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
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
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峰会
于9月17日—19日
在我市云丘山举办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山西省文史馆馆员
乔忠延
深度解读母亲河黄河与
“最早中国”临汾的密切关系
时近秋分,草木嘉禾都把一年吸取天地精华孕育的硕果展示出来,临汾田陌山野成为没有围墙的超大博览馆。值此丰饶的季候,第三届大河论坛在临汾举办,丰收在望的年景悦目动人,但是沉积五千年的文明华光更为赏心醉人。何以醉人?现将思绪里飞扬的花朵采撷于此,与诸君共享。
大河 黄河 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尽人皆知。是呀,自小我们教科书就将母亲河的意象镌刻在记忆深处,至今回味都很亲切。母亲的柔情,母亲的温馨,让黄河的汁液渗透着无限亲昵。那么,大河呢?唯对大河相对陌生。大河者,黄河也!毛泽东懂得,1936年从陕北渡河东征,踏上临汾的土地恰遇瑞雪飘洒,欣然作词,挥笔写出“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乔羽懂得,为援朝电影《上甘岭》写主题曲《我的祖国》,首句便是“一条大河波浪宽”。用大河象征祖国十分贴切,因为大河是黄河,黄河是尧舜传人的母亲河。
以水为喻,大河是黄河的源,黄河是大河的流。黄河本来不黄,因称大河。大河在东汉之后逐渐变黄,改称黄河。剖析这种变化,很是让人纠结。大河养育了我们的先祖,先祖在这里刀耕火种,索取衣食。大河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先祖,先祖的索取却使大河变为黄河。诚如儿女和母亲的关系,儿女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长大了,母亲憔悴了,苍老了。
令我稍稍宽慰的是,考古学家有句名言:哪里水土流失得早,哪里就文明开化得早。这话不只能宽慰我的心,而且可以为母亲河定论。大河论坛要探究的中华文明,黄河这名称就是无言的明证。
如今,有了生态文明意识的中华儿女正在还原绿水青山。黄河回归大河的美好未来渐行渐近。
母亲河 黄河 汾河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汾河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具有彪炳青史第一功。
当然,这不是以长度论英雄的结论。在黄河的支流中,若是以长度丈量,金牌非渭河莫属。渭河全长818千米,汾河全长713千米。别看汾河屈居第二,可是一点也不气馁,将自己的能量毫不吝惜地施展出来,滋养身边的土地。缘于此,这方水土为先祖看中,帝尧带领他的唐部族定居下来。他们不满足于狩猎取食,巴望安居乐业。要安居乐业就必须种地吃饭。靠种地吃饱肚子,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掌握天时。根据日月轮回,气候冷暖,顺时而种,顺时而生。之前,因为不知天时,播种不是早,就是晚。早了,禾苗往往遭霜冻有种无收;晚了,未成熟的庄稼同样会早霜冻,广种薄收。为此,帝尧派出羲氏、和氏观测天象,确定了历法。诚如《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敬授民时就是用时令指导种庄稼,仅仅传授日历显然不行。那还要传授什么?陶寺遗址出土的观象台很好回答了这个问题,是告诉先民节气,“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惊蛰以后下种既不会有种无收,也不会广种薄收。尽管那时二十四个节气还不完整,但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已经掌握。这等于说,上古时期我们的先祖已经知道了四季变换。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说:“四季之递嬗,中国知之极早,二至、二分,已见于《尚书·尧典》。”这等于说,在黄河流域,汾河两岸,帝尧带领先祖最早打开了自然的密码,开始用上天之则指导地上的耕种,开启了最早天地人合一的生存模式。
黄河,缘此成为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汾河拿一块文明金牌理所当然。
“中国” 平阳 临汾
“文明始祖”,尧庙高耸的仪门上端端庄庄镌刻着这四个大字。这是国家文物局原总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亲笔书题。“文明始祖”是对帝尧的评价,有别于黄帝“人文初祖”的定论。二者的区别在于,人文初祖是人猿相揖别时段的最高首领;“文明始祖”是在群聚的部族式阶段跨越到了国家生成阶段的最好“导师”。
“文明始祖”定论的形成,标志着黄河流域诞生了最早的“中国”!
