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炎热的夏日,在没有空调、冰箱等设备的汉代,聪明的古代人就已经从绿植苎麻上取出纤维,加工成丝线,织成夏布穿在身上,至少能够将周围温度降低2-3度。
夏布也因此有着“轻如蝉翼、薄如宣纸”的美名,那么,苎麻是如何变成夏布的呢?
本期非遗观察员,就带你一起去了解夏布的诞生过程。
从绿植苎麻上取出纤维作线
早在汉代时期,蜀地居民就已经开始从葛、大麻等植物中提取纤维,加工成丝线,制成衣服穿在身上,因为其材质冰凉,有降温的作用,逐渐成为了当地的特产,乃至是朝廷贡品。
之后,不同地区又发展出了不同的麻布编织工艺,其中只有昌元,也就是如今的荣昌县,素产夏布。
而这种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在所有种类的麻布中深受皇室和达官贵族的喜爱。
到了清初,随着湖广移民带来的苎麻,昌元人民又开始从苎麻绿植上提取纤维,革新织布技术,制作出了质量更上等的夏布,并让夏布在康熙后期发展成为了商品。
给当地人民带去了丰富的收益,也让夏布的制作工艺流传至今,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钻研,形成了一套更为专业的夏布制作工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要得到夏布的原材料,必须要先学会种麻,等苎麻成熟后,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进行打麻和刮麻工作,必须做到“第一季见秧、第二季见糠、第三季见霜”。
而小暑季节打出来的麻质量最好,然后剥取麻杆表皮和中心之间的那层纤维,用刮刀将其刮成细条,带回去用清水或是石灰水漂白。
之后再将其分割成一条条细线,放入清水中理顺,这时的苎麻就好似光滑茂密的头发,为了便于使用和收藏,还要用圆筒将其挽成麻团,如今就有很多村民以挽麻团为生,赚取一点生活费。
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
而这些麻团还要根据织布工艺被分为经线和纬线,纬线挽成芋子就好,经线还要进行穿筘刷浆的处理,全凭手工将一根根线逐根穿过竹片制成的筘板中。
根据要制作的夏布种类,来确定一筘中丝线的数量,然后把米粉浆刷在线上,进行晾晒,晒干后,这些丝线就可以用来织布了。
织布的操作很简单,但也非常枯燥,需要织布者有足够的耐心,一张张薄布织好后,还需再进行一次漂洗,搭在竹架上晾晒,最后用石碾和木锤对布进行整形,夏布就这样诞生了,可以用来制作衣服了。
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夏布的传承人们也用自己的智慧发展出了在夏布上刻花板和印花的工艺,用桐油雕刻成不同的图案粘附在夏布上,又或是用印花板把原料粘在夏布上形成图案。
而随着夏布织造技艺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也引进了韩国的植物染色技术,让夏布拥有了更多的色彩。
这样一来,人们又多了一个选择夏布衣服的理由,不仅穿上凉快、透气性好,还能符合自身对衣服的审美要求,在夏季,似乎只要穿上了夏布的衣服,就比别人多了一份出门的勇气。
如今,在更多传承人的用心守护与传承下,夏布也从最初的衣物衍生出了更多的行业,比如夏布制作的背包、灯罩、床上用品,甚至还有用夏布打造的汗蒸馆和酒店。
夏布不再是实用性的物品,也成为了可具观赏性的艺术品,这都是传承人在用自己的努力,让夏布文化更好地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