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璇陈子璇的微博,疫情下的青春记录,高校生活剪影

来源:学术桥综合自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青年报等

4月17日,上海科技大学公众号发布疫情防控通告。通告称: 自4月13日以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内保持了感染零增的良好态势。 通知说, 上海市要求高校提前实现校园的“社会面清零”目标,着力强化四个责任,即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学校责任和个人责任。

落实个人责任是此次抗疫阻击战的靠前道防线。为此,需要全校师生员工 坚决克服松劲、侥幸、厌战心理,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务必做到:靠前,做好个人健康管理,严格个人卫生和防护;第二,理解和配合学校 从严从紧、从早从快、从细从实 的防疫要求,坚决执行“足不出户”相关规定,规范开展抗原和核酸检测;第三, 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在线教学、防疫流调和综合保障等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疫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隔离、抗原、核酸、团购……成为关键词。疫情下,这座昔日繁荣的超一线城市让无数人挂念,每日剧增的确诊数字揪住了每一个国人的心。

一时间,各方驰援,同心战疫,共同守沪。包括上海科技大学在内, 疫情中的上海各高校,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度过这场“倒春寒”。

复旦大学

疫情之下,复旦大学的常态化核酸筛查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中。

全员核酸检测后,老师需要收集学生的检测截图,以确保每位在校生都参加了检测,这一项工作听起来简单,却十分枯燥费时,核对人数多时还容易出现错漏,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这时,担任辅导员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生李小康 对这项繁琐的日常工作展开了思考,他以“OCR文字识别+正则表达式筛选”的程序思路, 仅花费一个多小时就写出了一个可以自动核查核酸完成截图的初始代码,共130行, 发现能够跑通,且运行效率很高。

经过检验,800幅截图的核对时间,从需要几个人核对一个多小时,变为程序运行后只需等2分钟就可拿到结果,大大提升了核查的精度和准度,更有效节约了时间和人力,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据了解,学校信息办也与李小康对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师生们就可不用再手动收集核酸截图,而是通过小程序直接上传图片,可在后台随时查看统计结果。

面对外界的点赞,李小康表示:“我只是用我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

同济大学

无独有偶,还有另一群“技术流”在这场“战役”中,闪着光。

陈子璇陈子璇的微博,疫情下的青春记录,高校生活剪影

核酸检测个人档案库、线上食堂、线上超市、学生临时电子证件、信息公告栏…… 疫情发生以来,同济大学铁岭社区的一个 95后博士生团队 ,主动发挥专业所长,以数字化赋能,为学生社区开发了 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跑出了战疫“加速度”。

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陈子璇牵头相关骨干同学一起连夜开发了核酸扫码登记系统,制作了含有铁岭社区近千名学生基本信息的条形码——“同济大学铁岭社区临时电子证件”。

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马腾建立了铁岭路社区学生核酸检测结果档案,根据楼宇、楼层、学号一一对应,并且实现了随着每一次核酸检测自动更新。他还带领铁岭社区的志愿者们成立起一支信息化管理小组,设计了一套功能完备的线上订餐系统,学生只需填写问卷即可完成订餐与付款流程,根据对同学们的问卷结果,系统还可分别按照楼宇、楼层提供订餐汇总和明细,极大地方便了各楼长、楼层长的领餐工作。

此外,“云上小卖部”、《铁岭公告栏》等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也为疫情防控中的高校学生管理开创了新模式,提供了新方法,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属于青年人的同济智慧。

华东师范大学

说完了技术上的便利,我们来关注心灵上的温暖。

经过一周的筹备, 华东师大16个学生社团、工作室共同参与制作的原创MV《同舟战疫的春天》出品 ,在特殊时期传递出来自华东师大的温暖关怀。

团队成员白天大多数都在岗位上担当志愿者,只有在晚上回寝完成志愿者协调工作后,才有时间进入歌曲录制打磨环节。但他们表示,封校期间师生、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逆行’守护学校的故事使自己感受到了艰辛和不易,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表达感恩,也为那些身处封闭生活中,暂时失去信心、感到焦虑的同学们送去一份鼓励。

从一段脑海中的旋律到词曲完工,从一张校园抗疫的图片到时长三分钟的原创视频,搭载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形式,复现校园原声,记录战疫点滴,《同舟战疫的春天》历经十多稿调整完善最终推出,以华东师大社团的视角展现着华东师大青年担当、青年力量,书写着华东师大人守望互助的成长感悟。

