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雯的微博,探索“新闻演绎”与“新闻大片”,主流媒体青年价值引领的双重路径揭秘时代风向标

作者: 郑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副院长);沈芯羽、陈思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 《青年记者》2024年第1期

郑雯的微博,探索“新闻演绎”与“新闻大片”,主流媒体青年价值引领的双重路径揭秘时代风向标

导 读

本文聚焦Bilibili平台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账号播放量破百万的热门视频内容及重要媒介事件,结合弹幕与热门评论展开分析,并运用量化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地方主流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湖南广电所创制的数十部“新闻大片”进行研究,归纳出中央级主流媒体在场域变迁中挺进融媒主战场、地方主流媒体在系统内爆中打造价值意义型媒体的路径,即“新闻演绎”与“新闻大片”。

融媒时代的青年价值引领

长期以来,以党报党刊党台为代表的各级主流媒体,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核心力量,是凝聚和坚定人民信念的压舱石,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助推器。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媒体形态的不断迭代,以报纸、广播、电视为载体的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样态难以满足“网络化生存”的当代受众需要。新闻客户端、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传播样态出现,新时代受众信息接受的新习惯推动作为内容生产和传播者的传统主流媒体顺势革新。与此同时,融媒时代的核心受众群体正在发生代际更迭。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39岁以下网民占比52.5%[1],青年群体是互联网使用的主体。如何生产深受青年欢迎的主流新闻产品,更有效地引领青年受众,对于塑造当代青年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意义重大。

一方面,新闻舆论工作发生了显着的场域变迁,需要在新闻舆论的宏观场域与具体技巧方面不断自我革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新环境和新需求。“新型主流媒体”的构建,就是为了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促进良性社会沟通,其核心是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舆论引导能力,做好时代的价值引领者。另一方面,新闻生产的理念发生了重大**。主流媒体正在从过去的信息型媒体,转向价值意义型媒体,凝聚社会共识、引领时代方向成为其生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传统的*媒新闻是以“提供高质量信息”为工作核心的,但互联网本身可以满足公众对事实及事件的基本信息需求,人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事件信息,而是更多引导观念、情绪和价值取向的价值信息。如何在喧嚣的舆论场中建设引领潮流、一锤定音的价值意义型媒体,成为各级主流媒体探索的重要方向。

“新闻演绎”:中央级主流媒体在场域变迁中挺进融媒主战场

“新闻演绎”是面向数字新闻时代的新闻舆论要求,跳出传统主流媒体媒介载体,以青年网民聚集的互联网平台为中心,围绕新闻事件、新闻主题、新闻热点,兼容并包多种视频体裁,演绎出的新型互联网新闻产品,根据不同平台的青年受众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新闻+”特点。这一路径是在“场域变迁”这一宏观背景下出现的,即直接调动资源,配置专门的工作团队,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机制外,聚焦新场域、新平台、新媒介“开疆拓土”,这类新闻产品以中央级主流媒体(以下简称“央媒”)的新闻权威性为基础,又相对**于央媒主体媒介样态(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产品,以丰富的创新性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笔者选取平台(以下简称“B站”)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三家媒体账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播放量破百万的热门视频内容及重要媒介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弹幕与热门评论分析,归纳场域变迁中“新闻演绎”路径在青年网民价值引领中的创新实践。

表1 B站三大央媒账号基本信息

郑雯的微博,探索“新闻演绎”与“新闻大片”,主流媒体青年价值引领的双重路径揭秘时代风向标

(数据截取日期为2023年12月10日)

靠前,央媒的“新闻演绎”以其新闻权威性为基础,权威报道、靠前手资讯、时效性仍然是吸引青年网民的重要资源

笔者选取三个央媒账号自正式入驻以来播放量破百万的数百个精选视频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视频类型可分为资讯类视频、影视类视频、音乐类视频与动画类视频;视频议题可分为国族意识、国际关系、社会民生与青年文化;同时细分主题可分为社会、外交、*治、军事、文化、历史、医疗、体育、科技、教育、娱乐等11个子主题,其中,社会、外交、*治与军事类视频获得了更高的关注。比如,与外交关系相关的热门视频,经视频标题关键词分词分析可发现,外交部发言人为*高词频。以发言人的名言警句、媒体记者的发言集锦为代表的视频在站内大受欢迎。又如,爆火的音乐类视频往往与重大主题报道高度相关,央视新闻在建*百年时创作的《唱支Rap给党听》,收获超过600万播放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央媒账号对热点事件进行现场实时报道或相关报道的视频,往往能获得较高的浏览量与关注。如针对同一事件演绎的历史回顾类、事件跟踪类、观点评析类视频,多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二,“新闻演绎”从青年网民的*治趣味与喜好出发,善用青年符码

