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旧约》MV
="77" ="==" time="741.878" title="音乐的“旧约圣经”——巴赫与他的《十二平均律》.mp3" ="来自CUCN知声"
# 0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出生于1685年,是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西方音乐之父” 。
巴赫出身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一个着名的音乐世家,自幼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古钢琴和管风琴。由于早年丧父,十五岁时,他为谋生参加了教堂的唱诗班,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大量的民间音乐,之后他一生供职于教堂,这使得他的音乐风格深刻地受到了宗教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巴赫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音乐兼具宗教性、世俗性和民间性,音乐语言极其丰富,且个性鲜明。
# 02
“十二平均律 ”本身是一种律制,是由德国的管风琴家维克迈斯特在1671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调音法。他主张把八度平均分成十二个半音,使得半音程之间的比例保持绝对均匀,但是“平均律”这一想法提出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人们仍然依循旧法,按照“纯律”为古钢琴调音,但纯律的劣势在于,音程之间的距离并不均匀,只能在一些近关系调之间进行转调。
尽管巴赫并不是历史上靠前位创作平均律钢琴曲的作曲家,但他为了推进*均律的使用,证实平均律的使用价值,自1722年始,耗费多年心血,大胆实践,创造性地使用十二个不同的大、小调,撰写出一套 《平均律钢琴曲集》 ,共两卷,每卷各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一共48首乐曲。这部作品后来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是巴赫键盘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巴赫的这一尝试向世人证明:当音乐采取十二平均律这种律制后,就可以任意选择调性并自由地转调。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后世音乐家的创作,也是巴赫为音乐艺术留下的重要遗产。
本世纪着名的音乐家莱昂纳德·伯恩斯坦曾就此发表评论:“五度循环的十二个调式,形成了十二个调式封闭式的圈围,如何才能使这种音乐,这种松散的、随时会跑调的变音保持在界限之内呢? 巴赫通过主音和属音、下属音、新属音和新主音的这种持续关系,随心所欲的从一个调式走向了另一个调式,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丧失对于调性的控制。”
# 03
前面说到,《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由“前奏曲”和“赋格”两种体裁组成的,各个前奏曲与赋格在主题上没有直接的联系,靠调性和内在的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既形成对比又相互补充。
早期的“前奏曲”多被作为引子使用,常被当作是弹奏作品前热身演奏的一小段,后才逐渐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巴赫的“前奏曲”大多为清晰的和声性音乐,无论是在体裁、风格和织体上都与赋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于前奏曲本身无固定的形式,所以常常被认为是巴赫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其前奏曲中流传最广的就是 《C大调前奏曲》 (BMV 846)。
它本身十分的静谧、安详,曾被莱曼评价为“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作品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连续的琶音滚动自始至终贯穿全曲,乐曲从和声的逐步进程中获得了表达力。此曲由三个声部构成,每小节一个和弦,每组分解和弦在小节内以回声的形式重复一次。
赋格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本身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
作为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赋格通常是由最精炼的素材来写作的,对于只有匠气而无才气的作曲者来说,赋格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脉,但巴赫手中的赋格,就似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之作,他写作的赋格主题,各具特色且寓意深刻,主题的性格有宗教受难性的、世俗舞蹈性的、节奏动力性的等等,这些主题既反映了当时德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巴赫内心的真实写照。至今,巴赫的赋格曲仍被视作为复调与和声相结合的*高典范。
# 04
巴赫的晚年过得并不顺遂,在接受了两场眼科手术后,1750年7月,巴赫被中风击倒,憾然离世。巴赫在创作上的超前性,使得他在世时,甚至是去世后五十年,都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足够的重视。
1829年,门德尔松首先发现了巴赫 《马太受难曲》 以及其他作品的珍贵价值,并且在莱比锡亲自指挥演出此曲,使听众们重新认识了这些伟大的经典作品,感受到巴赫的卓越和不朽。
后世受巴赫十二平均律影响的作曲家为数众多,肖邦、谢德林、肖斯塔科维奇、斯克里亚宾等人都相当推崇巴赫的作品。
自此,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终于从蒙尘的时光中走出,来到我们的面前,隔着百年的岁月,用他的音乐为人们点燃了一盏不朽的明灯。
今天我们对巴赫这位音乐大师的了解只是开始, CUCN Radio 将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请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十二平均律”:从理论提出到键盘实践——J.S.巴赫对钢琴艺术的历史贡献 孙铿亮
2.《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赵晓生
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对复调音乐发展的意义 张磊
4.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意义及弹奏要点 严琦
5.《西方钢琴艺术史》 周薇
配音:王波
文字:杨心祎
策划:周宛鹿、王丰、李泽召、薛泽旭
编辑:张娴、潘娴、罗丽敏
