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上晚风拂岸,舞台上欢乐歌唱,日前,2023“潮拜72小时”艺术音乐节在深圳盐田大梅沙海滨公园火热开演。众多流行乐歌手、乐队轮番上阵,激情演绎,与乐迷们在沙滩上共享音乐狂欢。
这样一场盛典为何选择落地深圳?“潮拜72小时”与深圳又有什么样的故事?11月9日,2023“潮拜72小时”总制作人毛嘉接受了读特融媒体记者的专访。
“潮拜72小时”IP的由来:
办一场72小时的年度城市快闪
2021年10月,首届“潮拜72小时”在四川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举行,用全新的方式演绎当代年轻群体对时尚文化的思考。其沉浸式的场景和互动方式,让这个音乐节在年轻人中一炮而红。
提起创办“潮拜72小时”的初衷,毛嘉称,是“为了用72小时的有限时间,让年轻人迅速找到自己的‘同类’”。毛嘉与朋友们观察发现,部分爱好、艺术审美比较小众的年轻人,在寻找志趣相同的“同类”时缺乏渠道和场所。用毛嘉的话来描述是“没有能够聚集在一起的‘场域’”。她说:“比如我爱听的音乐可能没有那么流行,我喜欢的作家、艺术形式也不够大众。所以我希望有一个环境,可以让我找到和我志趣相同的人。”在这样的憧憬下,“潮拜艺术音乐节”诞生了。
后来,毛嘉和团队伙伴深入探讨,认为用有限的72小时,像制作每年一次的快闪,让年轻人迅速找到自己的“同类”,于是便有了“潮拜72小时”。与其他音乐节不同的是,“潮拜72小时”的观众,从参观者成为参与者、主角。“我们就是想让年轻人来到现场,便油然而生一种‘这个场域我是主人’的感觉”,毛嘉说。
“我的场域我做主”:落地深圳是回到“主场”
“实际上,‘潮拜72小时’是一个属于深圳的IP,因为主办方是深圳的公司。”毛嘉笑道,“本次音乐节落地深圳,是回到主场了。”
而这样的“主场意识”恰恰与深圳年轻人高度契合。毛嘉说,深圳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一代又一代来这里逐梦的年轻人,有思想、有效率、有行动力和执行力。“潮拜音乐节”从深圳出发,又回到深圳,也正是回到“主场”。
深圳人与“潮拜72小时”是“双向奔赴”
在毛嘉看来,深圳是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很高,包括话剧、演出等线下活动在深圳十分火热。此外,深圳拥有发展艺术文化的土壤,也具备举办长期性、国际化大型艺术交流活动的能力。近年来,深圳在培育文化艺术产业、丰富市民精神生活做了很多努力,深圳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在硬件方面,从文化艺术主题的公园街区,到深圳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都领先全国;软件方面,不论是引进人才的政策,或是举办类似“潮拜72小时”的文化活动,深圳都会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毛嘉介绍,她来深圳已有多年,据她观察,真正打动深圳人的是有创意的艺术形式。面对这样的艺术形式,深圳人会报以极大的热情。毛嘉认为,在深圳举办活动,要吸引深圳人,必须要让他们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因此,本届“潮拜72小时”在形式上做了许多用心的设置,让参与活动的市民可以在快节奏的城市中放松下来。“比如说我们的‘养生躺赢区’,就请了瑜伽老师在现场坐镇,大家逛累了可以做做瑜伽、放松筋骨。这个区域旁边紧接着就是一个读书会。读书会里面提供了各种书籍,完全可以满足大家白天这段时间的阅读需求。”毛嘉介绍。不仅如此,现场还设置有海娜纹身、应援显眼包、戏精观察室、即兴戏剧社等等。
如此一来,深圳的年轻人到了现场,在享受歌舞之余,会觉得自己一分钟都没有浪费。“大家的审美诉求和精神需求都不同,所以在活动策划方面,我们尽可能关照到了各个年龄层、各个兴趣层。”
“‘潮拜’这个名词里面,本身就有含有海的意思,也有先锋、潮流的意思。深圳是一个海滨城市,各方面都在往前探索,如果可以的话,未来我们会尽量的让‘潮拜72小时’这样的多在深圳以及大湾区落地。”毛嘉说。
(本文图片来源:美好盐田微信公众号)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高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