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

在1998年一部名叫《不见不散》的电影里,葛优葛大爷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把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美丽的青藏高原就可以变成鱼米之乡,而大西北也会变成第二个“塞上江南”。那么喜马拉雅山真的妨碍了青藏高原成为鱼米之乡吗?如果真是这样,炸开喜马拉雅山能否改变现实?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作为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之一,喜马拉雅山脉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它西起克什米尔,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完美地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分割开。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别看喜马拉雅山脉现在如此雄伟,但是据地质考察证实,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区域还是古地中海,后来在3000万年前发生了一场连续下降的地壳运动,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

后来,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发生碰撞,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发生了一场名叫“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尚未结束,因为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喜马拉雅山脉又升高了1300~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有趣的是,最先提出炸开喜马拉雅山脉改变环境,这个想法的不是电影中的葛大爷,其实另有其人。

牟其中

商业狂人牟其中,在1997年喊出了“炸开喜马拉雅山救黄河”的口号,他声称要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上暖风从这道口子里面通过,从而改变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干旱气候,让贫瘠的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只不过随着此事热度的渐渐消散,炸开喜马拉雅山脉也就没了下文。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那么 这个方法到底是不是胡说八道?如果不是为什么没有人却将它变为现实呢?

特殊的位置和雄伟的高度

由于特殊的位置和雄伟的高度,喜马拉雅山脉在西南季风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就丢失了大部分的水分。而我国北方的寒流也因为它无法进入印度,这就造成印度一侧的巨大降水量和西*的缺水状态,尤其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年降雨量排名世界靠前,被誉为 世界雨极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不过喜马拉雅山脉并没有将暖湿气流完全阻隔,雅鲁藏布江在穿过喜马拉雅山脉时,有一个缺口,这样从印度洋到来的“西南季风”,就可以到达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地区。

西南季风随雅鲁藏布江的水系而分布

由于西南季风随雅鲁藏布江的水系而分布,西*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出从东南往西北递减的趋势,那么由此看来,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炸一个口子,让西北地区变成季风区,似乎是有理有据的。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事实上这种通过云层水汽的异地调动,来改变环境气候的构想,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它还有一个名字—— “工程气象学”

但在2006年的中国科协论证大会上,经过三年研究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登义、张文敬等教授,一致认为这个方法是不可实施的。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工程难度大、成本高

首先这项工程不仅施工难度太大,而且成本也很高。喜马拉雅山脉是一座连绵的山脉,前面我们也说过印度板块每年都在往北移动,并且喜马拉雅山脉还处于**构造带上,随随便便将其炸个口子,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即便我们将水汽成功引入,但是它们还没有到达长江和黄河时,就会提前在沿途遇冷凝结降落,这根本无法缓解西北的干旱状况。

暖流的引入必然会融化积雪

最后暖流的引入必然会融化积雪,届时我国各大干流的水量肯定会暴涨,这对尼泊尔、不丹等地势低浅的国家,无疑是一场灾难。

高原喜马拉雅深处的小江南(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高原喜马拉雅最建议去的三个地方

前一天休息时,司机师傅特别嘱咐我们早起,说今天路程较远,上午八点出发。

计划的行程是出日喀则,上318国道向西,然后在拉孜县折向南,上219国道,一直走到新定日,再上珠峰路,一路开到海拔五千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在那里过夜。所以,这天的行程说起来只有一个,就是去看珠峰。

提到珠峰大本营,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要先到定日。但在当地司机口中,日喀则有两个定日:一个新定日,是现在地图上“定日县”的位置,为协格尔镇,是为了去珠峰大本营而新建的;一个老定日,是定日县原来的县城,在协格尔以西的冈嘎。

高原上气候变幻不定,今天出发,天气竟然很好,车辆不多,也大都是前往珠峰大本营的游客。由于到了边境地区,身份证和边防证要随时准备,以便查验。沿途风景观感不错,只厕所不敢恭维。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油菜花至七月底才刚刚变黄,远处稍高一点的山脉,终年寸草不生。

休息区

休息区的厕所

过了拉孜,就开始逐渐远离雅鲁藏布江水域,海拔升高,气候也越发干燥。路边的植被逐渐稀少,离开了国道之后,车辆更为稀少,道路两边也变得宛如戈壁。休息时,我在路边捡到一个死去多时的盘羊头骨,发现羊头原来如此之小。

