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的微博新浪微博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已经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也对我们生活带来的不少的变化。无论是新闻,视频,还是一些生活知识,都能在微博上看到。
何炅,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通过《快乐大本营》,他主持机智活泼,受到很多观众的好评。他本人也有新浪微博,通过一些新媒体的方式,来增加他自身的影响力。
他是中国内地知名主持人,也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1998年主持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至今。2015年7月10日,首次跨界执导的电影《栀子花开》上映。2015年12月29日,加盟阿里音乐。可以说新浪微博,记录了他近几年的动态。
何炅发微博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平均每天都有几条。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何炅在8月28日就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微博。截至目前,他共有8000多万的粉丝,600多的关注,7000多条微博,可以说他是微博元老级的人物。
何炅主持的《快乐大本营》是周播节目。所以基本上每周都会有几条关于《快乐大本营》的微博,有些是节目的内容,也有在微博上与一些下期节目的嘉宾互动,通过何炅个人的新浪微博影响力,来宣传预热每期的节目,增加节目的影响力。他的工作,也通过新浪微博来展示。
除了《快乐大本营》,何炅其他的一些主持,活动,代言等,也会分享在新浪微博上。比如跨年晚会的信息,自己的《拜托了冰箱》的节目内容,金鹰节的主持,这些都会在他的微博上看到,也利用自己微博的影响力,去宣传自己的节目。
2015年7月10日,他首次执导的《栀子花开》上映。电影的宣传,也离不开新浪微博。早在2015年年初,拍摄《栀子花开》时,何炅就会分享一些电影拍摄的小故事,一些剧照,电影的图片,让观众们通过他的新浪微博,对自己的电影有所了解。上映后,更是以微博作为主要宣传途径,分享电影片段,电影歌曲,与影迷抽奖互动的。也有不少的观众,是通过他的新浪微博,对《栀子花开》产生了观看的兴趣。
何炅除了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工作,在出现一些负面新闻时,也通过新浪微博作出回应。
比如在2015年,对于何炅来讲,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有某认证的网友通过新浪微博爆料他“吃空饷”。何炅,于1997年毕业,编制一直属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近几年,由于何炅演艺事业繁忙,基本没回去上课,对于网友爆料“吃空饷”的传闻,何炅也是靠前时间通过新浪微博发布了相关信息。
2015年5月15日,他发布了:“我1997年毕业,留校任职到今天,学校前后安排的不同岗位的工作都努力做好。从18岁入学成为北外人,这么多年的感情和责任,初心不曾改变,只要我的存在能为北外增添一点光彩,为学生奉献一点力量,我都愿意,从来都是!抱歉让大家费心了,谢谢大家。”
短短的几十个字,是在传闻出来后的首次回应,在他回应的内容上,可能部分网友还存在着质疑。但不管怎样,通过他的回应,也让网友更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情况,也了解到他处理这件事的进度。另一方面,可以说,把这件事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两天后,也就是5月17日,何炅转发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关于同意何炅辞职的声明》,并配文道:“从07年调整岗位开始我的工资都是返还学校的,没有再拿过一分钱,也从没有以北外教师名义在外谋取私利。原本希望北外以我为荣,如果我留下让学校受争议我可以离开。不在编也会为母校继续尽心尽责,我永远是北外人!”
