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实施区域一体化综合素质评价——
让每个孩子的成长“看得见”
通讯员 王鹏妹
“初中3年,你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内心变得更加丰盈;你踊跃参加社团活动,坚持运动,身体强壮了,性情开朗了,做事沉稳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生动地记载了你的成长与变化……”河南省郑州市高新一中的一名家长欣慰地对孩子说。
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从小星星到璀璨星空,在郑州高新区中小学的校园里,新颖而富有特色的评价呈现方式,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能被看见。郑州高新区依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题校项目,坚持评价育人的立场,以大数据赋能,从区域层面一体化开展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让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浓厚育人氛围,唤醒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原动力,落实“三全育人”。
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开始,郑州高新区中小学就开展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成长档案袋”“学生素质报告手册”等方式,多维度记录学生发展信息。
然而,“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评后怎么用?”各校尚处于各自为战阶段,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都有待提高,学段间也缺少有效衔接。
2017年,郑州高新区探索实施区域一体化综合素质评价,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题校项目专家团队引领,本地高校专家队伍提供专业支持,在区域层面深度调研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研发并构建区域综合素质评价顶层设计架构,聚焦“五大维度、13个关键指标、各学段不同的核心观测点”,形成了“两学段、三层级”梯度清晰、有机衔接的评价内容,为各学校校本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范例。
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三小学有机融合综合素质评价维度,一体化评价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德育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
过去,信息采集方式比较烦琐,工作量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郑州高新区组织专家团队,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统筹建立区域智慧平台和校本平台。区域平台设置必选数据项的采集,校本平台设置可选数据项的采集,一体化采集全过程性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利用的效率。评价结果以学生成长画像的方式立体呈现,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关注和有效利用,促进了评价导向从“唯分数”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
郑州高新区靠前中学以“梧桐树成长”为外显形式,将“立德树人、吾同为公”作为树干,将“五大维度发展”作为树枝,象征每名学生数据的小树从幼苗期、茁壮期到繁茂期不断成长;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将校园之星、成长手册作为评价反馈的载体,对学生经常性行为与关键性表现的评价,以具体化、直观化地给予反馈。
这些“看得见的成长”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不断激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长和进步带来的成就感。
为了更好地改善区域评价生态、服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郑州高新区形成了高校专业支持、区域行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信息技术保障协同化推进的工作机制。一方面积极开展针对不同主体的专题培训,提高校长和教师评价素养和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定期研讨机制,重点绿色典型问题,减少重复探索,形成育人合力,并邀请高校专家团队和第三方技术支持,实时绿色各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立足育人本位,区域一体化做好顶层设计和保障机制,学校一校一策做好实施,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局长田鸿鹏表示,经过连续5年区域一体化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课程体系更加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发展水平得到显着提高,区域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