如何诠释?诠释最早“中国”,要先诠释国家的生成。对于国家形态,考古界、史学界早有定论,法庭、监狱、军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甚至后来还有更多的元素添加进去,文字、青铜器等也成为附加条件。其实符合这些条件就是完备国家形态了。雏形期的国家没有如此复杂,仅仅就是在住地周边添加围墙。围墙,即后人所说的城墙。城墙里面就是最初的国家。
切莫小瞧围墙,这可是狩猎文明跨越进农耕文明的产物。前面曾说过,帝尧钦定历法,让他所在的唐部族日出而作,耕田而食。生活与往日有了本质的不同,狩猎时随猎随吃。农业耕种,收获一次要吃一个耕作季,需要保管,还需要保护。在住地周边添加围墙就是必不可少的保护措施。唐部族先行掌握历法、节气,先行丰衣足食,先行添加围墙,先行成为唐国。这便是国家的雏形期。
君不见最早的国字内,就是或者的“或”字。“口”字代表国家的围墙,“戈”字代表拿着武器守卫。后来演变出的繁体字“国”,把“或”字作为地域的象征,用大口框强化了围墙的作用,更能传达雏形期的国家形态。是的,帝尧“敬授民时”,各个部族都丰衣足食,都保护粟禾,都添加围墙,都演进为“国家”,一时间万国林立。而唐国正好处在万国林立的“国中之国”,“国中之国”简称“中国”。这就是最早的“中国”。此“中国”不是如今中国的名称,只是地理格局上的称谓。不过,为我们伟大祖国准备了最好的名称。
有了国家,才会有都城。君不见炎帝、黄帝,要比帝尧早很多,却没有都城之说。唯有史书记载“尧都平阳”,帝尧的都城自然是中国第一都。众所周知,平阳是临汾过去的名称。那么,平阳何在,名字何来?就在姑射山麓。姑射山也称平山,平山脚下的龙祠一带,有个湖泊,名为平湖。平湖北侧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帝尧便和部族居住这里。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平湖之阳即称平阳。后来催生出国家,平阳演变为都城,才会有“尧都平阳”之说。
平阳为何改称临汾?说来有趣,隋文帝杨坚取代外孙北周静帝当上皇帝,听到平阳惴惴不安。原来阳与杨谐音,平阳岂不是要平掉杨家天下吗?因而下令改名。从此,就有了临汾这个名字。
临汾也好,平阳也好,都是国家最早生成的地方。当然,大河论坛落地临汾,就是因为这里是最早“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辉煌。
小康 九州 学校
放眼看世界,在中外文明史上,河流起着催化、滋养的重要作用。国外的两河文明闻名于世,我国的黄河、长江文明同样闻名于世。有歌唱道“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国人把黄河视为母亲河年深日久了。探求这年深日久的因由,还必须把目光投向汾河岸边的大地。这里是尧都,是临汾,是中国的源头。
回眸这源头的高光时刻,必要锁定如今的一个城中村:康庄。与康庄紧紧连在一起的成语是康庄大道。从康庄大道上走过,可以触摸到小康社会的源头。当初,帝尧巡访来到康庄,先民正做击壤游戏。见众人这么快乐,他十分高兴。这时一位白发老头跳上前去,捡起木板,也要击掷。看上去老人有八十多岁,却满面红光,动作迅捷,一点也不迟钝。一边击掷,一边歌唱,唱的就是流传后世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尧看得高兴,也为他们鼓掌叫好。得知村名为康庄,欣喜地说,我们走过的是康庄大道,这里的住户都是小康人家。对此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曾有记载。进入新时代,经过奋发努力,我们国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即初始于临汾,这古老的尧都大地是何等不凡!
