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生活是需要开心的;传统是要继承的,发展是要创新的,三百年的二人转就是这样走到如今的;人们喜欢它,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段话当年被赵本山墨书在沈阳刘老根大舞台剧场大厅,从语气到句式到用词,无不洋溢着赵本山的本色和东北话的风味:轻松和率真——那是必须的,关键还要嘎嘎的!我们不妨就把它看作是几十年来赵本山的艺术心路历程和文化山水源。
赵本山崛起于阡陌之间,以农民的朴素衣着,带着白山黑水间三百年的沧桑,浓缩了二人转的调皮真诚和快活,扑面而来,晚上之间就定格在人们的审美印象中,这的确是“有原因的”。三百年来,黑土地是中华大地上震动变迁最剧烈的一隅,剧烈到来不及有片刻的停顿与宁静。先是有做梦都做不到的入驻中原而竟入驻且君临天下的惊喜,接着是大量的罪犯和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背负着苦难和希望。胡子遍布深山老林,**子来了,小日本来了,无休止的掠夺和屠杀,人们在刀光剑影中匍匐挣扎,血红雪白,对比惊心而凝重。苦难造就了坚强,坚强伴生着简单的快乐,漫长的严寒催生了最基本的生命转动,这就是“二人转”。
单是冰冷长夜和种种悲怆元素显然不足以支持二人转转动至今并爆发。还有更强大更激昂的新鲜元素注入。辽沈战役的炮火,百万大军入关,抗美援朝的前沿补给站,北大荒的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铁人精神钉子精神的锤炼,铵钢宪法的首创,包括文学上的《暴风骤雨》、《林海雪源》等等,炮声隆隆紧接着机声隆隆和车轮滚滚的改天换地景象,无不在说明,这是一片冰火撞击着的土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虽然史学界文化界没有明确的关于关东文化圈的论断,但读历史,常常让人陷入沉思。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最大图腾是龙,但黄河长江不以龙命名,而三千里之外的东北边陲的大河却以“黑龙”命名。鲜卑兴于兹,女真两度发于兹,契丹、蒙古之盛也关联于兹。沉思的结论是,关东文化是与中原文化并行且时常表现为更强悍的文化。
关东文化或称作东北文化是新中国最个性鲜明又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相比而言,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都有太沉重的古意,而东北文化里有更多的工业文明和**文化的特质,所以她更具活力更具创新性,从而具备了强势引领的能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籍小品演员三五成群、成群结队的霸屏电视,并且持续二三十年至今还绵绵不绝,“人们喜欢它,肯定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东北文化强势性的爆发。
所以,评价研究赵本山的艺术发展历程和成就,不能不说到关东文化,不能无视白山黑水这个大背景深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