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许,探寻董其昌《容台别集》之二的精神意境

莫之许,探寻董其昌《容台别集》之二的精神意境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董其昌的《容台别集》的第二部分。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8:

余十七岁学书,二十二岁学畵,今五十七人矣。有谬称许者,余自较勘,颇不似米颠作欺人语。大都畵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苐,作意者少耳。古人云右军临池,池水尽黑,假令躭之若是,故当胜。余于赵亦然。米老云,吾书无一点右军俗气,吾畵无一点李成、关仝俗气,然世终莫之许也。政恐余所自评犹类怜儿不觉丑耳。

今译8:

我十七岁开始学书法,二十二岁开始学绘画,现在五十七岁了。虽然有人赞许我,但我自己比较后,觉得并不像米芾那样有欺骗人的地方。总的来说,绘画和文征明各有优缺点。文征明的画作在精雕细琢方面我不如他,但在古朴典雅、秀丽润泽方面,我更胜一筹。与赵孟俯相比,我们也是各有千秋。赵孟俯的字行列茂密,千字如一,我不如他。但在临摹历代名家作品时,赵孟俯能得到十一分,我能得到十七分。

另外,赵孟俯的字因熟练而显得有些俗气,我的字因生疏而显得清秀,赵孟俯的字无一不是精心之作,我的字往往是随意而为。当我精心书写时,赵孟俯的字也稍逊一筹。只不过我很少这样做而已。古人说,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如果我也像他那样专注,应该会胜过他。我与赵孟俯也是这样。米芾说,他的书法没有一点王羲之的俗气,他的绘画没有一点李成、关仝的俗气,然而世人并不认可他。恐怕我对自己的评价也类似于怜爱孩子不嫌丑陋罢了。

原文9:

邢子愿侍御,尝为余言,右军之后,即以赵文敏为法嫡,唐宋人皆旁出耳。此非笃。论文敏之书,病在无势,所学右军,犹在形骸之外。右军雄秀之气,文敏无得焉,何能接武山阴也?虽然其可传者,自成一家,望而可知为赵法,非此则鲜于康里得并驱墨苑矣 。

今译9:

邢子愿侍御曾对我说,右军之后,只有赵文敏可以称得上是书法正统,唐宋时期的书法家都是旁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赵文敏的书法,问题在于没有气势,他学习右军,只学到了皮毛。右军书法的雄秀之气,赵文敏没有学到,怎么能和山阴的王羲之相提并论呢?不过,他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自成一家,一看便知是赵氏书法的传承。如果不是这样,他也无法与鲜于枢、康里巎巎并驾齐驱,成为元代书坛的代表人物了。

原文10:

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葢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室也。兰亭非不正,其纵宕用笔处无迹可寻,若形模相似,转去转远。桺公权云笔正须善学桺下惠者,参之,余学书三十九年见此意耳。

今译10:

古人写书一定不会写正局,大概是把奇作为正,这就是赵孟俯之所以不能进入晋唐之室的原因。《兰亭序》并非不端正,它放纵跌宕的用笔之处没有痕迹可寻,如果形状模式相似,反而离得越来越远。柳公权说笔正需要善于学习柳下惠,我参考它,学习书法三十九年才明白这个意思。

原文11:

今年游白下,见褚遂良西升经,结构遒好,于黄庭、像赞外,别有笔思。米元章以为经生书,又云是一种好伪物,余曾以顾虎头洛神图易之,主人迫欲朱提,力不能有,遂落贾人手。如美人为沙叱利拥去矣。书家以豪逸有气,能自结撰为极则,西升虽俊媚,恨其朿于法,故米漫仕不甚赏心。若儿子辈能学之,亦可适俗。因作小楷书卜之。

今译11:

今年我在白下游玩时,看到了褚遂良的《西升经》,其字体结构遒劲有力,比《黄庭经》和《像赞》还要多一分笔力和韵味。米芾认为这是经生所写的书法,也有人说这是一幅好的赝品。我曾经想用顾恺之的《洛神图》与之交换,但是主人执意要我用朱砂题字,我因财力有限无法达成交易,最终这幅字落入了商人手中。就像美人被沙叱利夺去了一样,让人感到十分惋惜。书法家们认为,书法的*高境界是豪迈飘逸、气势磅礴,并且能够自然流畅地进行创作。虽然《西升经》的字体俊美秀丽,但它过于拘泥于法度,因此米芾并不是很欣赏。不过,如果是年轻人学习,也可以适应世俗的喜好。于是我用小楷书写了这段话,并将其记录下来。

原文12:

行书十行不敌楷书一行,米南宫语也。时一为之,以敛浮气,竟此纸,凡十起对客信乎?孙虔礼所云神怡务闲之难也。

今译12:

写十行行书不如写一行楷书,这是米南宫说的话。不时地写一下,用来收敛浮躁之气,写完这张纸总共起身应对客人十次,确实如此吧?这就是孙虔礼所说的精神怡然、致力于闲逸是很难的啊。

原文13:

苏端明畵古木竹石赠贾耘老,欲好事家月给米周贾者,方与之。余书畵浪得时名,润故人枯肠者不少,又吴子赝笔,借余名姓行于四方,余所至士大夫,辄以所收视余,余心知其伪而不辩,此以待后世,子云又不知苏公有此否也。苏公好为人作书,但棐几笔精张笺素以俟,便得乘兴,若求其书,必不可得,余亦不喜人求对面作书,即勉应之,亦不能工,又俗子自称解书者,不应也 。

今译13:

苏端明画古木竹石送给贾耘老,想要有好事的人家每月供给米来周济贾耘老,才给了他画作。我的书法绘画偶然获得当时的名声,滋润了不少老朋友的枯肠,还有吴子的赝品,借我的名姓在四方流传,我所到之处的士大夫,就把他们收藏的作品拿出来给我看,我心里知道是伪作却不辩解,这是留待后世,子云又不知道苏公是否有这样的事。苏公喜好替人写字,只要准备几张精致的纸张等他,就能够乘兴写就,若是求他的书法,一定得不到。我也不喜欢别人当面求我写字,即使勉强应答,也写不好;那些庸俗的自称懂得书法的人,我也不应允。

原文14:

昔阮居士手自蜡屐,曰,未知一生着得几两屐。余自十七岁学书,今七十二人矣,未知一生纸费几何,笔退几何,在礼部时,高丽进贡使者询知余坐堂上,便谓异事,想笔迹亦传流彼中。又同年夏子阳黄门使琉球归,追请余书,以应琉球,使人曰彼国中所宝,如白集故事,不如诸夏,或在此耳。

今译14:

从前阮居士亲自给木屐上蜡,说:“不知道一生能穿几双木屐。”我从十七岁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七十二岁了,不知道一生要耗费多少纸张、用坏多少笔。在礼部的时候,高丽进贡的使者询问得知我坐在堂上,就说这是件奇异的事,想必我的笔迹也流传到他们那里了。还有同年的夏子阳黄门出使琉球回来,追着请我写字,来回应琉球的使者,说他们国家所珍视的,像白集的故事,不如中原地区的,或许就在这里了。

董其昌的《容台别集》第二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老兔糖糖"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kg61B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