坐落于中原的“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经走过5年光阴。
“我们当初建立华中阜外,最重要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让河南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或者是一些复杂的病变,在当地可以得到治疗。”胡盛寿院士指出,另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推动全省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能力的提升。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教授。受访者供图
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根据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趋势,在全国范围内,是心血管发病上升势头很明显的省份,“近几年,河南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现持续上升态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心内科专家高传玉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河南省的预期寿命偏低、年死亡率偏高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密切相关。如不从源头上加强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可能会加剧导致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谈起阜外华中医院5年的发展,胡盛寿院士欣喜地表示,“阜外华中医院已经成为国家推出的区域性医学中心建设的一个典范。这5年来,创建了省部共建的心血管研究室,促进了数字医学、社区防治,全方位提升河南省整个心血管领域研究水平。”
三位一体,为医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阜外华中医院作为心血管专科医院,在心血管领域怎样去发力?阜外华中医院给出答案。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只有培训、培养、留住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才能提高水平,做到引领和辐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传玉告诉记者,在医院建设期间,我们逐渐形成了人才建设的观点,但人才依然是未来医院发展最具挑战的问题。
高传玉介绍,“在医院建设之初,我们的基础人才是依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外科的一些相关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班底是国家重点学科,有着几十年的积累沉淀,依赖这一专业班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带动学科发展。目前来看,三位一体的人才战略发挥了巨大作用。”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传玉 。健康时报记者牛宏超摄
“在优秀班底的带基础上,我们开始培养新的学科代表,即学科带头人。在心血管各学科领域,重点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通过专业带动人,同时引导亚学科发展。”高传玉介绍,此外,在北京阜外医院的帮扶之下,这几年有百余位北京的心脏病专家到我们医院进行沟通交流,对我们团队带动作用很大,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理念和技术操作。除了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资源,还有一些国家医疗资源也下沉到阜外华中医院。
医研融合,打造高水平国家区域中心
“中心建成以来,我们医院一直在探索构建医研融合、产研结合的新机制,着力构建国家优质医疗科研资源下沉、流动的合作新机制,目的就是为了整体提升华中区域的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水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教授告诉记者。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范太兵 。健康时报记者牛宏超摄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范太兵介绍,“近些年来,医院积极打造高水平实验平台,成功引入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多个建设省重点实验、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科研产出成绩显着,参与*家级重大课题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63项等;学术影响也不断扩大。”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 。健康时报记者牛宏超摄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则介绍,“为了打造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我们一直在积极引入国家优质资源,开诊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6名专家先后进驻,实现了阜外专家坐诊、查房、手术、会诊的常态化;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标志性技术相继开展;积极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辐射华中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这一中心开诊5年时间,真正让河南省心血管疾病患者享受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胡盛寿院士说道。
责编:乔靖芳
主编:田茹
校对:孙欢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