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从大通道电车到新型双源无轨电车,从多拉快跑到内涵丰富的车厢服务……山东省青岛市最古老的无轨电车线路——2路已运营60余载,承担了青岛东西老城区市民的日常出行。这条线路展现了青岛公交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见证着青岛的历史变迁,更是老一辈青岛人的*家记忆。
过去,2路运行的铰接式可控硅件无轨电车。
如今,2路运营的双源无轨电车。
从零起步 见证青岛60载变迁
“过去,中山路是青岛集吃喝玩逛为一体的大商圈。乘2路‘大辫子’电车到中山路玩耍、购物是我们很多老青岛人的独特记忆。”青岛市78岁的老人于润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2路是台东到中山路的唯一公交线,家住在台东老邮电局附近的他,每天都要坐2路车去中山路上班。
一条线路,一段线网,见证着青岛公交60多年的变化。早在1959年,青岛市就成立了电车筹备处,选派部分人员到北京学习整流和维修技术、部分人员到天津学习架线技术,还有一部分人员则分别到北京、上海学习驾驶技术。1960年,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区开始修建无轨电车。靠着靠前代公交电车工人手拉肩扛,岛城竖起了靠前根电车线路水泥杆。
1960年10月,从火车站至青岛市立医院的电车线路架设完成通车,全长约2.3千米,配备3辆车。这是2路的前身,也是青岛乃至山东的首条无轨电车线路,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公交出行体验,拉开了青岛公交节能、环保的序幕。
随着无轨电车线网不断架设完成,无轨电车通达的地方越来越多。1963年1月,从西镇至延安路广场的线路被正式编号为2路,全长7.7千米。1985年,2路再次延长0.31千米,将终点站设为手表厂站。历经60多年,2路仍然沿着上世纪规划建成的线网运行着。
作为当时青岛市区通往火车站及中山路的主要公交线路,2路运送了无数乘客,更见证了中山路的盛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住李村、四方的市民先乘公交3路,再换乘2路到中山路逛街,车上人多的时候车门都不容易关上。”2路驾驶员姜桂起回忆道,当时的中山路商铺林立,街上拎着大包小包的人特别多,有时候路上堵到电车都开不过去。“不过,随着台东商圈、李村商圈等陆续兴起,市民逛街购物有了更多选择,中山路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他不禁感叹。
2路见证青岛60多年变迁。
倾情服务 薪火相传练就绝活
作为青岛首条电车线路,2路底蕴深厚,班组更是用细心与温情,成为乘客的贴心人、文明服务的排头兵。这种服务精神代代传承,并不断被赋予新内涵。该线路自开通以来已获市级以上荣誉400多项,先后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全国人大代表2名、山东省劳动模范3名。
线路刚开通时,2路驾驶员和乘务员以女性居多,且大多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被乘客亲切地称为“大辫子嫚”。凭借优质的车厢服务,这个班组被市民称作“姐妹班”,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等众多荣誉。“枫叶红2路电车姐妹班”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像亲人、朋友一样关心服务乘客。
“1989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拖着残疾的腿赶2路公交车去单位。因为头天晚上下了雪,路很滑,走起来更艰难。2路乘务员看到了我,不仅让司机等我,还主动下来搀扶。”说起当年的情景,72岁的老人朱长柱记忆犹新。从那之后,朱长柱便与“姐妹班”结缘,不仅坐公交车受照顾,在生活上也得到了很多帮助。“洗衣、做饭,帮我过生日,逢年过节来看望,跟亲人一样。”朱长柱感激地说,只要遇到难事,“姐妹班”成员就想方设法帮着解决。32年间,“姐妹班”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照顾朱长柱老人已经成为传统。
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一碗水、老秒表、活地图、问不倒”到如今的“爱心专座、小扇子、暖扶手”等特色服务,2路班组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始于乘客需求,终于乘客满意”的服务内涵。为更好服务乘客,班组还专门成立了语言艺术探讨小组,经过反复探讨、琢磨,总结出服务中常用的礼貌用语,并在班组推广。通过“不用着急,我们等您”等亲切话语,2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人情化、友情化、亲情化。
传承劳模精神,丰富服务内涵。2016年,2路率先成立了“董文香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在继承总结优秀服务经验的同时,持续创新车厢服务。2路成为公交劳模文化的传承地,也逐渐成为青岛公交行业的一面旗帜。“我们一直注重劳模精神的传承和培育,通过技术比武、服务培训等方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将劳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态度和‘创造、创新、创业’的工作激情传递给每位员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简称市北巴士)总经理李伟说。
