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暑期档1部国漫电影横空出世,很快俘获了许多网友的心,口碑和票房高涨的背后,是无数人对它诠释文化的认可和赞美。但正是这样一部打着历史题材和标签的作品,却做出了一系列改编历史的操作,从人物经历到故事地名都有删改。
从电影开播之际,就有一些人对《长安三万里》提出过质疑 ,认为官方有偏袒高适和贬低李白的嫌疑,但都被更多网友以细节感人和宣扬文化驳斥回来。
近日在洛阳搞路演的 《长安三万里》剧组,却遭到了洛阳网友的举牌抵制, 而且路演途中一网友的问题太绝, 剧组以微妙的方式作答,引爆了网上的舆论!
1.洛阳路演遭举牌抵制,小姐姐的问题很犀利
从《长安三万里》上映至今,感觉它的口碑有点两极分化,虽说票房节节高升但并非没有观众质疑和诟病,从人物建模到历史还原度,无不遭遇过观众的质疑。
但人物建模问题已被完美解决,哪怕人物再丑身材再不匀称,那都是根据古代字画陶瓷等形象为原型,但在历史还原方面,继李白人设被改后又被指“去洛阳化”!
当《长安三万里》主创团队来到洛阳路演时, 不仅有洛阳民众举着牌子抵制它,在互动环节更有小姐姐直接灵魂拷问,为何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洛阳元素?
2.网友讽刺质疑者玻璃心,篡改历史还有理了?
毕竟杜甫出生在洛阳,李杜初遇也在洛阳,李白一生也有不少时光曾在洛阳呆过,或许这些都能被称为无所谓的细节,但真正的历史难道不该尊重吗?
或许可模糊化相应事件的发生,但不该把地名直接迁移去别地,如电影出现了杜甫幼年剧情,史实上几人更没在长安碰面过,连李白的一生轨迹都没标注洛阳。
如此夸张的操作确实抛离了历史,也无怪乎有些人质疑它“去洛阳化”和抵制它,但事件出来后 更多网友认为纯粹是质疑者玻璃心,电影制作篡改历史还有理了?
3.吃“历史剧”红利太难看,彻底“去洛阳化”很离谱
那些吐槽别人玻璃心和没事找事的人,都打着《长安三万里》是电影作品而非纪录片,剧情编排可以不按史实来,何况洛阳相关剧情也不重要,删减也没毛病。
还讽刺应该自己去拍一部《洛阳三万里》 ,这种论调实在是太恶心了,毕竟剧组自己都承认了相关细节确实删改了,但给出的原因是电影以高适视觉来诠释。
高适再次沦为了工具人,《长安三万里》可是一直打着还原历史,更标注“历史剧”来定位自身, 吃着历史红利又魔改历史太难看了,彻底“去洛阳化”更是离谱。
毕竟提一嘴和标个备注在屏幕上,说白了真的不会难, 比起让人诟病这样标注不是更好吗?又或者 直接写个剧情非史实有改编,那也不至于引人吐槽。
毕竟打着历史剧的标签,却删改多处情节,把角色经历都改了不少,这很 容易误导孩子对历史人物的理解,这可是误人子弟的操作,不能只顾着吃历史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