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编制。7月初易烊千玺入编事件让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日入208万”也要捧上“铁饭碗”,更何况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规模创新高,首次突破千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大背景下,“考编”成为部分毕业生的“救命稻草”。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7月9日,河南省2022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环节开启。全省计划招录公务员7993人,报名人数59万左右,竞争比约为74:1。另一方面,“考编热”直接带动了相关辅导班的火热行情,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考公人数的增长,培训机构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部分考编辅导费用高达五万元,且呈逐年上涨趋势。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国内公职教育行业龙头中公教育身处热门赛道,不仅未收获业绩利好,就连股价也在一年内下跌超70%,市值蒸发超2000亿,来自监管的11连问更是掀开其“总退费高达153亿元”的遮羞布。
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财报显示,中公教育2021年营收为69.1亿元,同比减少了大约38.3%,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下降202.83%。分季度来看,自2021年第二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中公教育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9亿、-7.937亿、-14.79亿、-4.638亿,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1.90%、-151.08%、-250.35%、-429.59%。不仅连续4个季度处亏损状态,且同比亏损幅度呈不断扩大趋势。
中公教育的业绩波动引发监管关注,2022年6月8日,深交所向中公教育发出年报问询函,11个关键问题直指经营异常和“高退费率”。对此,中公教育回复函称,2021年中公教育总收款204.3亿元,总退费153亿元;2021年培训人次384.9万人次,退费人次162.1万人次。2021年的退费较2020年同期增加52.88%,较2019年同期增长106.13%。至于退费激增的原因,中公教育解释称,为应对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一方面提高了线上班次的占比,线上班次收款占比从2019年的16.45%增加至37.91%;另一方面公司加大了高退费班的推广力度以及增加了学员贷的使用,这些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退费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中公教育在回复中提及的“学员贷”同样是深交所问询函关注的重点。在回答监管关于“说明学员贷模式下相关退费率,以及同公司非学员贷模式下退费率的差异”时,中公教育表示,2019年至2021年贷款模式下退费率分别为68.46%、73.06%、82.94%,高于公司整体退费率(2019年44.14%、2020年46.54%、2021年68.46%)。
不仅如此,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公教育发起的理享学等助贷机构成立资金均来源于中公教育实控人李永新,涉及关联交易。对此,中公教育解释称,“公司与理享学的交易价格符合金融市场利率变动趋势,价格公允,不存在利益输送情形,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亦不存在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其关联方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未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退费问题屡遭客户投诉
这厢中公教育因高企的退费率遭监管关注,那厢中公教育的学员又因“退费难”闹上媒体。7月9日,“中公教育拖欠学费三个月不退”登上微博热搜,事件源于《新法制报》的一则新闻,据报道,打算报考某信用社岗位的南昌市民小杨被中公教育(江西分校)“未被录取便全额退款”的承诺打动了,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因最终成绩未通过,小杨向中公教育提交了退费申请材料,但退款却迟迟未到账,几次询问也未能得到满意结果。在媒体介入下,小杨顺利拿到退款,但有部分学员却没有这样的好运。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2022年7月11日,中公教育的累计投诉量为13227条,已回复13227条,已完成7038条。翻看近30天内的投诉就可以发现,大多数投诉内容仍然与“退费难”相关。
一位匿名用户在7月4号发起投诉称,“我报名参加了2021年贵港紧缺人才招聘考试培训班,我参加了现场投递简历,但没有获得面试资格,中公教育一直以事业单位未出公示名单为由一直拒绝退费,而据了解,在今年2月份事业单位的公示名单已经公布完成”。对此,中公教育于7月5日回复称,“同学您好,您反馈的问题我们已收到,我们将按照协议约定为您办理退费及安排付款,如有特殊情况可联系报名的分校,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但该用户在7月8日发起的补充投诉中却表示还未收到退款,“仍未收到退款办理手续,仍未收到退费,同一批一起培训的同学早已经收到了退款,并且是在两三天的时间就收到了退费。”
股东接力式减持
经营的困境直接影响了中公教育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据统计,2021年中公教育以全年累计下跌77.63%的跌幅位居两市首位,到了2022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截至2022年7月11日收盘,中公教育距离一年前还是跌去了70%。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不仅有业绩方面的因素,也有大股东接力式减持的推波助澜。
中公教育第三大股东王振东在2021年6月15日、9月23日、11月26日、12月10日相继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8410.6万股,持股比例从15.6%降至13.83%。而在中公教育的一季报中,公司前十大股东中的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基锐科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广银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分别在一季度减持了23.60%、28.07%以及32.02%。随着机构的退场,剩余空间大多由散户接盘,财报显示,中公教育的总股东数从2021年一季度的5.7万户增加到2022年一季度的15.38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