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问我们的童年回忆是什么?相信每个年代的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但86版《西游记》一定是我们共同的答案。
作为一部脍炙人口老少咸宜的作品,《西游记》早已成为我们日常谈资的一部分,成为了童年必不可少的一环。
86版《西游记》创造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被重播3000多次,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高的电视剧,至今依然是寒暑假被重播较多的电视剧。
从这一点上看,《西游记》绝不仅仅只是一部神魔小说这么简单。
2
从人生的各个阶段来看,正如网友所说:
青春年少时,我们是无所畏惧的孙悟空;
情窦大开后,我们是敢爱敢恨的猪八戒;
身陷职场,我们是他是果敢的沙和尚;
岁月如梭,我们成了四大皆空的唐僧。
3
而在心理学角度,师徒五人又代表了“马斯洛理论”的五个层次。
心理学家马斯洛看来,人类共有五种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荣誉以及实现自我价值。
反映到《西游记》中就是,八戒追求的是生理,沙僧追求的是安全,白龙马追求的是归属,唐僧追求的是荣誉,悟空追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
取经目的不同,价值观也自然不同。这样去看,师徒五人一路上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八戒偷懒,沙僧撮合,白龙马无闻,唐僧哭啼,悟空拼命。
站在人生成长的角度,师徒五人的种种行为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4唐僧:一心向佛的坚定信念
要说师徒五人谁最窝囊,那一定非唐僧莫属。
在取经路上,唐僧不懂腾云驾雾之法,没有降妖捉怪之能。肉眼凡胎的师傅稍不留神,就被妖怪捉去。
要不是各路大神的保护和及时搭救,要不是妖怪们各种显摆,恐怕唐僧连骨头架子都没了。
唐僧的坚定意志是取经成功的关键
可正是这样一个无能的师傅,完成取经大业的首功却非他莫属。
如果没有他一心向佛,虔诚西行的坚定信念,取经团队早就散了:好耍小性子的悟空,动不动撂挑子走人,八戒常常闹着散伙,沙僧尽管任劳任怨,但凭他的手段,怕是连取经的路都找不到。
可见,信念比能力更加重要。能力决定了我们能做什么,可信念却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5悟空:敢打敢拼的孙猴子
要说取经团队里我们最想成为的人物,那悟空一定是当仁不让的靠前选择。
大闹天宫之前的“弼马温”
猴子最为人称道也是自己最看中的的成功,并不是西天取经,而是大闹天宫。
抛开大闹天宫的合理性不谈,单说这件事给悟空带来机遇。
悟空不仅通过大闹天宫使自己出现在了天庭众神的视线中,并且迫使天界认可了自己的实力。
虽然说之前的龙宫夺宝和篡改生死簿事件,也让天庭为之一惊,可那只是让众神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有点小手段的妖猴而已。
真正让众神胆寒的还是悟空打破炼丹炉,单挑雷部三十六正神,凭一己之力打穿天庭,最终迫使如来不得不自断五指化为五指山解决战斗。(值得注意的是在原着中曾提及如来之后回到婆罗双林后便圆寂了,与悟空完成极限一换一。由此可见悟空的真正实力。)
最重要的是之后才有了保唐僧西天取经,也因此获得了西天的正式编制——斗战胜佛。
试想若是没有大闹天宫,莫说是做斗战胜佛了,就连众神的法眼都入不了,连一个妖猴的称号也配不上。
所以说,能力是练出来的,而机会是闯出来的。纵使有再高的本领,没有敢打敢拼的劲头,那也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6八戒:懂示弱还很真实的呆子
八戒不仅是呆子,还是一个有智慧的呆子。
悟空和八戒都爱吹,悟空把自己往强处吹,八戒则是在把自己往弱里吹。悟空喜欢嘲笑别人,显摆自己的本领;而八戒却是作践自己,夸大自己的愚钝。
惹人怜爱的八戒
猴子吹嘘的是自己的本事,八戒吹嘘的是自己的老实。猴子说:“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倘若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镇。”猪八戒呢,则说:“若论老实,像师兄就摆一队伍,也不如我。”
八戒是有智慧的。聪明和能干,会叫人仰慕;老实却会让人信任。逞强会让人害怕地走远,示弱却能让人愉快地走进。很显然,取经队伍里,八戒人缘比悟空好;在我们眼里,八戒的人缘也高于悟空。
八戒还很真实,就好像我们自己一样,他名叫八戒,实际上却什么都不戒,他好吃,好色,爱贪小便宜,还打诳语。可他却更像是真实的自己。
我们都不喜欢装,唐僧很装。唐僧的被耻笑,衬托出八戒的真实。猪八戒的不装,使他的百无禁忌变得理直气壮。所以他活的很轻松,而带着面具的我们却活的很累。
八戒把人的小毛小病都放大夸张了,并娱乐化。我们通过纵容猪八戒来纵容自己,也通过原谅猪八戒原谅了自己。
7沙和尚:通晓人情世故的高手
在《西游记》第四十回,唐僧被红孩儿摄去,悟空听说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后,大喜过望,要去认亲。这时,沙僧却在一边泼冷水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哪里与你认什么亲耶?”
深谙人情世故的沙和尚
可悟空还是去了,结果反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了回来。正如沙僧所说:亲戚虽是亲戚,但是久不走动,自然生分多了。
对人情世故如此通透的沙僧,怎么能说是木讷呢。而沙僧的世故在后面还有几次表现。
在狮驼岭,当八戒目睹师兄被青毛狮子一口吞进肚里,回来就要分行李。出人意料的是沙僧不仅没有阻止还反问道:“分怎的?”
要说八戒向来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要散伙很正常,一向立场坚定的沙僧,怎么也破天荒地参与?
其实在之前遇到六耳猕猴时,观音曾批评唐僧说:“须得他(孙悟空)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这话虽是说给唐僧听的,但老沙听出了领导的话外音:没有孙悟空是取不了经的。现在大师兄死了,取经不可能成功,分行李才是正道。
可是,大师兄活着回来了,这让沙僧无比尴尬。但他立刻把责任推给了八戒:“你是个棺材座子,专一害人!师兄不曾死,你却说他死了,在这里干这个勾当!那里不叫将来了?”
在推脱责任后,沙僧为讨好大师兄,还向孙悟空告密说八戒“攒了些私房钱”。
由此可见,取经路上那个看似老实、忠厚的沙和尚其实有很深的城府,通晓人情世故。
8白龙马:该出手时才出手的智者
白龙马最精彩的出手,是在第三十回。其时,唐僧被妖怪变为虎精,悟空被逐回花果山,沙僧被捉,八戒战败失踪。
千钧一发之际,他乔扮宫娥,斟酒舞剑,戏耍妖魔,趁机行刺,最终手软筋麻,抵敌不住,负伤潜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白龙刺妖救师的壮举,堪于荆轲媲美。
舍我其谁的白龙马
这是取经队伍靠前次面对分崩离析的绝境,若不是白龙马在危难关头自觉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恐怕“这功果休矣”。
最后,《西游记》是四大名着中最容易理解的一部,有其独特的故事体系,对于人生也有诸多的现实意义。即使是看过无数次各个版本的《西游记》,我们还是应该却认认真真地读一次原着,领略吴承恩老先生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