具体说,即将传统主流新闻与平凡人物奋斗史、女性和少数群体、动物萌宠等青年关注度高的主题相结合,吸引青年网友的关注共鸣。如袁隆平院士去世后,央视新闻在B站发布视频《袁隆平的猫还在等他回家》,记录院士的宠物猫“花花”在他去世后的点滴,结合少儿演唱的背景音乐《凤凰花开的路口》,以猫咪的拟人化视角表达对院士的想念,借猫咪之口抒发大众的真实情感。该视频获得了233万播放量,许多网友在弹幕中直呼“泪目”。

第三,“新闻演绎”以新场域特征为中心,其创新作品具有较强的平台特色

说唱、街舞、二次元等青年亚文化,也得到传统主流媒体的重视和应用。B站青年群体往往偏好通过戏谑化、内涵式、娱乐化与情感化的方法进行话语表达,兼顾情绪化的宣泄与游戏化的表演。央媒在传统新闻报道之外,创新报道与制作手法,借用音乐、影视、动漫等艺术形式,将严肃的时事*治及社会新闻同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在创作风格的改良中表达青年心声,充分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如新华社推出的火遍全网的英文配音视频《后妈茶话会之中美抗疫差距》,以戏剧化的配音表演赢得了诸多青年网友的共鸣。

第四,“新闻演绎”不仅演绎新闻作品,也演绎了传统媒体形象和传统专业新闻人的形象

善用媒体人格化、记者IP化,塑造贴近青年的人物形象,打造更具亲近性的新闻。媒体人格化即央媒运营团队通过为平台账号打造人设,为账号赋予拟人化的个性偏好。如新华社B站账号取谐音外号为“鲜花舍”,将原来严肃正统的“消息总汇”国社形象,改变为温馨的花房。记者IP化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以IP打造提升记者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如人民日报记者何洁琼、新华社记者张扬等的话语呈现年轻、亲切、贴近青年生活。

第五,“新闻演绎”在进军新的舆论平台的同时不断壮大主流媒体新闻生产团队,吸纳优秀青年创作者,共同推动内容生产

B站作为年轻人的网络聚集地,拥有众多有理想有才华的优质UP主,与UP主携手合作打造视频,既能为央媒提供更多优质内容,也能为央媒吸引粉丝。如央视新闻携手B站青年UP主林晨同学合作拍摄的视频《武汉UP主实拍:医院、医生、武汉人生活的情况》,在危急时刻传递正能量,该视频累计获得433万播放量,总弹幕数7.4万,曾位列全站**第二名。紧紧依靠青年受众开展新闻工作,吸引青年受众参与新闻工作,既是践行新闻宣传工作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也是央媒自身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体现。

“新闻大片”:地方主流媒体在系统内爆中打造价值意义型媒体

“新闻大片”是具备影视大片品质的多集系列中视频电视新闻报道。这一产品遵循面向新时代、数字新闻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求,以积极回应时代之问为核心内容,以青年网民作为主要受众,坚持新闻性,借鉴影视、文学艺术创作手法,主动对受众进行情感输出和价值引领,单集时长在8—15分钟。“新闻大片”是地方主流媒体探索青年价值引领的有益尝试,湖南广电的实践最具代表性。

2013年起,湖南广电以敏锐的选题、极致的拍摄、精心的后期与有效的融合传播打造“新闻大片”,探索用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实践新样态,着力提升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早期的《县委大院》《绝对忠诚》,到近年来推出的《国之大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总**来信》等,十年间,湖南广电推出的“新闻大片”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一路径是在“系统内爆”的实践中产生的。即“以我为主”,综合自身平台、渠道和内容优势,在系统内部转换新闻生产理念,举全台资源推动以青年受众为核心的新闻生产,提升新闻产品的青年触达率,探索数字新闻时代青年价值引领的高效路径。其生产的系列中视频产品,既能直接应用于传统媒介样态,又能从制作粗糙的短视频中脱颖而出,在青年受众中拥有很高的识别度和好感度,为新时代新闻产品创新提供了参考模板。

笔者团队2023年4月至10月,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实地调研,运用量化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对从集团管理层到一线主创人员100余人的深度访谈,围绕十年间湖南广电创制的数十部“新闻大片”展开研究,归纳系统内爆中“新闻大片”路径在青年价值引领中的创新实践。

