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民族德昂族可以三日无食,饮食文化中的节食传统

云南特有民族德昂族可以三日无食,饮食文化中的节食传统

德昂族 ,是中国和缅甸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南部,为云南独有民族之一,其中70%的人口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芒市,梁河、盈江、瑞丽、陇川等县;保山市的隆阳区,临沧地区的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永德县。普洱地区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也有少量分布。芒市的三台山和镇康县的军赛两地是德昂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他则与景颇、汉、傈僳、佤等民族分寨而居,其中有少数村寨间杂在坝区傣族村落之间。 语言 属于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普遍通 傣语 汉语 景颇语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021 》,中国境内德昂族的人口数为22354人。

德昂族由于居住分散,自称他称很多。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镇康、耿马的德昂族则自称“尼昂”或“纳昂”,此外,还有“崩龙”、“昂”、“冷”、“梁”、“布雷”、“纳安诺买”等称呼。 新中国成立 后进行 民族识别 ,沿用了“崩龙”这个名称。根据本民族干部、群众的意愿,1985年9月经 国务院 批准,将“崩龙”改为“德昂”。“德昂”在本民族语中是“石岩”的意思,取其“坚固”之意。

德昂族源于古代的 濮人 ,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清代以前,有关记载把云南境内南亚语系的德昂、布朗、佤等民族统称为“濮人”、“蒲”或“蒲蛮”。“濮人”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早于阿昌、景颇等族进入这一地区,是开发 保山 德宏 一带较早的民族。隋唐时称为“ 茫蛮 ”、“ 扑子蛮 ”、“望苴子蛮”( 望蛮 ),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王朝及 南诏 大理国 ,德昂族先民还在宋朝后期建立起自己的区域统治,即“金齿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唐宋至元明时期,德昂族先民“茫施蛮”活动于 澜沧江 两岸。明代,中央政府封傣族刀姓为茫施(今芒市)长官司长官,傣族土司又封德昂族头人为“老”,以代表土司管辖德昂族人民,于是德昂族先民成了傣族土司的属民。

云南特有民族德昂族可以三日无食,饮食文化中的节食传统

从14世纪中期开始,新兴的茫施傣族土司逐渐控制了今德宏州潞西、盈江一带的德昂族地区。到了清嘉庆年间,傣族土司采取极端蛮横的手段强占了德昂人的许多田地。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塔岗瓦振臂一呼,德昂人应者云集,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武装。他们提出了“官家不公平,杀死官家解不平”的口号,声称“不把土司杀得七零八落决不收兵”。之后由于力量悬殊太大,起义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半年多后,这一场正义的民族起义烈火最终被扑灭。这次斗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斗争极大地削弱了茫施土司的统治,在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云南特有民族德昂族可以三日无食,饮食文化中的节食传统

近代以来,德昂族与景颇族等各族人民,曾共同抗击英帝国主义对我云南西部地区领土的侵略。抗日战争时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多次斗争。抗战胜利后,德昂族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军队的镇压,各村组织了自卫队,经常伏击敌人。新中国成立前夕,德昂族人民积极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向云南西部逃窜的国民党军队,迎来了德昂族地区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民族自治政策保证了德昂族人民享受到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利和民族自治权利。1956年,根据德昂族人口少、居住分散、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方针,对德昂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傣族一样,实行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使他们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不久在这些地区又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即在党的领导下,认真依靠贫苦农民,团结一切劳动人民,团结和改造一切与群众有联系的民族头人,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通过互助合作,大力发展生产,以及加强与生产有关的经济文化工作,逐步消灭阶级和原始落后因素,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1987年12月,在潞西市三台山建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单一的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1988年3月,在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有由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联合建立的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