巴赫旧约表达了什么
="77" ="==" time="741.878" title="音乐的“旧约圣经”——巴赫与他的《十二平均律》.mp3" ="来自CUCN知声"
# 0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出生于1685年,是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西方音乐之父” 。
巴赫出身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一个着名的音乐世家,自幼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古钢琴和管风琴。由于早年丧父,十五岁时,他为谋生参加了教堂的唱诗班,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大量的民间音乐,之后他一生供职于教堂,这使得他的音乐风格深刻地受到了宗教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巴赫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音乐兼具宗教性、世俗性和民间性,音乐语言极其丰富,且个性鲜明。
# 02
“十二平均律 ”本身是一种律制,是由德国的管风琴家维克迈斯特在1671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调音法。他主张把八度平均分成十二个半音,使得半音程之间的比例保持绝对均匀,但是“平均律”这一想法提出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人们仍然依循旧法,按照“纯律”为古钢琴调音,但纯律的劣势在于,音程之间的距离并不均匀,只能在一些近关系调之间进行转调。
尽管巴赫并不是历史上靠前位创作平均律钢琴曲的作曲家,但他为了推进*均律的使用,证实平均律的使用价值,自1722年始,耗费多年心血,大胆实践,创造性地使用十二个不同的大、小调,撰写出一套 《平均律钢琴曲集》 ,共两卷,每卷各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一共48首乐曲。这部作品后来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是巴赫键盘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巴赫的这一尝试向世人证明:当音乐采取十二平均律这种律制后,就可以任意选择调性并自由地转调。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后世音乐家的创作,也是巴赫为音乐艺术留下的重要遗产。
本世纪着名的音乐家莱昂纳德·伯恩斯坦曾就此发表评论:“五度循环的十二个调式,形成了十二个调式封闭式的圈围,如何才能使这种音乐,这种松散的、随时会跑调的变音保持在界限之内呢? 巴赫通过主音和属音、下属音、新属音和新主音的这种持续关系,随心所欲的从一个调式走向了另一个调式,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丧失对于调性的控制。”
# 03
前面说到,《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由“前奏曲”和“赋格”两种体裁组成的,各个前奏曲与赋格在主题上没有直接的联系,靠调性和内在的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既形成对比又相互补充。
早期的“前奏曲”多被作为引子使用,常被当作是弹奏作品前热身演奏的一小段,后才逐渐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巴赫的“前奏曲”大多为清晰的和声性音乐,无论是在体裁、风格和织体上都与赋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于前奏曲本身无固定的形式,所以常常被认为是巴赫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其前奏曲中流传最广的就是 《C大调前奏曲》 (BMV 846)。
它本身十分的静谧、安详,曾被莱曼评价为“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作品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连续的琶音滚动自始至终贯穿全曲,乐曲从和声的逐步进程中获得了表达力。此曲由三个声部构成,每小节一个和弦,每组分解和弦在小节内以回声的形式重复一次。
赋格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本身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
作为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赋格通常是由最精炼的素材来写作的,对于只有匠气而无才气的作曲者来说,赋格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脉,但巴赫手中的赋格,就似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之作,他写作的赋格主题,各具特色且寓意深刻,主题的性格有宗教受难性的、世俗舞蹈性的、节奏动力性的等等,这些主题既反映了当时德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巴赫内心的真实写照。至今,巴赫的赋格曲仍被视作为复调与和声相结合的*高典范。
# 04
巴赫的晚年过得并不顺遂,在接受了两场眼科手术后,1750年7月,巴赫被中风击倒,憾然离世。巴赫在创作上的超前性,使得他在世时,甚至是去世后五十年,都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足够的重视。
1829年,门德尔松首先发现了巴赫 《马太受难曲》 以及其他作品的珍贵价值,并且在莱比锡亲自指挥演出此曲,使听众们重新认识了这些伟大的经典作品,感受到巴赫的卓越和不朽。
后世受巴赫十二平均律影响的作曲家为数众多,肖邦、谢德林、肖斯塔科维奇、斯克里亚宾等人都相当推崇巴赫的作品。
自此,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终于从蒙尘的时光中走出,来到我们的面前,隔着百年的岁月,用他的音乐为人们点燃了一盏不朽的明灯。
今天我们对巴赫这位音乐大师的了解只是开始, CUCN Radio 将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请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十二平均律”:从理论提出到键盘实践——J.S.巴赫对钢琴艺术的历史贡献 孙铿亮
2.《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赵晓生
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对复调音乐发展的意义 张磊
4.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意义及弹奏要点 严琦
5.《西方钢琴艺术史》 周薇
配音:王波
文字:杨心祎
策划:周宛鹿、王丰、李泽召、薛泽旭
编辑:张娴、潘娴、罗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