靠前,地方主流媒体需要将全部优势资源集中到自身主体建设,由内而外、自上而下,全方位推进集团文化“青春态”,这是系统内爆的核心驱动力

“芒果台的基因是青春,核心是创新”,这是湖南广电内部广为流传的一句话[2],也充分体现了其内部文化与青春活力的媒体气质。2021年9月,湖南卫视改变了从2004年起确立的“快乐中国”的频道定位,打出了“青春中国,湖南卫视”这一全新口号,并明确指出“从‘快乐’到‘青春’的背后,是湖南卫视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的初心坚守,是对青年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动选择,是湖南卫视不懈追求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与年轻人共同前进的精神焕彩”[3]。湖南广电在新闻创作方面,彰显了对“主流、专业、青春态”的坚持。

第二,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亦是与青年人同行,地方主流媒体主要以充分的“青春态”引领青年价值

从年轻用户的感知出发,传达新时代之声,是“新闻大片”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引领青年价值观的特色。“新闻大片”在内容、叙事、语态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多方面全角度地考虑年轻用户的特点与需要,切实增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效果。

研究发现,“新闻大片”的“青春态”体现在有针对性的青年人物选择上。让年轻人讲述他们自己的“中国青年故事”,从而激励更广大的当代中国青年。这种“以青年带动青年”的“动力传导”链路,着力渲染“青春态”的亲切感,消除主旋律节目在年轻群体心中的距离感。在访谈中,湖南广电“新闻大片”各团队制作人均提及的一点是,在选择“新闻大片”的拍摄对象时,他们往往会挑选30-35岁左右的青年人作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如果是主题本身涉及青年、青春话题或主题未有明显年龄规定的“新闻大片”,制作团队会优先考虑“全部用年轻的主人公”,甚至专门点出主人公的“青年身份”。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例,每一集主人公亮相讲述时,都安排了一段包含年龄的人物独白,以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物身份。如果“新闻大片”的主题不适宜围绕青年人展开,如某些主题讲述的是人大代表或企业家等需要相当资历的人物的故事,或是涉及非遗技艺、悠久传承的文化故事,制作团队也会在整个系列中**年轻人的补充表达。例如,《国瓷之光》在介绍*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扬龙外,还特意加入其女儿陈利传承非遗技艺的故事。

“新闻大片”的“青春态”体现在贴近当代青年兴趣点的题材选取上。选题时尽可能选择具备“知识性”、能够给年轻人带来“神秘感”和“探索欲”的内容。当代青年呈现出许多与父辈不同的鲜明特点,他们关注的话题、着迷的兴趣点,甚至认同的观念都与父辈有着较大的区别。《战旗美如画》《为和平而来》等军事国防类题材,是“新闻大片”尤为青睐的,原因就在于这类题材能够带给年轻人一种“神秘的想象”,通过呈现“军队中的年轻人(生活)、军队里到底发生什么”,收获年轻人的关注。还有一些“中国没有的”“大部分人不了解的、冷门的、小众的”“年轻人有天然亲近性、有感知”的内容也受到“新闻大片”的关注。无论是考古、猫屎咖啡,抑或雨林中的玛雅文化,都充分展现出了“新闻大片”在选题上围绕年轻人兴趣点展开的精雕细琢。如《黑茶大业》聚焦湖南黑茶产业这一相对冷门的领域,从“叶上金花”的秘密、高寒特殊的生长环境等方面,提供给受众茶叶产业背后的种植新知。

“新闻大片”的“青春态”体现在以真实个人承载时代命题的叙事落点上。当代青年群体的兴趣、习惯、态度和偏好等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且独具特色的,以个体承载时代大命题,是近年来现实主义创作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一创作方式以更通俗和戏剧性的手法,让受众通过细节和情境感受历史变迁和祖国发展,也是更符合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叙事落点。“青春态”的叙事较少采用高屋建瓴的视角,而是将镜头聚焦主人公的生活,在现实中不断捕捉挖掘能够触动人心的细节。“新闻大片”还一改单调的线性叙事方式,尝试以人物的不同社会角色编织内容主线,呈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新闻大片”的核心故事往往会从时代、历史与家庭三个维度进行呈现。如《我们都是追梦人》以香港来北京打拼的李兴龙与其母亲视频看新房的情境作结,保留了他在北京买房的心声:“五年前,我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都没有;五年后,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扎根在北京。以前我和别人介绍自己,我会说自己是香港人。但是现在,我会和他们说,你好,我是李兴龙,我是新北京人。”这些尝试,使得“青春态”叙事落点的人物塑造得更真实可感、立体全面,也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价值理念。

