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前台实名制”即将落地,引发关切与讨论。“来去之间”(新浪微博CEO王高飞)转引了一条媒体评论《“前台实名制”,大V早该卸马甲了》,显示传言非虚,又在一条回复中表示:前台实名针对的是100万粉丝的自媒体账号,未来最多降到50万粉丝。
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凡13条,其中有要求“规范账号运营行为”:网站平台应当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
目前网络平台实行的是“后台实名制”,前台实名化名自行决定。真在网络上作奸犯科,也不可能逍遥法外,警察很快就能找到本人。因为注册用的电话号码本身就是实名的;上网者的IP地址后台都有记录。不过,哪怕后台实名,只要本人不主动暴露自己的信息,网络账号的匿名性还是挺强的,线上道德约束也远远不如线下。
因此,对一些人来说,要维护大号已建立的安静美男子/娴静淑女之类的人设,或大号有暴露私人信息,另建小号就是了,去说一些大号不会说的话。这样,一个人的人格可以一分为三:线下是一种,在周围同事、家人眼里的正常人;大号是一种,一个拥有理想人设的形象;小号是另一种,各种阴暗、龌龊毕现。自我、超我与本我无缝切换。
匿名性更大的问题在于:某些自媒体,为了制造话题与流量,完全没有底线,用各种对立进行动员,搞“团建”,刷评论、刷热搜,以小博大,有组织地制造巨大的声量,以制造舆论、影响立法与司法进程;党同伐异,有组织地对不同意其作为与价值观的个人与机构进行超饱和攻击与滋扰、实施威胁,这已经成了公害,不断消解社会赖以生存的共识与价值观,极大地恶化了公共空间的生态。
那么让有100万甚至50万粉丝的自媒体账号前台实名,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我们不妨做一个模型分析,有一群人,每人都有一个投票权。那匿名投票与实名投票哪个更好,使每个人能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并令结果更公正?
有人认为匿名投票好:这样每个人可以没有压力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但匿名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其一,某些人可能被收买、可能被私下请托,因为最终结果是匿名的,除了互相勾兑的人之外,别人无从知道他怎么投票、对他无从产生道德压力,这种情况下,他投出的票恐怕不能称之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二,另一些人哪怕没有被收买、没有接受私下请托,他的投票倾向也未必就公正,如因为有私人恩怨就是不想让别人过。又或者纯粹因为“囚徒困境”:无论你投票支持还是反对我的心水对象,我一律投票反对,至少是不亏的,这样,一概反对就成了优势策略。有相当部分人这样想,就可以显着扭曲整体投票结果。这些投票人固然是“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与公正沾不上边。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人天性纯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收买或接受私下请托,并且在投票过程中放下私人恩怨,也不屑于进行精致利益算计,会根据候选对象本身的优劣客观地进行判断,这样的人有,但想必是少的。另外,也不排斥前述两类人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公正投票,如候选对象实在太优异/糟糕,硬要投反对票/支持票实在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也有人认为实名投票好,可以有效减少匿名投票上述两种不公正的情形,每个人的投票结果都会被其他人看到,从而让投人情票、投私人恩怨票与投精致算计票的行为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就会显着约束这类行为。
但是实名投票也不是全无问题。一是某些心性比较弱的人怕得罪人,在实名投票时不敢通过投票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投出公正的一票;二是实名投票会让派系的分化从模糊走向清晰,而不同的派系或抱团形成之后,冲突会明显化,并且可能加剧。这两点也是实施匿名投票的主要理由:让大家无压力地投票,从而限制冲突的烈度。
综上,是匿名投票还是实名投票,最终还是要看所涉机构更偏好哪些价值,需要迫切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把这个模型分析应用到前台实名制该不该实行及实行范围上?如果要解决有组织的制造舆论及有组织地对个人与机构进行超限攻击与滋扰这两个问题,那无疑应该推行前台实名制,让这些自媒体有组织的阴暗行为暴露在众人面前,接受道德阳光的炙烤。
但是,如果仅仅是100万粉丝乃至50万粉丝的自媒体账号才需要前台实名,恐怕也不足以遏制自媒体有组织的阴暗行为。
首先,有一个前台实名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实名实控人还是运营的小编?让没有决策权的人员去顶缸、去应付前台实名,怎么破?
其次,现在有组织的制造舆论以及有组织的超限攻击与滋扰,已经高度进化了。几十万或几百万粉丝的主账号先不动,让一些外围或粉丝通过小号发出恶意信息或动员信息,然后策动或耐心等待一些粉丝较少的账号进行转发,在层层转发之外,主账号再跟进转发,这样就把主账号的风险最小化。这种“戴多层套子”的方法,对部分粉丝多的自媒体账号前台实名制是很难破的,因为小号与粉丝较少的账号仍可自行其是。
陈斌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