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抗战殉国录,黄埔将领袁聘之与张敬,同日殉国英烈

一、袁聘之率部转战鲁豫边负重伤殒命

袁聘之,1940年3月29日牺牲于河南宁陵毛家楼,时任山东省第四区行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山东保安第22旅少将旅长。

袁聘之,字诏三,山东茌平县大桑乡袁家楼人,1903年生。在山东聊城省立二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当时华北封建军阀专横,人民生灵涂炭,国事面目全非,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他毅然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入第5期。 未及毕业,随军北伐,先后任排长、连长,在历次作战中屡建功勋。

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后,北伐取得胜利,全国表面统一。袁聘之有感于此,便产生继续到大学深造的念头。他毅然抛弃军队的优厚待遇,于1929年入北平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

1934年毕业后,袁聘之从事教育事业,先后任北平山东中学教员、山东省立惠民乡村师范及济南高级中学训育主任、江苏南通学院讲师等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袁聘之为了抗日救国,毅然再度投笔从戎,到军队中从事抗日工作。他先后担任山东省军事整编处参谋长,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翌年1月又兼任山东保安第22旅少将旅长。

袁聘之以一介教师能在家乡的抗日事业中得到重用和担任要职主要来自两个原因:一是时适国难,抗日形势亟须人才。袁聘之系黄埔军校早期毕业生,曾参加过北伐战争,有在基层带兵打仗的经验;二是与当时主政山东的沈鸿烈名为抗日的扩张武装的政策有关。

台儿庄战役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从徐州撤退,蒋介石电令刚接任韩复榘为山东省政府主席不久的沈鸿烈深入敌后,进行游击。 这样,沈鸿烈便成为国民政府第一个到敌后工作的省主席。

沈鸿烈原为青岛市特别市市长,任职6年,对山东的政情民俗较为熟悉。他率领省府人员和警察总队经郓城、阳谷、东平等县到达东阿县城,便把省府暂设于此。时值国共合作,全国呈现出生气蓬勃的全面抗战局面,敌后的山东也保持着国共合作的关系。

华北抗战殉国录,黄埔将领袁聘之与张敬,同日殉国英烈

沈鸿烈为适应政治气候,也根据国民党特别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制定了含有建设廉洁政府、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动员民众等内容的“八大政策”。在中共的支持下,逐渐在山东40个县,建立起政权,对日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借抗日之名大量收编散兵游勇、土匪和抗日地方武装。他先后共收编16个保安旅,3个保安师和9个保安团。

袁聘之因缘时会,被沈鸿烈提拔重用。 但是正如与他同事过的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所评价的,沈鸿烈是个热衷施展权术、阴险狡猾而又心狠手辣的人。他的进步是一时的表面的,很快就趋于反动。难能可贵的是,一生追求进步,在黄埔军校受过革命教眘的袁聘之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抗日与反共的关系问题,没有随波逐流,追随沈鸿烈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袁聘之在环境十分恶劣的山东敌后坚持抗战。 时鲁西地区日伪气焰十分嚣张,四边各县县城相继沦陷于日寇,形势十分恶劣。袁聘之为了抗日,不畏艰险,仅带随员数人,慨然赴任。上任后,他风尘仆仆,四处奔走,先后恢复并建立了四区各县抗日政府。并甘冒风险,到各地收编民团和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扩大抗日武装。

华北抗战殉国录,黄埔将领袁聘之与张敬,同日殉国英烈

他坚持敌后抗战,率部转战于临清、高唐、清平、博平、堂邑、茌平、冠县、邱县、曲周等地。每临战场指挥战斗,他不会去考虑掩护己身,冲锋不畏炮火猛烈。在短短15个月中,与日伪作战27次,歼敌600余人。

1939年3月,在着名的临清吕堂战斗中,击毙日军淸野少将司令 。清野是日军一名悍将,参加过侵略淞沪、台儿庄、鄂皖等地的战役,在侵略战争中“功勋卓着”,日本天皇授其“常胜将军”奖章。这一仗使日军嚣张气焰大大受挫,极大地鼓舞了山东敌后人民。

1940年3月,日军对我鲁西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袁聘之奉命率第22旅一部南撤,转线于河南宁陵一带,与日军周旋。宁陵地处鲁豫边界,民众的抗日发动不够深入,转战过来的袁聘之部队作战十分艰苦,终因寡不敌众,于3月29日在毛家楼陷入日军重围,在激战中袁聘之身负重伤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政部追认袁聘之为革命烈士。

后人诗颂袁聘之:时代风云军阀闹,生灵涂炭受煎熬。从戎施教多思考,富国强民都重要。日入中华遭大难,恨朝贼寇举枪刀。挥军冲杀歼倭首,鼓舞官兵斗志高。

二、张敬随张自忠血战宜城南瓜店

张敬,1940年5月16日牺牲于湖北宜城南瓜店,时任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少将高级参谋。