这条微博,可以说超快速的对“吃空饷”这个传闻作出了回应,不仅作出了回应,相关的处理措施也都包含在内。对于拿学校的钱,他的工资等情况都一一作出了回应。而对于这件事带来的负面新闻,何炅也做出了道歉,并选择了辞职,也把给学校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条微博共15万多的评论,6万多的转发,60多万的赞。大部分的粉丝、网友,都表示支持何炅的做法,并为他点赞。至此,对于他“吃空饷”的传闻,何炅通过自己的两条微博作出了靠前时间的回应。
两天后,5月19日,何炅再次通过新浪微博,对这件事的后续作出了回应。他说到:“今天回学校,站在校园里感慨万千。想起92年走进北外求学的时候,真没想到之后自己能成为一个主持人,没有北外在语言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就没有主持人何炅。我想在北外启动“何炅奖学金”,鼓励奖励那些在外语和中文演讲、主持、辩论方面有才华和突出表现的北外学子,为他们争取更多展示的舞台…”并配了一张北外的图片,和文字的全稿图。
这条微博,可以说把“吃空饷”这条新闻的负面影响几乎降为零。在曝出他“吃空饷”后,他靠前时间通过新浪微博作出了回应。在短短的4天后,不仅辞职,还在北外设了“何炅奖学金”,鼓励同学们发展得更好。当普通民众看到这些相关信息后,对何炅的又会多一分的好感。不仅靠前时间澄清相关信息,还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回报母校,报答母校。这件事的处理,发展历程,我们都可以通过何炅的新浪微博看到。也正因为通过新浪微博,让大家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不仅没有损害何炅个人的自身形象,反而还提升了。大家都对他设立奖学金的事,表示赞同和认可。可以说,新浪微博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何炅也通过新浪微博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2015年12月29日,何炅转发了高晓松的微博:“热烈欢迎@何炅入职阿里音乐集团,担任首席内容官CCO。与我和宋柯@老宅的男正式组成铁三角。同时极大提高了阿里音乐集团管理层的颜值。我们仨热诚欢迎更多怀有音乐与娱乐梦想的朋友加入阿里音乐,携手创造未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并自己配文:“昨天开了四个小时的会,有些新的想法,阿里音乐到底要做什么,内容上有什么新设定,有点期待,今后也请多多指教。当然,会后我也认真向大紧讨教了自拍心得,受益匪浅。”
从这条微博中,我们可以看到何炅又多了一个新身份,而何炅也选择了通过新浪微博来发布,不仅发布了他任职的消息,也对阿里音乐有宣传的作用。无论是之前的导演,还是现在的阿里音乐首席内容官,何炅工作上的丰富,都可以通过新浪微博看到。
关于“何炅老婆”“何炅结婚”等相关信息,在网上时不时都会看到。而有时,何炅也会通过自己的微博来澄清没有结婚等相关不实信息。
网上时不时还会传何炅汪涵不合等相关的消息。有时在采访时何炅会作出回应,有时他也会通过微博,默默地回应相关新闻。由于汪涵没有开通微博,所以何炅在微博上的回应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他们有时会主持节目,何炅就会通过微博发出合照,无形地对不合的消息作出回应。
除了一些日常工作,何炅也通过微博作出一些口误的道歉。比如在,《我是歌手》第四季歌王之战的直播现场中,何炅念错了嘉宾的英文名,事后也通过微博道歉,他说到:“恭喜我@CoCo李玟!为你开心!也感谢今晚的每一位歌手每一首歌,嘉嘉说得好,今晚大家都是无冕之王!我会记住这个幸福听歌的夜晚!然后,对不起对不起,sally! sally! sally!爱你!”
这条微博是4月9日凌晨28分发的,也就是说直播一结束何炅就作出了道歉。这样靠前时间的道歉,何炅选择了新浪微博,来把这件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浪微博上,也经常看到何炅与其他的艺人朋友进行互动。比如谢娜,黄磊等。在大家都调侃中,不知不觉也在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力。比如微博上曾有过热搜“有一种友情叫何炅谢娜”,通过微博,也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纵观何炅的微博,关于《快乐大本营》的消息是较多的。我想,这主要是《快乐大本营》作为周播节目,需要每周都进行宣传,而新浪微博这样的宣传成本非常低。只需动动手,发几十个字就行。
总之,无论是何炅自己的节目内容,相关的主持活动,代言等,还是对新闻的回应,跟朋友的互动,都可以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何炅在宣传自己的节目时,也通过自己的新浪微博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目前,何炅新浪微博的粉丝数,也位居全球前十名。
可以说,何炅在微博上的个人宣传营销是成功的,他在微博上的表现也是比较好的,充分利用这种新媒体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 作者 】15日汉双播 但佳承
【祥哥教研室】一个聚焦于互联网直播与网红的自媒体,由浙江传媒学院李新祥教授负责运营。原味刊出,敬请吐槽。
黄磊的微博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网易槽值(ID: caozhi163 )
前段时间,黄磊一条微博收获了网友26万点赞。
小女儿坦然地问爸爸:“你知道我怎么尿床的吗?”
