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

中国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矣。民国以来,朝野上下,就是争议不断,但又找不到解决的方案。基本上,是各说各话。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衍至当下,海内承平,温饱无虞,人心思古,关于繁体字是否该“翻身做主”的声音,更是甚嚣尘上。早在2008年,就有郁钧剑、黄宏等21位明星,联名递交一份“小学增设繁体字”的提案,理由是保住“中国文化的根”。次年,侨领潘庆林更是直接公布《恢复繁体字》议案,倡议花10年时间,分批废黜简体字,恢复繁体字。建言献策,此响彼应,社会众说纷纭。

更为人所知的呐喊,来自冯小刚、张国立。2015年3月4日,作为“社会贤达”,他们在会上公开呼告恢复繁体字,民间一片喝彩声。同年6月30日,某顶级大报似有意悖离国家语文政策,特意刊发长文,称赏巴蜀名学者流沙河先生的作品《正体字回家》,不仅径称“繁体字”为“正体字”,且大其声而疾呼其“魂兮归来”。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流沙河

这几则随意想到的事例,多少能够表明:近些年来,“迎回”繁体字的诉求,以往只能窃窃私语,如今已然浮出水面,且成为从民间群众到社会精英都关心迫切之事。甚至不难预见,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随着国民教育程度的整体跃升,国人文化自信心的急速增涨,越往后只怕会越棘手。2013年7月,香江某明星,就曾在微博上大言不惭,说“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华夏文明在大陆已亡”云云,岂止是秀优越感而已。

时至今日,大家也许都要问:到底有无必要恢复繁体字?恢复它,到底是重文化的表现,还是无意义的瞎折*呢?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某平台高赞回答


我个人看法,是首先得为简体字作辩护:现行“简体字”方案,不是心血来潮之举,更非随意乱搞,它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及稳固的书写脉络作为根据的。

大体上,“简体字”不仅不是“数典忘祖”,还是数千年历史潮流所趋,更经受得起检验,其正当性不容否定,不应该迎合海外,动辄贬斥为“残体字”。许多朋友,包括我身边不少好友,对“繁体字”怀有深厚感情,平素阅读、使用都以繁体居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也当受到尊重的。说深了,这是对传统文化抱有温情之意与向往之思。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日本街头,依然很多繁体汉字

但是,我们也得注意到的是,繁简之争,不是正偏之争,更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争霸赛。一些朋友,或跟风潮流,或迎合海外,动辄贬斥简体为“残体”,是不公平的。甚至有些朋友,以此出逻辑起点,主张消灭简体,全面“光复”繁体,不客气地说,这是对中国汉字的发展史缺乏了解,亦或故意闭目塞听吧!简体字也不是路边捡来的“野孩子”,它与“繁体”同出正门,都是中华文化母体一体孪生,难分彼此。

一来,汉字发展史,本就是自然简化的历史。 汉字有史三千余年,自甲骨文、金文到小篆,从小篆至隶书、楷书,一路演进,都是由繁到简的。而且,由于汉字太繁杂,不少字冗余性太高,给使用造成困扰,上上下下早就造成减省笔画的俗字,流行于世。建国后的简化工作,无非顺应趋势,且为了扫盲目的,接续了晚清以来“汉字改*”的未竟大业而已。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这种简化,不是退化,而是优化与确认。其重点,在减轻书写难度,并没丢弃汉字核心内涵,也不曾悖离造字六法,更不曾割裂汉字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传统。甚至说,冯小刚等人傲娇的“繁体字”,说“繁”较真点也是种错谬,因它与甲骨文、篆字比较,本身也是“简体字”。倘若“繁杂即正义”,岂非回到茹毛饮血时代刚好?