最早的小康社会何以生成?追本溯源具有两个重要支点。一个是国家管理上了层次,这便是九州格局的形成。史书多载大禹划定九州,其实治水当属帝尧时期。那时曾经洪水泛滥,《尚书·尧典》明确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先是大禹父亲鲧带领先民治水,他采用拥塞的办法,没有驯服洪水,还弄得堤坝溃塌,危害更大。大禹子承父志继续治水,一改父亲拥塞的办法,疏川导流,将洪水引入大海,平息了水患。大禹治水从何处入手?从《尚书·禹贡》中可以看出,自壶口开始。掀开堵塞的壶盖,凿开龙槽,洪水一泻而下,不再四处泛滥。如今去观赏壶口瀑布,还能看见壶口的样貌吗?不能,壶口早就变为槽口了。好在壶口的名字没有消失,千年传承,铭记着大禹的功绩。洪水消退,被淹没的大地重新裸露出来,逃往高山的先民回归平川居住。住区共有九大板块,即九州。“州”由川和点构成,川即平地,点即代表着人。可见,划定九州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顺其自然。不过,千万不要小觑这九州,其改变了先前的国家格局。别看滋生国家形态已经为时不短了,可都是部族式治理,要不为何说是“万国林立”呢!水退后打破了家族模式,设立州牧管理,划时代的行政格局出现了。行政格局的高效运转,便是先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
基本保证只是初始,紧着是根本保证。要在大河论坛展示帝尧时期的根本保证,需要借助《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两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话是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向往?缘于帝尧曾有率先践行的实例。《礼记·王制》记载,虞舜代为摄政后,按照帝尧的嘱咐,“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即将朝臣中的老者养在上庠,将平民中的老者养在下庠。庠,是上古时的库房,将老者养于库房,当然是为了吃饭方便。这些老者历尽世事,颇有经验,吃饱饭没事干,于是便将孩童召集于进来传授经验。如此一来,米廪也好,庠也罢,就兼而有了两种用项,养老的作用未变,又增加了传授技术的功能。古代的专门学校就这么诞生了,《中国文化史》写道:“唐、虞帝国……专门教育则有学校,其学校曰庠,亦曰米廪。”廪,与庠一个意思,都是库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青壮年放心劳作,先民无忧无虑,安居乐业,击壤歌舞,自然而然。
本来 外来 未来
不忘本来,吸取外来,走向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大河论坛正是前行途中的一个加油站,走进论坛,抛开纷杂的物事,静心思考往事,我们会发现在国家初创的时段,虽然属于农耕文明时代,可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一点也没有落后。当“河、和、合”的主题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一种由衷的自豪无不激荡着尧都儿女的胸怀。河,无疑是指大河、黄河,以及其哺育和滋养出的文明基因。文明基因体现在何处?就浓缩在和与合之中。和,是异质事物的共存;合,是异质事物的共生。帝尧钦定历法,指导农耕,和谐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米庠养老,教化幼童,和谐了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因而,才会出现令后世子孙向往的太平盛世,也就是广受赞誉的小康社会。由之派生出的是和合文化,和合文化就是大河论坛急需光大的文明基因。
和合文化是进入新时期派生的文化概念,在临汾,尤其是在云丘山一带,数千年传承,从未断续的名称为:中和文化。云丘山的中和文化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年之久了。《礼记·中庸》对中和文化极为推崇,其中写道:“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无疑,这是帝尧时期的文化基因,也是“河、和、合”主旨的本源。
当然,作为尧都的临汾,自古至今,世世代代传承着虚怀若谷、开放包容的都城气度。大河论坛在临汾落地生根,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云集而来,建言献策,对于临汾发展带来宝贵的经验,这是学习提升的绝佳机会。同时,专家、学者观览临汾,认识临汾,自然会把临汾的辉煌历史,丰厚文化,带向神州各地,传遍五洲四海,会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关注临汾,走进临汾,与临汾人民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大河论坛为临汾发展将铺展新的蓝图,新的画卷!
就要为本文作结,忽然想起帝尧敬授民时的创举。如果说,钦定历法是他带着先民始创古老的科学探究,那么,敬授民时就是用仁爱之心向外输送精神文化。自己部族发达了,与各部族共享历法和节气,促进远近部落整体步入国家的门槛,这不就是最为古朴的命运共同体?这共同体的精神本质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在临汾举办,临汾正在为世界输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需要的精神能源与文化活力!
乔忠延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文史馆馆员,曾在《人民日报》《当代》等报刋杂志发表作品600万字。已出版《巍巍帝尧》等图书89部,作品先后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百年美文》《新世纪优秀散文选》80余种图书,屡次入选多种教材读本和考卷。《苍黄尧天》等着作曾获得冰心散文优秀奖、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澳门世界华人征文奖。
来源: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