新闻大片的“青春态”,还体现在语态表达生动、亲切、新潮、国际化等方面。以时政新闻为核的“新闻大片”,仍具有较强的*治使命与舆论引导目标。在新媒体语境中,只有彻底抛弃原来创作习惯中刻板生硬的“空话套话”,转而使用新型的、年轻化的、灵活接地气的语态与表达形式,才能让其在新的媒介形态与青年文化环境中赢得传播的生命力。以《咱们乡亲好样的!》为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这部“新闻大片”巧妙地参考《乡村爱情》等在青年群体中收获好评的“乡村喜剧”风格,通过摄制组的田野调查,抓拍了大量鲜活素材,在此基础上以类似“小品”的创新语态,讲述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故事。除了整体上接地气的风格外,“新闻大片”在语言、音乐、包装等细节表达上都非常“讲究”,紧跟国际潮流,适当地引入国际化元素。例如,《我的青春在丝路》在配乐方面,每一集开头都选取国内青年较少听到、具有新鲜感,但又符合画面节奏的别国音乐做引;在包装上,将当年法国巴黎时装周发布的流行绿色作为“八月季”主题色等,以诸多细节吸引青年受众。

第三,“新闻大片”作为视听领域系统内爆的创新产品,介于传统电视新闻、纪录片与短视频等产品样态之间,汲取了不同电视艺术形式中受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视频视听语言

“新闻大片”比短视频和长视频更适合推进融合传播,每集8—15分钟的多集系列设定,“新闻大片”可以实现依托全媒体传播、全矩阵分发,形成“大部分人追‘剧’、全网催更、全域传播”的破圈影响力。与传统电视新闻专题相比,“新闻大片”拍摄风格更多样、叙事方式更多元、视听元素更多样。与纪录片相比,“新闻大片”的新闻性更强、写意性更强、叙事性更强。与网络中制作粗糙的短视频相比,“新闻大片”更专业、更精致,在受众中拥有更高的识别度和记忆点,也具备反复传播、常看常新的潜力。

作为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形式,“新闻大片”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典型。“新闻大片”给适应了网络时代信息消费习惯的受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新闻精品内容,让受众在沉浸式的大片视听语言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国家发展和时代变迁,恢弘的视野、深远的立意以及精美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新闻大片”更适合融合传播方式:通常首先会在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新闻当事人》等栏目推出系列报道,通过湖南广电集团旗下芒果TV、风芒App等多元渠道进行线上推广;此后在红网、华声在线等省内重点新闻网站同步播出、推出专题;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200余家网络媒体随即参与热转、热评;进而引**坛、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相互呼应。部分“新闻大片”的宣发也会积极与其他网络平台合作,如学习强国、新浪、网易、搜狐等,结合年轻化的受众考虑,将“新闻大片”在适合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

“新闻大片”体量上的灵活性为多平台的分发提供了可能。8—15分钟的系列中视频,上可长、下可短。把几个中视频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四五十分钟的大片,因为整个系列有一个核心逻辑;把中视频拆开,又可以变成3个3分钟的短视频,适应碎片化传播需要。这种模式,被湖南广电人归纳为“可长可短的集装箱模式”,为融媒时代的新闻宣传作品提供了创新性的参考模板。

结 语

在新时代,主流媒体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更重视“讲好中国青年故事”。融媒时代的青年价值引领,首先要回应“时代发展之问”,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的成就和经验、问题和困惑进行宏观阐释报道,对当下的时代之问作出应有的回应,贡献媒体智慧,凝聚社会共识。从整个舆论场来看,价值意义型媒体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央和地方层面推进了不同路径的探索尝试,这些探索尝试都是以时代为契机、以新闻为基础、不断革新主旋律传播样态的尝试,也是贴近青年审美、凝聚青年共识、塑造青年价值的尝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壮大弘扬和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城市背景下的新型文化社区研究:新公众、新内容、新场域”(编号:22JJD860002)阶段性成果,亦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科研创新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3-08-28).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html.

[2]周海波.芒果TV:共鸣向上有一种姿态叫青春[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8(10):147-148.

[3]湖南卫视.以青春之姿引领时代风尚 湖南卫视开启创新升级[EB/OL].(2021-09-30).https://mp..qq.com/s/iw.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郑雯,沈芯羽,陈思涵.“新闻演绎”与“新闻大片”:主流媒体青年价值引领的双重路径[J].青年记者,2024(01):50-54.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雷雷雷wl"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money/bWUqCR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