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篇播出内容:《恭城——桂北瑶乡 月柿满园》播出时间:2023年2月28日(周二)20:00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月柿之乡”

每年霜降过后,都少不了柿子的身影,当柿子变为挂着糖霜的柿饼,更是甜蜜了整个秋冬。

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中国主要的柿子产区之一,这里产的柿饼,形似明月,被称为“月柿”,而恭城也因此有了“月柿之乡”的美誉。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如今,恭城柿子的种植面积有22万亩,每年创造出70亿元的综合产值。靠着红红火火的柿子产业,恭城人过上了甜蜜富足的生活。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勤种果树 多攒粮食

恭城有1400多年的置县史,早在唐朝初年,就有瑶族先民迁居到此,明清时期,从湖南、广东等地迁来的瑶族移民人数达到顶峰。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风岩村俸家先祖就是在明朝时期由湖南迁徙而来的。初来乍到,想扎根不容易,这里山林间生长的野生柿树,给远道而来的人们提供了果腹之物。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就这样,俸家先祖在此安了家,平日里开荒垦殖,入冬后就上山采摘柿子,做成柿饼。不过,当时人们还是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柿饼只是被当作零食。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直到有一年,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许多地方的灾民因等不到朝廷救济,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逃荒。而俸家所在的村庄靠着储藏的柿饼熬过了荒年。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从那以后,恭城许多人家开始移栽野生柿树,种在房前屋后。勤种果树、多攒粮食的传统,也自此传承下来。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不断学习 打响“月柿”的品牌

恭城人开始大规模种植柿子树,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依靠传统的水稻、红薯等农作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活所需。

【记住乡愁】恭城,探秘瑶乡风华,感受甜蜜“柿”业的故乡情怀!

为摆脱贫困,恭城人试种过很多其他作物,但都不见成效,最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房前屋后的柿子树。李**碧也在那时试种了十几亩地。

可没想到,辛苦三年种出来的柿子做成柿饼后,却在市场上遭到了冷遇。传统家庭手工作坊做出来的月柿,水分重,秤头低,结霜也不好,与市面上畅销的柿饼相比,有很大差距。

意识这个问题,恭城人开始四处学习经验,不断改良品种,引进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几年努力下来,终于打响了“月柿”的品牌。

2015年,恭城月柿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广西恭城月柿栽培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获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柿农人均年收入也从曾经的不足800元,增长到22000元以上,足足翻了28倍。

不断进取 踏上“跨国之旅”

随着恭城月柿品质的提升,当地人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2019年,果农杨艳军瞅准机会,开始了恭城月柿的出口业务。

然而,打通出口渠道不是件容易事,光是办理各种文件就让人望而却步。要拥有具备生鲜水果出口资质的果园,要有生产加工厂,还要有外贸公司,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对于毫无经验的果农来说,这每一步都像在翻越一座高山。幸亏后来政府推出了提质增效的服务,为有意做出口贸易的村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杨艳军才把各种证件办下来了。

办完所有资料,踌躇满志的杨艳军准备了200万斤鲜柿子,决心打好出口靠前仗。然而,因为没有超大规模储存经验,等柿子到达目的地时,表皮都长了霉菌,亏得一塌糊涂。

尽管靠前笔出口生意亏了,但杨艳军却十分看得开,吃过一轮亏,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了,解决它就好了。吃一堑,长一智,恭城人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中打开了国际市场。

如今,长途运输的保鲜技术早已实现了智能化、科技化。2022年,恭城全县超过20万吨柿子出口到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今晚20:00,走进“月柿之乡”广西恭城,看瑶乡人家的甜蜜生活!

编辑 | 王琳艳

制图 | 刘晨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花花onOt"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cn/fresh/8Wk6B6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