二者,一些朋友总以为现行简化字,是建国后找几个专家就炮制而出的,甚至还有怪罪于郭沫若的,这种厚诬也太缺乏常识了。 实际上,我们如今所用简体字,基本都可在文字演进脉络上找到依据,比如草书简写、民间俗写、同音替代等等。而简化方案所凭借之法,也都有文化渊源,不是一群教授坐屋内拍拍脑门就定下的。极个别简化字,构字理据是有所破矩,可根本性质没有损伤,记录功能也未曾削弱。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丰子恺漫画

正因其有根据、有渊源、有脉络、有法则,一经厘定,就很快为国人所熟悉、所接受,也没有对古典文化的传承造成干扰。例如,数据表明,现行简体字——尚不包括类推简化字,就有28.61%见于先秦两汉,真正属于建国后新造的简体字其实只一“帘”字,仅占388个字头的0.26%。

这些事实足以证明,明简体字自古有之,日后方案更是彼时中国,那些一流的语言文字学家们,学识和智慧的结晶。

第三,环顾历史,文字简化乃是全世界所有文字的趋势与潮流,并非中国人自贱才如此。 比如,号称极简的“拉丁字母”,自公元前7世纪出现以来,已历经约2500年的演变简化,直到所谓的“中古拉丁文字变体 (Scribal abbreviation)”,才逐渐定型而已。汉字简化,同此炎凉,不必妄自菲薄。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毕姥爷,写对几个字?

还得强调的是,当代汉字简化,表面上是人为主导、行政干预的改良工程,可此套方案是合乎汉字本身演进规律的,更是深谋远虑的结果。1949年,我国文盲率还达80%以上,小学入学率不到20%,称“文盲弱国”并不为过。稍后,政府扫盲如此成功,如此速效,简化汉字可谓居功至伟。其过,白璧微瑕,可以检讨;而其功,则造福百代,“不在禹下”。

例如,颁行《简化字总表》中,被取代繁体字共2261个,笔画总数为36236画,每字平均16画。而简化后,笔画总数为23025画,字均10.3画,每字减省5.7画。这意味着,假若写2000个简化字,将少写10000画。这是“效率即王道”的现代社会,势所必然也求之不得的。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举个例子,“乱、龟、灶、郁”等简字,若回归为繁体字“乱、竈、龟、郁”,试问有几个985高材生可以写全,而今的港台学生做笔记时哪个不怨声满道?


而且,如今的繁简之争,还存在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那些奉繁体字为“正朔”者,贬低简化字的动因,往往只是出于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自认为逼格高,而用简体字是“没文化”的表现。

如此一来,繁简之争,一扬一贬之间,往往捎带私货,暗含着“文化正统论”之争,流毒所至,常蔓延于海外人士。而大陆一些拥“繁”者,随波逐流之余,潜意识中又充斥着文化优越感,以为用繁体,是高级、有文化、有格调,是特立独行,完全堕为无聊的标榜之资。

易中天人老了要折腾(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近年来因坚持写繁体字,被群嘲较多的演员靳东

最知名的例子,是来自演员靳东、周杰、陈道明、毕姥爷等人的“繁体秀”。这几位,明明不是港澳台同胞,也并非在写书法,偏偏素日微博啥的一律舍简用繁,经常让我这等“乡下人”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梨园传统如此,真能做好表率也是桩美事,可偏偏文化底子本就不够,经常用的半通不通,还经常用错,闹出不少笑话。半懂不懂,偏执着不悔,多少也可征社会不少人的荒诞心态:即觉得使用繁体字,才更像个“文化人”吧。

所以,我常直言不讳,现今大陆太多“拥繁者”,就是一群伪文化精英。这种心态,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且会将繁简讨论引向假屎臭文的恶趣味之中,干扰客观理性的判断。文字,本质上不过记录语言的符号,工具性是其核心属性,没必要因会多划几笔——还是电脑输入的,就自诩高人一等,装腔作势地意淫出高大上的感觉出来,沦为故弄虚玄又不明所以的复古主义。

易中天:简体字并不曾干扰传统文化的传承

好在娱乐圈、文化界中人,不少人也都能拉下面子直接怼。易中天说,“即便过半的中国人看不懂繁体字,也不是问题”,甚至公然“挑衅”,“那些整幺儿子的娱乐圈人,乱竈龟郁你给我写写看”。姜文上高晓松节目,谈及此话题,更是藐视,“那些人,几斤几两不知道吗,秀什么优越感”。马未都不留情面嘲笑过。尽管,他们本都是“读古书的重度患者”。