华东理工大学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奋斗在一线的“逆行者”们舍小家为大家,但家中的孩子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陈子璇陈子璇的微博,疫情下的青春记录,高校生活剪影

为此, 华东理工大学开启了“花梨梦”爱心云托班, 志愿者们走进“逆行者”家庭,成为教育的辅助者,孩子成长的参与者,点亮疫情下的盏盏灯火。

活动中,华理青年们组建了日常“云陪伴”志愿者、兴趣班授课志愿者两支志愿服务团队,日常“云陪伴”志愿者主要负责对接家庭,充分了解家庭需求,开展日常“云陪伴”,并进行相关情绪疏导、心灵陪伴等。兴趣班授课志愿者主要负责开展特色课程授课。

父母的陪伴无可替代,但希望微薄之光也能温暖孩子的心灵,也能照顾“抗疫战士”的后方,“花梨梦”云陪伴用温情驱去冷寂,用爱消解春寒,一同迎接春光。

东华大学

除了后方的关怀,我们也应关注“逆行者”本身。

面对校内外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有这样一行人,他们靠前时间进驻学生宿舍楼栋,开启24小时线下全天候陪伴,用信念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壁垒,用责任传递温暖与力量,他们就是驻楼辅导员。

搬运防疫应急物资、协助重点人员排摸管控、耐心安抚学生情绪……东华大学驻楼辅导员的夜晚,紧张又忙碌。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他们24小时在岗、在线,见过凌晨的楼栋、深夜的东华,与学生们一起守望相助,筑起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屏障。

督促测温、分发物资、核酸采集、抗原检测、数据报送、心理疏导…… “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跟打仗一样”。驻楼防疫工作是紧张而忙碌的,但学生们的暖心回复,学校的真挚关怀,还有看到自己的学生勇敢地做起“大白”志愿者,这些却也都成为这段日子里的“小确幸”。

从黎明到深夜,从线上到线下,每一次物资供应、餐食分发、核酸检测,都有他们不曾疲倦的身影。驻楼的日子里,“白+黑”连轴转几乎是工作常态。通宵陪伴心理危机学生度过难关、以“套餐制”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身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管家”,在吃透疫情防控各项严格要求的同时,驻楼辅导员们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他们昼夜不息、步履不停,为守护每个学子的健康安全尽心尽力。

上海海事大学

当然,也有院校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大家。

陈子璇陈子璇的微博,疫情下的青春记录,高校生活剪影

近日,一张网图显示:上海港水域船舶高度密集。

陈子璇陈子璇的微博,疫情下的青春记录,高校生活剪影

(网传图)

多家互联网媒体和大V博主转发,引起网友推测和传言:“上海港堵船”、“等待装卸的船舶数量已飙升至300多艘”,这是真的吗?

4月3日,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徐凯老师、商船学院胡勤友老师分别接受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和《解放日报》记者采访,对这一问题作出专业解读。

通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可以看出,目前上海港港区正常作业,洋山港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数量和通航秩序均正常。洋山港主航道外侧看不到有大量船舶聚集等待的情况。

陈子璇陈子璇的微博,疫情下的青春记录,高校生活剪影

而从4月3日上海港实拍画面上可看到,集装箱装卸一切如常,码头上,集卡来来往往,忙着运送货物。船舶密集是上海港周边的常态,这张图仅能说明上海港交通繁忙,不能够说明上海港拥堵。

胡勤友表示,上海港是半日潮港,出于吃水、省油节能等方面的考虑,进出长江的船舶有在长江口水域锚泊候潮、等候港内码头泊位、等待指令去国外港口的习惯做法,因此,在AIS图上有船舶聚集现象也是正常的。

徐凯表示,根据AIS大数据测算,上海港最近一周的船舶接卸艘次与其高峰时段的记录相比,仍然有余力和空间。

此外,上港集团就有关“上海港严重拥堵”的消息作出回应称,集团严防疫情,码头生产运营如常,集装箱船未见拥堵。

疫情无情,但我们的同胞之间却饱含深情。从更便捷的信息系统,到更暖心的后勤保障,再到更专业的学术分析,每一步都在为日后的战“疫”胜利做着铺垫。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承担防疫责任,人人都为抗疫做贡献,我们就一定能跑赢病毒的传播,早日实现校园清零和恢复正常校园秩序的目标。

希望这一天能快点到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心如东旭"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ek1n6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