爸爸也充满童趣地做出了回应:“你是在梦中找到了卫生间吧?”
父女俩的可爱互动羡煞旁人,也勾起不少网友的回忆。
自己小时候,可不像妹妹这么幸运。
网友在评论区回忆小时候的尿床经历
尿了床多半是要挨骂的。
曾有一份儿童夜遗尿疾病认知度的在线调研显示:
“近4成的家长会认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甚至因此责备过孩子,有些家长则为此产生焦虑情绪。”
尿床后被责骂的恐惧,至今都记忆犹新。这件玩笑般的“小事”,折射出的,却是多少父母尊重教育的缺失。
丢掉的“面子”,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都这么大了还尿床,害不害臊?”
类似的话,几乎是所有尿床小孩的噩梦。相比妹妹,这些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幸运地得到温柔回应。
还哪里敢大着胆子,跑到父母跟前去问:“你知道我是怎么尿床的吗?”
大部分家长觉得,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用责怪和羞辱的方式来督促改正。
常拿这样隐私的错误向其他人抱怨:“你看看我们家这个多不省心,总尿床。”
或者是总是拿此打趣:“也不知道是哪个小孩,4岁了还在尿裤子。”
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们有自己的理由。但给孩子留下的,可能是整个童年的阴影。
《圆桌派》里,主持人窦文涛抛出一个困扰了中国孩子们多年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父母喜欢消遣、贬损孩子?”
“你看他胖得跟猪一样。”
“你看他黑的,跟个煤球似的。”
“我们家那小子就是个笨蛋,扶不起的阿斗。”
公开评头论足,对孩子不满意,随意贬低……
这个问题孩子们无法理解,也找不到答案。
网友抱怨, “父母们总以为,孩子年纪小,就不用顾忌面子。”
网友质问父母 / 微博
两代人之间不自觉地形成地位差,父母以管理者的身份干涉孩子的生活,忘记了尊重。
有人回忆起小时候被父母当众批评的经历。尽管知道母亲心底里是疼爱自己的,但并不认同她的教育方式。希望能用私下里挨一顿打来代替。
父母们常常忽视的“尊重”,让多少人的童年蒙上一层灰暗。
父母的爱是真的,孩子的委屈也是真的
毋庸置疑,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一切是出于爱,期待他们能尽快改正错误,变得更加优秀。
爱的方式,有时却演变为成长中的痛苦。
文学家蒋勋曾说:“我们有时候不知不觉在限制孩子,甚至以爱之名,因为爱太伟大了。
事实上,爱应该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 ”
网上热议的一则视频中,女生没有按母亲的指导储存墨水,将墨水蹭到了衣服上。
母亲当街拎着衣服,高声质问:“知不知错?错在哪里!”
受责骂的小姑娘吓得已经愣住。
当众批评孩子 / 梨视频
在父母的认知中,这种丢人的当众批评对孩子的警示作用更大,也更让孩子长记性。
骂得越狠,记得越牢。
将当众批评看作有效教育手段的父母,不占少数。还有很多父母强忍心疼,故意当众批评孩子。
“妈妈以这种方式纠正你,以免走向社会之后,会吃更多苦头。”
另一则新闻里,一个小孩偷拿家里的钱去买漫画卡牌。父亲拎着孩子到卖卡牌的报亭门前,让孩子受罚。
他气的是孩子偷钱,也生气店家明知道不对劲,还把卡牌卖给孩子。
先是当着路人的面,抡起棍子要打。被制止后,强制孩子当街跪下认错。
面对大家的争议,父亲说这样惩罚“既可以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错,又可以让店家长教训。”
父亲没办法对店家表达愤怒,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街上人来人往,无数双眼睛盯着被罚跪的孩子。
简单粗暴的责怪打骂,无视自尊罚跪,真的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吗?
