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直播回放,生死观念与纪念文化的多样性探讨

第六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直播回放,生死观念与纪念文化的多样性探讨

3月31日,第六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死亡是多彩的”,旨在从濒死意象到人类学、叙事学、语言学、美学、殡葬实务的路线角度,探讨生死观念和纪念文化的多样性。

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福寿园国际集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协办,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礼济学院支持。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出理解死亡的真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生和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生命两个不可分割的一面。只有把生命放到更宏大的时空和视角,动员多学科的资源才能洞悉生命的意义,既包含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也包括生物医学,物理,化学,AI等数理学科。他还建议,将论坛中关于死亡与爱的感人故事,拍成影片或纪录片,以更震撼,更丰富的传播方式,迸发出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影响安宁疗护、医保、殡葬等相关事业与政策的优化。

主论坛环节中,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发表了题为“殡葬服务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演讲。帆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为大家讲述对死亡的认识和体会。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带来演讲“死亡是多彩的”。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发表了题为“医学生的叙事能力培养与生死教育”的演讲。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晓明带来“文化视角下丧亲后的成长”演讲。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一虹诠释了“语言符号视野中死亡的多彩意义”。作家、得到APP会员总编辑贾行家发表了题为“极光下的告别”的演讲。东京生命文化学院董事长安剑星发表了题为“殡仪场景与戏剧”的演讲。同济大学艺术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彬发表了题为“以艺为媒,以美为介——关于生命教育的十堂课”的演讲。归丛品牌创始人、主设计师高古奇发表了题为“用品牌推动国人的丧葬美学”的演讲。 10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周实发表了题为“自然感知:不朽堂的空间哲思”的演讲。跳悦智能联合创始人、CMO王雯汀发表了题为“AI意深深——以AI和世界永恒相拥”的演讲。

最后,论坛形成并由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宣读“2024年北大清明论坛共识”。共识提出“人类的死亡认知、信念、风俗、价值各不相同,它们共同汇聚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与精神家园。”这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片面地、简单地理解死亡,而要从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灵性的等系统角度看待死亡问题。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看到人类与死亡共存的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文化之价值,找到超越死亡的力量源泉与文化精髓。

据悉,北京大学清明论坛是一个以生命、衰老、死亡、纪念为主题的公共性、学术性兼备的生命文化研讨平台。目前,论坛已举办六届,累计共有近2000人参加论坛现场,网上直播观看人数近40万。未来北京大学清明论坛还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持续举办,并不断跨界、跨地域、跨学科运作。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槿ran"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culture/8kjCR7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