近年来,2路驾驶员主动学习英语、哑语等,为特需乘客提供精准服务。目前,路线正在推广“八个有”服务,努力提供更高品质的车厢服务,同时还与青岛第十七中学联合打造“绘画公交”。
2路班组在车厢内练习手语。
“姐妹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装备升级 践行绿色出行理念
从服务到车辆,2路一直走在青岛公交行业前列。“现在运行的双源无轨电车有空调,冬暖夏凉,还采用了多种‘黑科技’,这在以前压根不敢想。”在2路工作了20余年的驾驶员董文香说,以前电车都是大通道,轮胎压过的沙土会从通道的中缝飞进车厢,一天下来整个人灰头土脸的。
2018年起,2路车辆逐渐更换为双源无轨电车。“新换的电车自带电池,既能搭杆跑,又能脱杆运行。”董文香说,特别是自动搭杆功能为驾驶员省了不少事,以前颠簸路段电车掉杆了,驾驶员要下车把线杆拽回线网上,力气小的女驾驶员一个人还搞不定。如今,2路运行的50辆车全部为宇通双源无轨电车,配备客舱自动喷淋灭火等装置,乘坐更舒适,运行更安全。
除了无轨电车,市北巴士还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用行动践行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截至目前,市北巴士共有639辆公交车,其中双源无轨电车108辆,实现全部新能源化和清洁能源化。
如何选好用好新能源公交车?市北巴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首先从全生命周期选购车辆,从全生命周期看车辆购置、使用等费用,不局限于采购成本或维护成本。其次,根据青岛气候、地形等实际情况选择适用车型。”市北巴士技术信息部部长王京年告诉记者,青岛空气湿度大且盐分较高,车辆锈蚀开始时间更早,锈蚀程度也更严重,因此选车时会优先考虑车身骨架及内外蒙皮的抗腐蚀性,更青睐全车电泳车辆。
青岛地处丘陵地带,坡道较多,特别是老城区道路窄路口多,经常要半坡起步。王京年告诉记者,考虑到冬季雨雪霜冻天气车辆下坡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新购车辆均安装了EBS系统。
为保障无轨电车安全、高效运行,早在2017年,市北巴士靠前分公司停车场内就建成挂网充电位28个,成为山东省首家采用无轨电车驻站智能充电模式的公交企业。
为解决场站面积受限无法建设足够充电桩等问题,市北巴士率先采用立体式智能充电系统,除了常见的在线充电,还能通过架设在场站内的“空中”充电装置为电车充电。
“先投资建设变电站,再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充电桩,这是目前满足电动车充电的主要方式。但需要足够的土地和资金。”王京年介绍,立体式智能充电系统则是根据双源充电的特点,对充电装置的建设和布局进行了合理优化,无需新建变电站,只要架设“空中”充电装置即可,令充电更智能、灵活。“双源无轨电车回到场站后自动搭杆就能充电,不需要驾驶员或其他人员操作,并且通过检测中心后台可实时监测在线充电的电车。后台可自动检测电车亏电情况,并优先对电量少的车辆进行充电。”王京年说,公司目前已经在申请有关双源无轨电车立体式智能充电系统的国家发明专利,可解决国内双源无轨电车充电受场地、时长、人力限制等问题。
“红叶红”志愿者帮助老人修理马扎。
品牌引领 红叶传情幸福随行
从“有车坐”到“坐好车”,从丰富公交服务到升级硬件设施……市北巴士广泛调研市民出行需求,不断优化线网,提供更精准、更多样化的服务。
在此背景下,“红叶红”服务品牌应运而生,将品牌文化与市民高品质公交出行紧密结合,致力于加速公交服务丰富升级。“红叶红”品牌标识由“心”形轮廓包裹红色枫叶组成,其中“心”表示市北巴士扎根主业、惠及民生,同时寓意其红心永向党、一心为乘客;“叶”形表示从公司这棵大树汲取文化养分,每位员工好似一片红叶,都是企业精神的践行者,叶脉呈“北”字样,寓意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
“红叶红”品牌以市民需求为努力方向。针对近年来走失人口增多问题,2018年,市北巴士基于“红叶红”品牌开创了“带您回家”项目。借助公交线网密、驾驶员主观能动性强、官方微信和网络平台信息传播广、志愿管理机制完善、同媒体和交管部门联动多等优势,市北巴士积极帮助走失人员早日回家。截至目前,“带您回家”项目已帮助220余位走失人员找到家人。
“‘红叶红’品牌把公交服务与社会需求高度融合,将服务延伸至车厢外,展现了我们‘尊重每一位乘客,关爱每一位员工’的核心价值观。”李伟说,他们基于“红叶红”还开展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自2017年成立志愿服务队以来,“红叶红”志愿者每周两次走进社区、敬老院等,开展义剪、修理小家电、分发环保袋等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红叶红”不仅是一个服务品牌,更是市北巴士践行高品质服务理念的缩影。“我们以‘红叶红’为主体,以运营服务、志愿服务、典型培树、社会公益为星系,以‘带您回家’‘枫叶红2路电车姐妹班’等子服务品牌为星,不断把‘红叶红’外化延伸,形成‘1+4+n品牌体系’,持续丰富提升公交服务。”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董事长李青说。
品牌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近年来,市北巴士不断改善和提升职工工作环境,先后建设了标准化的职工休息室、更衣室、爱心妈妈小屋、EAP职工情绪宣泄室等,同时完善职工健康管理综合保障项目,激发职工主人翁和责任意识,凝聚起了幸福公交的发展合力。
“红叶红”志愿者为老人爱心义剪
“红叶红”志愿者开展“带您回家”项目宣传。
本文来自【中国交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