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沉没海底70年后,悲剧巨轮“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终于在1985年被海洋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发现。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性的轰动,但在谈及将这艘巨轮打捞上岸的话题时,几乎所有的海洋专家都沉默了。

让这一海底巨物重见天日不好吗?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专家们为何会表示碰都不可以碰这艘巨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件事。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绝密协议

“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发现,源于巴拉德与美国海军达成的一纸绝密协议。

2018年,美国媒体曾报道巴拉德发现“泰坦尼克号”背后的真相,那其实源于一场意外,当时他更迫切的任务是搜寻美国的两艘核潜艇。

这两艘核潜艇在大西洋沉没后,一直不见踪影,美国军方不希望将潜艇的行踪暴露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便率先发起了行动,找到了巴拉德帮忙。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碰巧,当时巴拉德也有求于美国军方。他正在研制一种遥控的水下航行器,但是资金短缺,需要寻找一个可靠的外部支援。

双方一拍即合,巴拉德对外声称自己在找 “泰坦尼克号” ,背地里则是在找 “蝎子号” “长尾鲨号” ——就是那两艘不见踪影的核潜艇。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美国海军作战部的副司令员罗纳德·桑曼还回忆,巴拉德说过自己穷尽一生都想要找到“泰坦尼克号”。他对外公布的这个目标并不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是他自己真的想要这么去做。

为了尽快完成自己的目标,巴拉德加快了寻找“蝎子号”和“长尾鲨号”的进度。幸运的是,“长尾鲨号”在预期的时间里很快就找到了,而他在“蝎子号”上耗费的时间,要比预想得更久。

不过,在寻找“蝎子号”的过程中,巴拉德有了一些意外收获,这对于他寻找“泰坦尼克号”带来了帮助。

最后,巴拉德找到“泰坦尼克号”只花费了8天的时间,它就位于加拿大纽芬兰圣约翰以南 644 公里,以及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大约1450 公里的地方。

巨轮再度现身,一开始他当然是为自己的发现开心的,但是很快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泰坦尼克号”毕竟是一艘悲剧性的巨轮,太多的生命在这艘船上永远地葬身海底。

巴拉德意识到自己的成果不过是在“别人的坟墓上跳舞”,他很是尴尬,也表示会永远对船上的东西表示敬意和尊重,不会拿走它们。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所罗姆是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的海洋学家和潜水专家,他有着和巴拉德类似的想法。

在他看来,对“泰坦尼克号”进行打捞的行为,都充斥着强烈的商业气息。

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些电视台热衷于此,并不是为了报道什么真相,仅仅只是想从中捞上一笔。

雷德是一位北美教育科普电视制片人,他就是所罗姆攻击的那些人。他认为,打捞“泰坦尼克号”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因为上面还有很多的谜团需要科学家们去研究。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黑尔来自一个名叫 “泰坦尼克号历史学会” 的民间组织,他和所罗姆、巴拉德等人的立场一致。他认为,打捞这艘沉船既是对死者的冒犯,对于生者也不友好。那片海域应该得到保护,因为那已经成为了遇难者安息的地方,是他们的墓地,打捞沉船的人相当于是掘墓者,怎么说都让人很难接受。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除了感情层面的因素,一些加拿大海洋专家的现身说法也让打捞行为显得“不合时宜”。

他们指出,“泰坦尼克号”已经在海底沉没了很长时间,早就被海水和海洋微生物腐蚀得差不多了,就算打捞上来,也不过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

陆地上的世界也并不比海底更适合“泰坦尼克号”的保存,上岸后其还会遭受到风化、锈蚀的危险,没多久照样会消失。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尽管反对的声音很多,但是实际性的打捞行动已经开展起来了。

加尔斯科是一位海军舰船结构专家,曾参加过1996年和1998年的两次打捞行动。时隔两年下水,他观察到,“泰坦尼克号”在水下被侵蚀的速度相当快,几乎每天有多达100千克的钢铁在消失,其消失已经成为了必然。

1998年的这次打捞行动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和最成功的,有一个重达20多吨的客舱残骸在加拿大被打捞上来,负责打捞作业的是美国的RMA泰坦尼克公司,它们现在拥有“泰坦尼克号”的全部打捞权。

泰坦尼克号残骸被发现,1985年早已沉船为何至今不打捞?专家,触碰可能引发灾难

海底遗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泰坦尼克号”在海底的样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了这艘巨轮在海底的诸多细节。

在照片中,还可以看到头等舱水疗室里造型精美的瓷砖,埋入了泥浆之中的船头,早已锈迹斑斑、残破不堪的引擎等。

如今,辉煌的巨轮已经成了北大西洋海底那片400公顷土地上的一堆破铜烂铁, 它们凌乱地散落在海水中,诉说着往昔的岁月和那个悲伤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样貌,距离巴拉德首次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巴拉德曾在一篇名为 《沉睡在大西洋底的泰坦尼克号》 的文章中写道他第一次看见这艘海底巨轮的情境:

“大海把她保存得很好。虽然她的外表被海洋生物的遗体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但是甲板上柚木板的线条依然可见。双锚链和起锚机之类的东西在我们的海下拖船的频闪灯光下也很清楚。”

在巴拉德看来,“泰坦尼克号”与其说是一座坟墓,不如说是一座纪念碑。他当时还有一个神奇的发现,那就是船上那些被封存了七十三年的酒瓶子似乎都没有发生变化,似乎还能喝,甚至还能认出哪些是来自马德拉岛的白葡萄酒,哪些是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