所谓文化,贵在识其大。我想,与其在表面功夫上吆三喝四,在无聊小节上熬心费力,搬弄噱头搞吹嘘标榜,真不如埋头读一二页古人书,在微言大义上有所受用吧。


但是,也得说明的是,为简体字说公道话,并非强行粉饰其不足。得承认,现行部分简体字,的确属于“粗莽手术”,所造成的后遗症,留下了很多尴尬,应该检讨。

姜文:我是书法爱好者,但我从不赞成恢复繁体字

繁体字所以需简化,最直接动因是其笔画较繁,学习与使用都有不便,所以要稍加“裁剪”,并以行政力量加以施行和定性。可无需讳言的是,建国后的这套简化方案,因改良太急迫,实用主义思维占据上风,加上欠缺最广泛的社会讨论,不免造成一些纰漏。

有的“简化手术”,损伤了文字本身之美,使其庄严美感稀释不少;而更等而下之的,甚至导致国人认知上的混乱,无形中斩断了其血脉,完全面目全非。比如,大家素所诟病的爱(爱)、华(华)、车(车)、汉(汉)诸字,是核心部件被撤换了,让原先的形体美、构字法、意蕴感,都有不同程度的斲伤。有人调侃,“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运无车,云无雨”,这种批评不能说全无道理吧。

2008年,海外《侨报》刊文《干隆生母享尽孝子福》贻笑大方

更典型的,是把原字搞颠倒错乱了。例如,发财的“发”,跟头发的“髮”,都简写成“发”,可往上溯源,压根不是一个字,像名画家“程十髮”出典自“十髮一程”,多么优雅的名字,经此简化竟成了“发十次财”这般浓浓乡下土豪气息;再比如,钱钟书的“钟”与“钟”,复旦大学的“復”与“复”,我们早已混用到习以为常,可港台人若初来乍到瞧见,只怕得掩鼻笑半天吧。再具体而论,“斗、髪、范、干、鬍、后、裏、征、钟、鬚、御、云”这12个繁体字,其简化就是有待商榷的。

所以,我的想法似中庸的很,可确实无意和稀泥:简化方案,路径大体是对的,可的确有个别字,被搞“残”了。简化目的,本在便利,可一些不该简偏简、亦或简的不当的字,怎样完善补救,也的确该引起重视吧?

部分繁简字对照


再归结起来,繁简之争,我以为如此认识才好:简体字是既定事实,不必自惭形秽;而繁体字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传统,不应弃若敝履,今后的引导倾向,应该是“识繁用简”。

这就是说,我们的解决方案,“识繁用简”不失为良好出路。唯有如此,才能够解决中国人在语言文字上的困扰,也不会让一些问题成为问题。繁体字毕竟曾是中国文化的文字形式主体,在海外华人中仍占据中心地位,不管出于文化传承之需,还是互相交流的必要,汉字“识繁”理当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国民,无可避免需要补习的文化课。至于如何操作,才不会成为负担,则是需要更细致商讨的。

“挺繁派”与“挺简派”,近年常势同水火

判断立场,永远比判断知识容易的多。繁简之争,最麻烦之处,可能在于这压根就是一个立场之争,从而使得太多争论情绪化,失去了客观与理性。甚至可以说,繁简之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伪命题:尽管我们推广了简体字,可繁体字委实从未离开过我们,从未消失——书籍、书法、招牌等等,触目即是,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而已。它更没在文字表达上造成多大干扰,并未使得古籍的流通变得困难,对于现代电子信息化也未造成难题,且使得我们的书写、教学、扫盲省去了太多时间与麻烦。功德无量,如何可以贬斥为“残体字”。

繁简体,本就可以并存,而非二选一方案

总之, 繁体也好,简化也罢,它们都没有失去妙严法相,我们也仍然觉得它们可亲,它们全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将永远畅行在堂堂华夏与日月山川里。世上无事,庸人自扰,哪里需要啥驱逐与光复呢!

