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娟戏曲声乐教学,艺校师的匠心传承

京剧新苗的吐绿仰仗着园丁的辛勤滋润,园丁更似燃烧的蜡烛无怨无悔。3 月 19 日,对于天津市艺术学校教师姜志军来说是她最幸福的时刻,这天终于圆了她多年来梦想拜老旦名家王梦云为师的夙愿。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叶厚荣、周绍熙及方伯敬、成其圣、高长德等领导出席了拜师会,京剧名家赵慧秋、董文华、康万生、苏德贵、白晶环和天津市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游庆波、天津市艺术学校校长郭秀琴等 100 多人前来祝贺。王梦云老师接受姜志军敬献的鲜花后勉励这位“新生”勤奋学艺,为培养京剧艺术新人做出自己的努力。

王梦云与姜志军合影

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了近 30 年的姜志军在天津戏校学习期间,专攻老旦,曾得到雷喜福先生之子雷振环和高凤茹老师培育,自 1976 年毕业留校任教,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教师,至今为老旦行当浇灌出了朵朵绚丽奇葩。近年来,她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探索老旦艺术的精髓,通过演出《钓金龟》《遇后•龙袍》《赤桑镇》等老旦传统剧目,感悟到自己要时时进行“充电”。姜志军时刻牢记京剧界一句名言“演员的艺术生命在舞台上”,老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如此之高就是因为他们终身“生活”在舞台上。她曾数十次王梦云和姜志军“傍”着在校学生演出,有时遇到学生有特殊情况她还要临时钻锅救场。去年她参加了吉林市举办的纪念牛子厚创办京剧喜(富)连成社 100 周年活动,演出剧目《打龙袍》受到好评。回想自己从艺道路,姜志军非常感激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声乐专家何敏娟老师。早在 20 年前,姜志军因嗓音条件限制,缺少共鸣音,后又生出小结险些断送了艺术生命,正是经何老师的精心调教,重点要求她在咬清字头后立即将字的韵母挂上共鸣再发音,在字的收音部分同样要在共鸣的位置上结束,气息的运用上要求声音往上走,气息往下沉,也就是戏曲界常说的“声贯于顶,气沉于底”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经过发音技法的训练使原本已丧失理想的她又重新振作起来。今天,为了把讲台与舞台有机融合,她又拜在演出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王梦云老师门下。当年,王老师一出《清风亭》中贺氏形象至今还萦回在姜志军的脑海,最后“公堂认子”一场王老师表演时那种迷茫、沮丧的神态,及与麒麟童先生之子周少麟饰演的张元秀苍白无韵的对白顿时吸引征服了姜志军的心,并萌发了拜师的愿望。前几年,姜志军为了学生的前途特意推荐他们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舞蹈戏曲分院,因此缩短了姜志军与王梦云老师的距离,同时,王老师也对姜志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回津探亲的学生的口中姜志军常常听到王老师为生活拮据的学生慷慨解囊,从而更加崇拜王老师。今年春节,她鼓足勇气向王梦云老师提出拜师请求,王老师见姜志军对京剧艺术如此执着和为教育岗位培养有志之才,欣然应允。

谦逊平和的姜志军谈论较多的是教授她终生受之不尽艺术财富的诸多师辈和同台演出给予她无限帮助的合作者。目前,姜志军走的是一条边教学边实践的道路,把演出中何处该出彩,哪地要劲头的舞台感觉毫无保留地再传授给学生,弥补了教师缺乏舞台演出实践的一课。她争取像老艺术家、教育家们那样将自己充实成“自来水”将艺术甘泉源源不断地流向学生,为京剧艺术相传薪火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心,并把全身心的力量贡献出来。

(2005 年第 5 期)

何敏娟戏曲声乐教学,艺校师的匠心传承

(此文收入本书)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壮士小施"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tw/fresh/8UWv1B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