父亲解释,当街下跪,是执行管教孩子义务,总比放任不管的好。
他的回应,也无意中暴露了很多家长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我觉得、我是为你好……
这些父母们“想当然”的教育方式,被“亲情”与“爱”的名义包装。
“爱”本身没有错的,可错误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蒋方舟在节目里讲到,“大人与孩子的世界比例是不同的。”
很多成年人口中的玩笑,孩子们往往信以为真。
“就好像我们小的时候会真的认为自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时刻担心着爸妈把自己再扔回去。”
孩子们在乎父母给予的每一个反馈与评价。
当众的责骂羞辱和伤自尊的玩笑,像一把刀子在他们身上狠狠扎下,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
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更好,好的动机却并不代表好的结果。
如华少在《我们长大了》中所说:
“教育小孩时,不要因为动机的合法性,就忽略途径的正确性。”
教育孩子之前,记得保护他的自尊心
在父母潜移默化下形成的三观,会渐渐影响人生的下半程。
真正的爱孩子,不仅是简单地将他“养”大,也要注意维护他的自尊。
- 建立“不撒谎,不怀疑”的良性关系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重在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信任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每一句话都认同,而是代表着一种态度:
真正俯下身来,倾听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应对方式。
较好的结局,是在亲子之间建立“不撒谎,不怀疑“的信任关系。
综艺《我们长大了》里,有明星分享了让他记忆深刻的童年往事。
一节体育课上,他因为口渴,折返**室喝水。
可偏偏下课后,同班同学告诉老师,自己200元钱被偷了。作为唯一一个这段时间待在教室的同学,他被所有人怀疑了。老师直接叫了家长。
所有人当时已经不信任他,投来的目光就像看小偷一样。他倍感委屈。
可父亲来见面之后问,是不是你拿的?
他几乎绝望地回答:“不是”。
“你说不是你拿的,那就不是你。”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有最亲近的人支持信任,这让孩子心中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如果不是父亲给予的信任和肯定,这件小事在他心里,可能就演变为另外一段痛苦的回忆了。
网友评论“难怪成长得这么好,原来是父亲的原因”。
来自于父母的倾听、信任和认可,渐渐在心里埋下自尊的种子。
让他敢于承认错误,也敢于改正缺点。
- 在训斥之前,先学会理解
很多时候,孩子虽小,但并不是一个毫无思想的木头人。在“犯错”背后,或许有自己的想法。
耐心了解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的行为,是对TA最大的尊重。
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里,爸爸回家之后,看到一儿一女将地上弄得一片混乱。
麦片堆满了客厅,而孩子们正在地上吃着麦片。
看到这种场面,爸爸忍不住要发飙。
可他还是忍下脾气,轻轻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
女儿有些慌张,是因为弟弟饿哭,自己想要照顾他,就倒出了麦片,两人一起分享。
听到这里,爸爸明白了女儿并不是要故意捣乱,而是想要帮助弟弟。
一片狼藉背后,是孩子的善良和懂事。
最后,爸爸纠正了孩子乱拆麦片的行为,也肯定她的正确行为。
爸爸向女儿道谢 / 《超人回来了》
训斥孩子之前,别忘了先问一句“为什么”。
- 沟通,是缓慢但最有效的方式
“打都是为了让你长教训。”很多家长总习惯用打骂,来代替耐心的沟通和讲道理。一顿鞭子下来,孩子看起来服服帖帖。
但内心里面,不见得认同父母的观点。问题没有被解决,反而因为父母的恶劣态度,让孩子失去了沟通的欲望。
用暴力强硬地逼孩子低头,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口头上的认错。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受罚最重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成为较好的人。
平心静气地劝说沟通,说到很容易,但做到太难。
有网友分享曾看到过的“模范爸爸”。
在高铁上,小女孩不停地询问父亲,还有多久到站。同行的父亲全程没有发火,而是用温柔的语气和她沟通。告诉她现在是哪里,还有多远的距离。
为人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够更加优秀。
但在“为他们着想”的同时,也别忘记考虑他们的想法。
教育的本意不该是伤害,希望父母们最后能够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去爱。
[1]Mullangi Samyukta,Jagsi Reshma. Imposter Syndrome: Treat the Cause, Not the Symptom.[J]. JAMA,2019,322(5).
[2]王华栋. 大学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亲子联结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
[3]韩非.高中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及归因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4):8-11.
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道理,关注槽值寻找共鸣。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编辑:范洪岩
部门主任:杨小明
稿件意见请联系:010-65363351
邮箱:tousu@jks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