拉孜检查站

村落

羊头骨

过了新定日(我对这座县城毫无印象,因为根本没有进城)不远,就是珠峰公园的大门。这个大门颇为简陋,一座牌坊,上书汉文“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和一行弯弯曲曲的藏文,但就“珠穆朗玛”这几个字,立于苍莽群山之间,也足以让人神往。

珠峰国家公园大门

进门时已经超过下午四点,越野车沿着山道盘旋向上,攀向一座高峰。路旁有冰川融水汇成的小溪,越到傍晚水势越大。在山间,随处可见是方形的土包,似乎在那里立了千年。我问开车的藏族师傅,这些土包是否是什么古城的遗址,他说不是,那只是民房,建了珠峰保护区后,这里的原住民全部迁出,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我还想再多问点什么,但他是地道的藏族人,普通话有限,我又完全不懂藏语,只得作罢,默默地看着周围遗址般的土屋,历经风化,与天地浑然一体。

行到中途,后座的一个妹子突然语音有点异样。我们问她怎么了,说有点头晕,往她脸上一看,只见嘴唇乌紫,意识到是缺氧。按了一下脉搏,心跳一百二十多下,虽表面细弦却暗中坚实有力,似乎暂时没有危险。在高原上,一般不轻易吸氧,因为路途还很漫长,吸氧极易让机体产生依赖,后果反而严重。于是我们决定观察一下,看她能否自行适应。果然,过了一会,虽然海拔还在升高,她的嘴唇却逐渐由紫转红,恢复了正常。

行到山顶,就是着名的加吾拉山观景台,这个观景台海拔五千两百多米,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包括珠峰在内的5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即玛卡鲁峰(8485m)、洛子峰(8516m)、珠穆朗玛峰(8844m)、卓奥友峰(8201m)和希夏邦玛峰(8021m)。

你应该看到的样子

我实际看到的样子

通过加吾拉山口,经历了一连串蜿蜒的转弯后,就离珠峰大本营不远了。在抵达珠峰大本营之前,先会到达绒布寺,这是一座宁玛派寺庙,海拔5145米,号称是世界上*高的寺庙。从绒布寺再往前几公里,就到了珠峰大本营。

绒布寺附近(没好意思给寺庙拍照)

所谓大本营,其实不过是一条两山之间的乱石沟。整平了露出一条不算太宽的土路,路两旁搭满了帐篷,来住宿的车辆就直接停在帐篷门口。这些帐篷只在夏季会有,到了冬季,就会全部撤走,来的人就只能住在远处的绒布寺了。

珠峰大本营

大本营距离珠峰大约8公里,还可以坐景区的环保车前往前面的观景台,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我似乎坐车上去的时候乌云遮天,没有看到珠峰,倒是下来之后,在帐篷前面看到了珠峰的全貌。

住宿确实一言难尽。这里是自然保护区,除了绒布寺和一间厕所以外,没有别的固定建筑,当然只能住帐篷。帐篷价格不低,一百多元一个通铺的床位,一个帐篷要住十几个人,如果晚上要生火,还得加钱。我们由于到的时候已经很晚,阴差阳错的忘了要生火,结果看完珠峰回来,冷得够呛。

海拔图

帐篷里自然没有厕所,厕所在大本营西侧,门口有一杆路灯,亮着微光,里面两间,男左女右,各有两个蹲坑比邻而居,形式大抵和我前面那张图相似,中间没有隔断。厕所的门口,有一个穿着军大衣的藏人,靠在一个土堆上,跟所有前来如厕的人收钱。最可怕的是,即使在漆黑不见五指的深夜,见他靠着土堆,似乎已经睡着,只要你敢进厕所,他就会突然从黑暗中降临,在你背后用嘶哑的汉语,低沉地说道“2块!”,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尽管裹了棉被,套了睡袋,这一晚上还是极其寒冷,极难入睡,帐篷里呼吸声此起彼伏,也不知道是缺氧还是呼噜。迷迷糊糊到了中夜,突然走进了三五个别的游客,说是没地方住了,要跟我们挤一挤。一个妹子在我身边睡下,我听着她的呼吸,时急时缓,时断时续,估计难受得厉害,想必自己也是如此。

好不容易熬到早上,一问大家,都说没怎么睡,难受的很。司机师傅从里间出来,笑着说,我看你们身体不错啊,不少游客,当晚就受不了,要我开车带他们下去。我们相视苦笑,都说下次再来,一定要把帐篷里的炉子点上。

当然,珠峰已经看过,我大概不想再有下次。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那位张同学啊"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bUUV6f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