云南特有民族德昂族可以三日无食,饮食文化中的节食传统

德昂族是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德宏州以及临沧市的德昂族信仰的是严格的山地小乘佛教教派,禁止杀害或伤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德昂人崇拜天堂、憎恶地狱。他们认为好人死后可入天堂,还可再转化为人;坏人死后,则入地狱,受尽煎熬。因此,在德昂人生活的地方社会安定,民族和平,勤劳勤俭,蔚然成风。德昂族的建筑以竹楼着称。长期以来,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多依山而建,坐西向东。主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式,具有对称、和谐、严谨、庄严的美学特征。他们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表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德昂族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此外,在德昂族的饰品中,五彩斑斓的绒球也颇具特点。男子包头巾的两端、胸前,妇女衣服的下摆、项圈上,男女青年的耳坠上和筒帕的四周都装饰有彩色的绒球。

而饮食方面,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饮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几乎一日不可无茶,而且好饮浓茶。茶不仅是德昂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几乎时时、事事都离不开茶。德昂人讲究“茶到意到”,宾客临门,必先煨茶相待;走亲访友和托媒求婚时,必以茶为见面礼;若有喜事需邀请亲朋光临,一小包扎有红十字线的茶叶便成了“ 请柬 ”;如两人产生矛盾时,有过失的一方只要送一包茶,就可求得对方的谅解。可见,茶的作用是其他钱物无法替代的。由于茶叶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德昂族人民家家户户都习惯在房前屋后、村头寨边栽上一些茶树。德昂人好饮浓茶,善于种茶,因而被周围的民族称为“古老的茶农”。

德昂族节日主要有 泼水节 关门节 开门节 做摆 烧白柴 等。泼水节(当地人称“ 浇花水 ”)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节日一共有三天;关门节,德昂语称“ 进洼 ”。每年 傣历 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始,为期3个月。关门节是农业生产最忙的时候,它要求青年男女们自我约束,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开门节,德昂语称“ 出洼 ”,是在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九月)举行,为关门节最后一天,节期3天。开门节即启开爱情婚姻之门;做摆,也就是 做大贡 ,又称“ 赶摆 ”,一般在农历二、三月份农闲时间里择日举行。做摆是以村寨为单位。在做摆前,村寨里要事先准备好粮食、经费和黄牛、肉等用品,以便为远近其他寨子赶来参加者提供食宿;烧白柴,德昂语称“ 孔通 ”,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晚举行。所谓白柴就是一种无皮、表层为白色的树木。节日之前,德昂村寨派人上山砍白柴,按“井”字形状架在村寨附近。

云南特有民族德昂族可以三日无食,饮食文化中的节食传统

德昂族的婚姻是 一夫一妻制 ,同姓不婚,很少和 外族 通婚。男女青年恋爱自由,女子在选择对象上有一定自主权。本民族内部没有严格的等级婚,只要对方愿意,贫富人家可以联姻。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聘礼,德昂族称为“奶水钱”,习惯上不给是不行的。数量根据男家经济情况决定。娶亲时还要给女家一二百斤肉,一定数量的茶叶、砂基、芦子、草烟、盐巴和鸡蛋。若姑娘属外寨,还要给寨里送些谷子。新媳妇接到家,要宴客三天,请全寨人来进餐,客人送些烟草、蔬菜和木柴作为礼物。

德昂族一般行 土葬 ,凶死者则行 火葬 。对正常死亡者,先停尸于房内,并将房中间的篱墙拆掉。出殡时,棺木从东方抬出,棺尾部朝前,沿途撒草烟以示请诸鬼开路。由老人念咒经,大意是指给死者道路,不要再回家里、寨里作乱。各村均有一块公共坟地,德昂语称为“纳温”,不分等级、姓氏或家族,凡本村成员皆可葬入。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别人劝阻,直到双方斗得筋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寨神是德昂族村寨的保护神。德昂族把村寨附近或寨中的一棵大树视为寨神的栖息之所,每年春节举行祭祀活动。禁止砍伐寨神树,也禁止在其周围大小便。

以上是关于我们德昂族同胞的相关历史文化,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呕白呗"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culture/8ae0R6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