他在文章结尾写道,他觉得“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方是安静平和的,甚至可能是最适合这场海难遇难者的安息地,它应该永远留在那里。

巴拉德还在当时拍下的一张照片中发现了一扇美丽的窗户,这扇窗户就镶嵌在二级吸烟室最左边的门上。

他将这扇窗户视为是“泰坦尼克号”生死存亡时刻,那种宁静与暴力共存的最好象征。因为在船难的剧烈撞击中,很多窗户都被弄破了,但是这扇窗户却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它的存在提示着,在这场灾难中,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像想象中的那样糟糕。

现在,“泰坦尼克号”上的很多纪念品都被保存在英格兰利物浦的默西塞德海上博物馆,其中包括从船难遇害者身上回收的表和钥匙。经历了离别与死亡,这些物件能够顺利得以回收,为那些死难者的亲属带去了最好的安慰。

除了亲属,海难中的幸存者也会来看这些纪念品,比如伯特伦·迪安和伊娃·哈特。其中,伊娃·哈特在船难发生的时候还只有7岁,她是跟着母亲逃出生天的,父亲则不幸地永远葬身于海底。

目睹这些纪念品能让她想到父亲,同时回忆起灾难发生时候的场景。当时,她看见了船是如何下沉的,也听到了那些溺水者可怕的呼救声。

或许,大海会将船只的残骸吞噬殆尽,但是记忆不会消失,过往的岁月将永远留在幸运者的记忆中,在知道、了解这个故事的人心中永存。

对于是否应该打捞“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伊娃·哈特的观点和其他很多幸存者一样,都认为它应该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因为这也是一份纪念品,就算不能被看到,但它在那里,就是最好的纪念。

到海底去

残骸没有被打捞,并不意味着就完全失去了利用价值。

在1990年代,卡梅隆拍摄那部同名巨片的时候,俄罗斯海洋研究所就租借了两艘深海潜水器用于影片的水下拍摄。

影片的全球火热,让一些旅游公司看到了商机,俄罗斯方面就打算对这两艘深海潜水艇进行循环再利用,让游客能够搭载着它们去看看大海深处的那些残骸。

这个想法吸引了很多人,报名的大多都是美国和北欧的游客。

根据报名的人数,主办方还算了一笔账,打算以后每年带60人“下海”,票价则是3.6万美元。

这项活动充满了吸引力,但是背后也隐含着一定的风险,一些俄罗斯专家就曾经站出来反对过。

但是,出主意的人并不打算轻易放弃,他们自认为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下海”经验,技术达标,对水流和地形状况也足够了解,不太容易会闹出事故。

从巴拉德带着自己的小团队“下海”发现“泰坦尼克号”的踪影,到1991年为拍摄“泰坦尼克号”纪录片17次下潜拍摄,再到为了拍摄1998年卡梅隆制作公映的版本,摄制组20次潜入到了海底,这艘沉没的巨轮一次又一次地将人们吸引到它的身边, 它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魔力场,其存在从来不是为了要重返大陆与人相见,而是要将人们带入到深海。

这样的深海之旅之后持续了很多年,越来越多人对此怀揣着热情,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意外还是在去年发生了。2023年6月18日,用于参观“泰坦尼克号”水下遗迹的载人潜水器“泰坦号”就在大西洋失踪了。

当时,潜水器上一共搭载了5名乘客,包括一位船员,还有4位商人和探险家,他们每人为这趟旅程花费了25万美金的高价,但是却没有给自己带来好运。

为了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美国的海岸警卫队和加拿大军方耗费了大量的心力。其中,加拿大方面出动了两艘水面舰艇和一架巡逻机,还在水中投放了声纳浮标,用来探听来自“泰坦号”的声音。美国军方也派出了三架C-17运输机去往加拿大纽芬兰圣约翰,协助搜救工作的开展。

这次出事的“泰坦号”的名字与“泰坦尼克号”是如此相近,是由美国一家名叫“海洋之门”的公司运营的,可以容纳5名乘客,在水下停留96小时, 这意味着一旦救援工作没能在这段时间中完成,这些乘客将面临严重的生命危险。

去年并不是“泰坦号”第一次下水,人们对其安全性的信任超过了怀疑。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名记者就曾经搭乘其下水,还描述过“泰坦号”的内部结构,说里面就像是一辆小型货车,没有座位,只有一个按钮,所有的操作都要在一个类似游戏手柄的控制器上完成。

而在“泰坦号”的安全性方面,也不是没有人发出过预警,“海洋之门”公司的前海事业务主管洛克里奇在被解雇之前,就表明过自己的忧虑。

2018年,他专门写了一份工程报告,在报告中指出“泰坦号”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测试, 称一旦它的下潜深度到达了极限值,乘客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史蒂夫·索姆利迪是“泰坦号”的设计师,他在事发后表示,担心这架潜水器已经发生了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内爆。

“泰坦号”下潜后所处的深度在3840米左右,水压非常高,一旦发生了泄漏,就可能瞬间内爆解体,潜水器中的人可能对此还浑然不觉,就要这样稀里糊涂地丧命了。

从“泰坦尼克号”到“泰坦号”,它们的命运是如此的相似。了解了惨剧背后的故事,真的很难再对专家的话视若无睹,因为很多灾难的发生并不都是因为自然意外,而是源自人祸。

或许深海才是“泰坦尼克号”的安息所在,就像巴拉德说的, 就让它安静地长眠于海底,不要再用什么打捞和观光行为去打扰死难者了,这才能最大程度地杜绝不幸的继续发生。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心如东旭"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home/8ekCBR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