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碧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发挥规划引领、产业引领、合作社引领、村规民约引领作用,示范带动、同向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眼下,正是川硐街道小江口村柚子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层层梯田从山脚延伸到山顶,梯田里种植的柚子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柚子挂满枝头。当地村民石双和正带领村民抢抓时节采收成熟的柚子,丰收的喜悦也让他们喜上眉梢。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幅场景,曾经的小江口村因山多地少、没有产业、村民收入低,是碧江区8个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小江口村立足沙土、山地垂直气候的生态优势,盘活全村荒山、荒坡、耕地等闲置资源,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办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2017年以来,该村先后向上争取到区级财政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1622万元,按照管理股、土地股的模式发展精品水果碧江福柚为主的园区5200亩。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村里发展扶贫产业园后,我们都回来拿土地入股,又到产业园务工,一天有80元钱的工资,加上土地入股的股金等,一年下来收入也有近四万元钱。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川硐街道小江口村村民石双和高兴地说。
为让产业实现可持续、精品化发展,碧江区还投入1800多万元,在该村建设了集冷库储存、分销、加工包装等于一体的仓储中心,专门用来解决精品水果储存和加工包装等问题,让水果能够更快的销往市场。目前,小江口村以冰糖柚为主导,以蜂糖李、黄桃为辅的水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该村正立足山地资源,按照“优质、绿色、生态、有机”的要求,积极进行品牌创建,向精品化路线迈进,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碧江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的样板。
“2018年至2020年,小江口村连续三年通过‘三变’改*实现13个产业项目累计分红160万元,贫困户利益联结219户765人,实现我村‘户户有产业、人人有红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取得凸显成效,真正把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下一步,我村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碧江福柚附加值,在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建设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川硐街道小江口村驻村靠前书记吴迪介绍道。
滑石乡是碧江区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其生产种植的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晶莹剔透,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松软可口。因其品质优良,历史曾作为贡米进贡,而得名“白水贡米”,但长久以来,白水大米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为改变这一现状,2015年开始,碧江区决定对“白水贡米”品牌进行重塑和打造,组建了白秧坪大米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加工包装、统一订单销售的方式,把农民有序、合理组织起来,通过规模化种植、品牌化打造等方式,积极重塑“白水贡米”品牌,让原本零、散且经济效益低的白水大米重新焕发了生机。
据滑石乡白秧坪大米专业合作社产业加工负责人李叶方介绍,合作社通过完善白水贡米等产业利益连接机制,整合资金量化入股,采取“保底+效益“分红模式,覆盖群众1125户,其中脱贫户418户。按照“产业联合党委+合作社+基地+脱贫户“模式,整合各类资源,让群众零风险种植、零风险就业,动员就近坝区务工,真正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户均两亩田、增收1万元”的目标。在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合作社将继续利用产业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市场,创响“白水贡米”品牌。
近年来,滑石乡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合作联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坝区资源,成立滑石集体经济合作联社。通过对“白水贡米”品牌的打造和品质的提高,白水大米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级保护名单,先后荣获铜仁市首届绿色农产品优秀奖、铜仁市十佳优质特色农产品等称号。如今,白水大米稻谷平均收购价格每公斤达到10余元,“白水贡米”从过去的自产自销,发展成了当地的特色生态农产品,不仅如此,“白水贡米”从农家饭桌,通过电商平台走出铜仁,远销全国,实现线上线下销售。
“我们凝聚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和创造一些适应新时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做法,对推动全乡白水贡米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产业党委+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模式,把群众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了,提升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目前,全乡共种植优质白水大米水稻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同时同步推广立体绿色农业模式,采取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等措施,提高了大米品质的附加值;此外,集中连片打造白水贡米品牌,推动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进一步提高了白水大米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滑石乡老麻塘村驻村干部黄成说道。
规划引领,绘制乡村振兴蓝图;产业引领,抓住乡村振兴靠前要务;合作社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村规民约引领,厚实乡村振兴内容。碧江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精准发力,以“四个引领”集成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曾江、陈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