易中天的书籍推荐

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2015年4月声明已经退休。

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着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着作。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2008年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

人物评价

易老师在世俗功成名就,更多关注时事。他们都知道我的言论是什么,像易老师取得大众知名度之后,依然对公民社会,对底层强烈关注,利用自己知名度去推进社会转型,这个是让我非常非常佩服的事情。有很多公共知识分子,往往是在小圈子里有一些知名度。他们很难像易老师一样,真真正正为大众所知,很难像易老师一样挺身而出,去捍卫我们所能够认可的价值,这是让我特别佩服易老师的地方。——批评家五岳散人

今天小编带大家这位百家讲坛名嘴的藏书及爱书。

1、卡尔维诺经典: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简介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

内容简介

在《卡尔维诺经典: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我给它们每一个都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这本书是由一些短小的章节构成的,每个章节都应提供机会,让我们对某个城市或泛指意义上的城市进行反思。

推荐语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2、 给孩子读诗

内容简介

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还有诗和远方。

《给孩子读诗》愿孩子们在人之初聆听到优美动听的汉语,那可能是他们爱上阅读、走向远方的原点。

《给孩子读诗》中的一百首诗,跨越三千年历史,来自33个国度的100位诗人。这这里,泰戈尔、木心、聂鲁达,谷川俊太郎、胡适、李叔同,普希金、苏轼、史蒂文森,莎士比亚、丰子恺、安徒生……乃至无名的爱斯基摩人,排名并没有先后之分。

全书含中国古诗25首,中国近现代作品24首,外国诗歌51首。外国诗歌由39位杰出翻译家提供译本;每一首诗均配有美丽的插图,由世界各地70位画家创作

推荐语

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还有诗和远方。愿孩子们在人之初聆听到优美动听的汉语,那将是他们爱上阅读、走向远方的原点。

3、浮生六记

作者简介

沈复

字三白,号梅逸。清干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婚后夫妻俩举案齐眉、相爱甚笃,然命途多舛,常常事与愿违;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乐,耳鬓厮磨二十三年,至芸积病身故,仍情深如旧。后,沈复离家漫游,着《浮生六记》六卷,记录过往生活中点滴趣味及漫游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译注:张佳玮

1983年生于江苏无锡。以一手古今皆通的文笔独树一帜。因其性情不拘、摒弃俗流,备受读者推崇。现在法国巴黎研习艺术鉴赏。

内容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作的自传散文。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浮生六记》篇幅不过四万字,却无法用“有趣”、“精致”、“伤感”将其简单概括。俞平伯一生钟爱《浮生六记》,赞其“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林语堂则视之为知己:“读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着名主持人汪涵曾多次在节目中提起这本书,并向观众推荐:“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

推荐语

《浮生六记》篇幅不过四万字,却无法用“有趣”、“精致”、“伤感”将其简单概括。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4、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简介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20世纪英国着名作家,1900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郡。20岁出版小说*女作,33岁成为霍桑登文学奖获得者,42岁荣膺奥斯卡最佳剧本奖,代表作《消失的地平线》及《万世师表》被改编为电影,风靡全世界。

内容推荐

《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四名西方旅客意外来到坐落在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原本各自身为外交家、银行家、修女与大学毕业生的四个旅人,被命运捆绑在一起,在香格里拉遭遇了种种离奇事件。 香格里拉宛如一座世外桃源,在那里没有繁杂的琐事和无谓的纷争,陪伴人们的是肖邦的失传之曲,永不老去的少女,窗外熠熠生辉的卡拉卡尔山,和缓缓流动的时光。日月光辉庇佑下的香格里拉,究竟埋藏着怎样令人震惊的秘密?在当地长老的带领下,四名旅客一层层揭开了香格里拉之谜……

推荐语

打开《消失的地平线》,就像打开了心底一扇尘封的门,在认识的旅途中,请带上这本书与你同行。

5、 小窗幽记

作者简介

陆绍珩

字湘客,明代苏州松陵人,唐代隐逸诗人陆龟蒙后裔。

曾发愿:

一愿识尽世间好人;

二愿读尽世间好书;

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生卒年不详,天启年间(1621-1627)曾流寓北京,纂辑《醉古堂剑扫》(又名《小窗幽记》)传世。清代书商将《醉古堂剑扫》附于明人陈继儒名下,更名《小窗幽记》另行刊印出版,流传颇广。是以后世多分不清二者关系,特此正名

