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人都知道重庆曾经有一所大学叫渝州大学,分为江北校区和井口校区。井口校区坐落在沙坪坝区井口镇先锋街一条偏僻小路的尽头,于2015年关闭。听说校园虽然荒废了,但是建筑保存得还很完好,上周连着两次去打探究竟。喜欢摄影的朋友,这里的确是一个绝好的校园风摄影创作场地,也是疫情期间唯一可以自由进入的校园了吧。
校门旁的装饰柱瓷砖已经剥落,铁门半开,染上了锈迹。向里望去,道路两侧的树木茂盛,一派蓊郁。校门口保安室形同虚设,还有221路小巴车可以开进校园内。沿着依旧平整的水泥路,很顺利地走入了校内。
进入校门,也就是踏入了三段历史,它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重庆机电学校,1952年变为重庆第二机械制造学校,1978年成为渝州大学,2001年变为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最后在2015年搬迁,留下了历经沧桑的废弃校园。
是的,这就是曾经的渝州大学。
越往里走历史越深厚,而今有三栋历史悠久的建筑仍然保留着当年的痕迹。其一是原第二机械工业学校的靠前教学楼,简称“红楼”。这栋苏联援建的建筑,也就是融智学院的图书馆,一看建筑外观就很不一般,已经被列入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砖木结构,两翼为“V”字形布局,歇山屋顶,主楼为钟楼造型,外墙红砖砌筑,设民族风格四柱门廊入口。
一楼用于书籍借阅,二楼是报刊杂志和电子阅览室,三楼不开放。据说图书馆曾是苏联人的生物实验室,三楼还有完好的用福尔马林泡着的动物尸体。可惜一把大锁锁住了大门,也锁住了我们的好奇心。
其二是原第二机械工业学校的办公楼,其三是一幢不知名的据说是民国时期的的青砖楼。
这种西南大区风貌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公共建筑为载体,形成对称布局、气势恢宏、立面严谨的建筑形式。和重庆大学民国优秀建筑群一样,这些建筑是中苏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大规模建设的见证。
如今大门紧闭,人去楼空,好像被时光封印起来。看大门上贴着的巡逻记录,还有物管公司在维护打扫,所以里面虽然荒废了,但并不脏乱,操场地面还很崭新,小花园的树叶也有打理。真的有点可惜的感觉,这么美的建筑,这么好的场地,怎么就荒了呢?不能再利用起来做点什么吗?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老建筑由于特色鲜明,被沙坪坝区当做文物保护起来,现在还有价值能够利用起来的就是不少影视剧把这里当成了绝佳外景地。王俊凯的《749》、悬疑剧《破茧》、《你好昨天》、张翰、陈乔恩的《既然青春留不住》、崔健《蓝色骨头》等,纷纷在此取景。
这个破败萧条的废弃校园,封存着我们曾经的青春,正以其独树一帜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