华北抗战殉国录,黄埔将领袁聘之与张敬,同日殉国英烈

张敬,福建福州人,1908年生。父廉卿,在厦门某钱庄当店员,靠母亲陈氏在福州做女工帮贴补家用。张敬13岁丧父,家庭生活紧张,幸得在北洋政府海军部当文书的舅父按月寄款接济,全家才得以度日。

1923年,张敬考入福州理工中学。学校距其家天皇岭较远,他每日快步往返,晚上在家帮母亲料理家务,并督促3个弟妹读书。

理工学校毕业后,张敬在舅父资助和引荐下,考入北京大学旁听生。

1928年,经人介绍,张敬南下广州投入国民革命军第11师教导团。不久,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7期步兵科。

3年后,张敬以优异成绩毕业,被选送日本炮兵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第78师直属炮兵营营长。“闽变”失败后,张敬不愿投靠蒋介石中央军,而到广西投奔李宗仁的部队。

华北抗战殉国录,黄埔将领袁聘之与张敬,同日殉国英烈

抗战爆发后,张敬随李宗仁到第五战区,任该战区育年军团上校大队长,不久改任战区司令部作战情报科科长。1939年1月,任战区干训团第3大队大队长。

同年秋,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到干训团参观,对张敬所带的大队的良好表现大为赞赏。 经长官部高参张寿龄引荐,张敬遂到张自忠的总司令部任少将高参。

1940年5月,日军为了进一步“扫荡”武汉外围,并对中国军队的“冬季攻势”进行报复,遂以其第3、第13、第39师团,独立混成第18旅团及第6、第40师团各一部,在其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沿随县、枣阳之线以北地区展开攻势,企图首先歼灭襄河以东中国军队,尔后将襄河以西中国军队压迫于宜昌附近加以围歼。

这一带主要为第五战区防区。第五战区以黄琪翔第11集团军居中,守备襄(阳)花(园)公路正面,川军第29集团军扼守襄河以东地区,张自忠第33集团军担任襄河以西的防御,孙连仲第2集团军等部守卫桐柏山以北地区。张敬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在张自忠身边参赞戎机,充当助手。

华北抗战殉国录,黄埔将领袁聘之与张敬,同日殉国英烈

本次会战一开始,张自忠就意识到这又是一场生死决战。 他所辖的第33集团军驻守河西,不是日军第一期进攻目标。但他不认为自己可以隔河静守,作壁上观,而决心主动出击,挽救危局。虽然张敬认为这样做很是冒险,凶多吉少,但他完全赞同主官这种为国舍生取义之举。

张自忠首先把自己的主力部队第38、第179师派赴河东,随后自己将身边仅有的一支机动部队马贯一的第74师两个团和集团军总部特务营共2000余人迅速集中起来,于5月6日晚冒雨由宜城北垭日东渡襄河,向北急进。

5月14日,张自忠率第74师、骑兵第9师和总部特务营在方家集侧击日军,切断了其退路,双方展开激战。

由于中国军队保密意识不强,军委会与第五战区间往来的电报均为日军截获。日平还从张自忠向蒋介石报告有关所率5个师行动的电报中了解了第33集团军的具体位置。更致命的是,日军情报部门还根据电台联络呼号及电波方向早就测知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电台的位置,在宜城东北约10公里一带的南瓜店。

于是圆部和一郎决定:集中第13、第39师闭的兵力,沿汉水东岸南下,反击张自忠集团军,令在新野以南的第3师闭撤至枣阳附近,掩护后方。

5月15日夜,日军第39师团从方家集、南营向南瓜店逼进。第二天拂晓完成对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的战术包围。

华北抗战殉国录,黄埔将领袁聘之与张敬,同日殉国英烈

天刚亮,日军在炮火支援下,向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四面围攻。张自忠决心与敌拼一死战,令非战斗人员立即撤离战场以避免做无谓的牺牲。但张敬毅然表示,要留下参战。张自忠被张敬的恳切请求所感动,同意他的请求。守军第74师英勇抗击,并不断实施反冲击,激战至下午,特务营也参加了战斗。

此刻,西渡过河或东移退入大洪山,张自忠仍可脱险。但张自忠死战之志已定,镇定指挥。战至最后,第74师与特务营弹尽力孤,伤亡殆尽。 张自忠身边只有张敬和团长洪进田、主任副官马孝奎等数人。张敬也持枪投入战斗,随护张自忠左右与敌死拼。

张自忠负伤后,由张敬代传命令。张自忠左臂又中一弹,张敬举枪冲向蜂拥而来的日军,接连击毙五六个敌人,自己身中数弹殉难。张自忠胸部又负重伤,也以身殉难。

张敬牺牲后,其遗体葬于符集镇山上。

198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政部先后追认他为抗日烈士,批准入祀福州文林山革命公墓。

后人诗颂张敬:抗日挥军到枣阳,襄河崖畔表衷肠。突遭埋伏南爪店,裂目此仇朝恶狼。战死沙场何足惜,誓同阵地共存亡。高声喊后身先士,一曲悲歌千古扬。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夏沫洛kay"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kV0B7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