内容简介

明代天启年间,江南才子陆绍珩流落北京。

他目睹世态俗情,胸中块垒顿生。

何以遣穷愁?唯有读书。

于是在读书之余,陆绍珩从五十余部经史子集中,撷取精妙辞句,分成十二卷,集结成书,用以自娱。

细读之,唇齿辗转间,有醉意,有古意,有剑意,有侠气。

推荐语

细读之,唇齿辗转间,有醉意,有古意,有剑意,有狭气。

6、夜航船

作者简介

张岱,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蠹诗魔。

内容简介

《夜航船》是一部来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也是张岱这个文人眼中的大千世界。从天文地理、四方星象到三教九流、古往今来,或严肃,或幽默,或正经,或玩笑,无所不包,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1665年,六十九岁的张岱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其中并未提及《夜航船》。

1689年,张岱卒于九十三岁。《夜航船》从此湮没。

三百年后,尘封抄本现身于世,辗转入藏宁波天一阁,《夜航船》重现天日。

张岱喜欢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环,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

推荐语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难对付。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看张岱眼中的大千世界。

7、 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简介编辑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1874~1965)。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却也让他变得坚强和富有同情心。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后创作的多篇着作中无不透露出对人生、艺术、信仰的深刻剖析。

内容简介

书中的主人公“我”是伦敦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对方在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先是奔赴巴黎,后又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着人一起生活,全身心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我”在他成名后开始追溯与艺术家家曾经的来往与对方之后的人生经历。

推荐语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书中诠释的反世俗、反传统的立场,让几代读者为之潸然泪下。

8、与神对话

作者简介

[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1943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曾是电台导播,报纸主编,公共信息官员,并创办公关公司。大火毁去全部财产,婚姻四次失败,车祸几乎殒命。年过四十,风餐露宿,捡易拉罐维生。1992年2月,一次神奇的对话重启生命旅程。1995年,《与神对话》出版。成为新时代运动(New Age )三大核心着作之一

一九九五年,在他人生最低潮期,一天因写了一封愤怒信给神,没想到竟得到了回答,也因此产生了一本惊世之作—《与神对话》。然后他写出了这本曾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两年半之久的《与神对话》,之后,他整个的人生观与生活都改变了,他的人生重新走到了巅峰,甚至他的灵魂也来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创立了一个叫做“再创造”(ReCreation)的组织,专门致力在传播自己所领悟出的喜悦、真理、与爱的信念。现与妻子南茜住在美国的奥勒冈。

内容简介

书以“我”和虚构的“神”展开对话的形式出现,沃尔什很巧妙地安排“我”提出了许多令人困扰的问题,并通过“神”来予以回答。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各种关于生活的真知灼见,以及教导读者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的理念,比如爱和恐惧是所有人类行为的根本出发点、生命并非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痛苦是错误思想的结果,是你自己创造了这经验等等。在本书中,沃尔什以不容辩驳的逻辑和通俗易懂的文笔讲述了他所理解的神学、哲学和心理学,对读者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推荐语

“我的人生为什么如此失败?”从人生、世界到宇宙,这套书全方位解答各种困惑,被誉为灵魂圣经。

9、 局外人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 Camus 1913—1960),法国声名卓着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着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内容简介

《局外人》通过靠前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位寻常的年轻职员,终日麻木地生活在漫无目的惯性中,某日去海边度假,卷进一宗冲突,犯下杀人案,最后因“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一滴泪”的理由,被法庭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的故事。阐述了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生活中人类社会的荒诞和陌生感导致个体的绝望与虚无。并通过平静地记述一个小人物被司法机关“妖魔化”的整个过程,深刻地讽刺了现代法律的虚伪和愚弄的实质。

推荐语

“局外人‘,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他是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10、一九八四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 ),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Blair)。

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以《动物庄园》和《1984》而言,他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如果说,贯穿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1950年1月,奥威尔病逝,享年46岁。

内容简介

《一九八四》内容简介:《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作的一部杰出的*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二十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推荐语

具有阅读趣味的严肃小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爱如少年"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bgskBR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