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助残订单项目目标年销售额达500万元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摄影 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李娟 白丽莎

5月17日,湖北省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暨“爱铸荆楚”系列关爱活动在汉启动,来自全省的众多残疾人非遗和文创项目亮相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向市民展示。

湖北省助残订单项目目标年销售额达500万元

残疾人展示汉绣技艺

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残联获悉,当天销售总额过百万元,其中线下销售39.8万元,网络大V直播带货和残疾人产品直播平台当天网络销售额突破70万元。其中,文创类产品中的金丝楠木木雕、汉绣、绿松石饰品、桂花精油香熏产品最受欢迎,农产品类中的房县黄酒、恩施腊肉、宜昌枇杷、罗田板栗销量*高。

在积极“带货”的同时,宜昌等六地区残疾人文创产品及农产品企业还与江汉路步行街武汉特产馆签订了长期销售协议,预期当年销售额可望达到500万元。

两项协议见证数字技术助残

5月17日的活动现场,多家爱心企业与湖北省各级残联举行了签约仪式。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应用正进入残疾人的生活领域,为科技助残增添新动力。

湖北省残联与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美团)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发起“‘看见’数字化”盲人商户关爱行动,依托美团在数字技术能力上的优势,为残疾人探索产品解决方案。同时,携手多方力量,为残疾人构建多元包容的工作环境。湖北省残联将引导有意愿、有需要的盲人商家拓宽经营渠道,入驻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开展线上经营,美团则为盲人商家提供低成本的数字营销工具,帮助盲人商家开展线上经营,助力盲人就业创业。湖北省残联还将通过线上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为湖北省盲人提供标准化互联网经营培训,与美团携手开展线上助残品牌活动,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关心关爱残疾人,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武汉市江汉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菁与高德地图湖北省负责人张颢签署共建无障碍出行服务框架协议,江汉区将和高德地图开展无障碍点位上报操作培训,发动志愿者参与“爱心上报”,完善线上导航场景,开展志愿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路测体验活动,提高社会对无障碍出行的关注度。高德地图将江汉区纳入无障碍地图建设重要合作伙伴,重点完善区域内采集和上报的无障碍点位和线路,年终为江汉区统计区域内无障碍出行规划次数和出行次数,为江汉区无障碍出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这幅“千里江山图”,她们还要绣将近两年

5月17日,在湖北省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暨“爱铸荆楚”系列关爱活动,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了一幅熟悉的作品:16米汉绣长卷“千里江山图”。

这幅由北宋画家王希孟绘就的长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武汉楚凤慧锦绣轩商贸有限公司楚凤汉绣基地,是中国残联授予的全国首批“美丽工坊”之一,20名残疾人与众多汉绣大师们一起,以针为笔,按1比1的比例复刻这幅长卷。

要让针线也能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需要的是高超的技艺。汉绣长卷“千里江山图”,采用了5层刺绣的独特技法,但这也让它的制作时间被拉长。到目前,经历了3年的时间,有部分画面已经完成了第三层刺绣,但多数地方仍然还是第二层,据估计,还要一年多甚至将近两年的时间,这幅作品才能最终完成。

竹篮打水不一定“一场空”

“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在现场,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市江汉路看到的一只竹编的筲箕,却可以舀起水来。

来自湖北各地市州的残疾人非遗和创业项目在江汉路向市民展示。来自宜昌的刘学宇带来了一只竹筲箕。他说,这只筲箕是他的师父李凤英编的,师父也是竹编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这只筲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底是双层编织的,比普通筲箕更紧密,舀水时不容易漏出来。

刘学宇因为车祸后遗症,出现了被俗称为“舞蹈病”的症状,难以协调控制手的动作,但学习竹编6年来,他不仅可以在工作时让自己的手更“听话”,也能依靠这门技艺获得收入。他向极目新闻记者展示了自己的“隐形竹编”,从正面看,就是一面竹条变成的“小竹席”,但是从侧面看,一副栩栩如生的观音像从竹条间展现出来。

扫把也能当工艺品挂上墙

扫把家家户户都用得上,但是你见过挂在墙上当工艺品的扫把吗?当日,在武汉市江汉路展示的残疾人非遗和创业项目中,就有一批来自湖北十堰的高颜值扫把。它们不但可以除尘,也可以挂在墙上,寓意“扫清霉运”,成为别具一格的工艺品。

这些扫把是十堰市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制作的。自2021年起,他们的年产值连续3年超过3000万元。合作社每年吸纳的120多名务工人员中,超过70%是残疾人,他们通过免费培训、保底价收购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小小的扫把,实现了脱贫增收。

通经断纬,土家织锦“反着绣”

悠扬的土家山歌里,穿着土家族服饰的小姑娘坐在织机前,一针一线勾勒出美丽的图案。当日,在武汉市江汉路展示的残疾人非遗和创业项目中,被称为“西兰卡普”的土家族织锦吸引了不少市民。

西兰卡普是*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通经断纬技艺,让它能织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常见的许多刺绣方式不同的是,西兰卡普是“反着绣,正面看”,这也更考验操作者的技法。在湖北恩施,已经有不少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这种土家族特有的传统手工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给扇子“洗个澡”,披上“五彩衣”

在清水里滴上各种颜色的漆,让它们在水面上扩散开,把扇子完全浸到水里,再拿出来,扇面上就会覆盖上美丽的彩色外衣。现场,襄阳的隗鹏带来的“大漆漂流扇”,吸引了不少市民自己动手制作。

隗鹏说,这项让扇子“洗个澡”就能变颜色的技术,正式名称叫“李氏漆器髹饰技艺”,是传承了20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己是第六代传承人,已经学习了12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like刘刘"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news/8kjfC1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