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6日讯 上绷、绘稿、配色线、绣制、装裱,复杂的工艺程序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潍坊刺绣。潍坊刺绣是潍坊地区内刺绣的统称,亦称鲁绣,是鲁绣中最重要的一支,也是山东省确立的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潍坊刺绣的起源很早,在汉代时就已经有了相关记载,学者王充曾在《论衡·程材篇》中提到的“齐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就说明了刺绣在当时的普及程度。与其他绣种相比,潍坊鲁绣图案粗犷简练,用色古朴典雅,喜用递针绣法,明末至清朝时期潍坊鲁绣发展到鼎盛时期,潍县当时即有“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之说。
因潍坊刺绣质地坚实牢固、善留水路、就地取材(包梗、贴绢、钉左右线等),也喜取吉祥寓意的题材,所以在光绪年间年岁不登、生活艰难时,妇女们学习鲁绣者日多,凡围屏喜帐、戏衣皆能做,其优美一度胜过南绣。于是便有了郑板桥在《潍县竹枝词》中的“罗绮成箱绣作堆,春衫窄袖好新裁”。
潍坊刺绣要求刺绣底料纹理横平竖直,需根据所选图案以白描的形式绘图,选用最合适的色线,用最能体现刺绣特点的方式处理图样,“绣制是刺绣的核心技术,难点在于选用最适合的针法和绣法把图案的意境或精髓表现出来。”潍坊鲁绣传承人李银凤介绍说。哪怕是简单的图案,在经过特定的针法绣制和装裱后,也能够变成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品。潍坊刺绣中的割绒绣是最为特别的,其多为民用绣品,因绣地结实牢固,日常生活中鞋垫、鞋面常用此种针法,是其它绣种无法比拟的,而潍坊鲁绣发展至今,也衍生出了不少品类,如:服装、手包、茶席、挂屏等,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审美的改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能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潍坊刺绣不再拘泥于用国画书法为题材,而是将摄影艺术与油画纳入其中,并以传统针法为基础,不断创新针法,将绣制的图案简练化,提升整体的设计感。为了将这门富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技艺发展传承下去,潍坊鲁绣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带着潍坊鲁绣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了解这门技艺,同时传承人们化身潍坊鲁绣的宣传者,积极组织开展刺绣进社区公益性服务,让人们通过参与的方式感受刺绣的魅力。“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刺绣,了解刺绣,让更多的年轻人能进入到这个行业,使这门技艺得以传承,也通过一件件刺绣作品和我们的努力,让鲁绣技艺在历史的舞台上越走越远。”传承人李银凤说。
据介绍,近年来,潍坊市多次举办刺绣推广宣传活动,实施潍坊刺绣培训工程,吸引了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潍坊刺绣的年轻人,同时也为更多的从业者和传习人创造了学习提升的机会,使潍坊刺绣的传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潍坊刺绣日后的传承、繁荣储存了更多的后备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孙浩程 实习记者 周文清 潍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