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间(833——835),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节度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 后任 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杜牧在扬州任职生活多年,这里 一静一动,一步一景,皆比诗情更具画意,看不尽,道不完,也品不够。但 他由于郁郁不得志,在扬州放浪形骸,“供职之外,惟一宴游为事。”在 他离开扬州后不久,又想起了扬州迷人秋色和好友,于是投寄韩绰,深表对扬州生活的怀念和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风景独好,二十四桥月夜仍然歌舞升平,以此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首联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 隐约的青山,迢迢的江水,江南的草木枯凋,勾画出他想象中的扬州深秋景色。实际上也是在向 韩绰判官寻问,问他扬州眼下是不是这样的情景,语中流露出无限的怀念。
末联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在这二十四桥都月明如昼的夜晚,不知你在哪里叫玉人吹箫作乐呢?他和朋友分别已久,写诗问候,别的不问,只问它在何处叫玉人吹箫 , 这就显得意味深长。一方面他在扬州时肯定和 韩绰都喜欢和“玉人”们来往,听她们吹箫取乐,问这件事最能引起二人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另一方面是否由于杜牧不得志,故意玩世不恭,用开玩笑的方式排遣内心的苦闷也未可知。
全诗寄调侃于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借景抒情,情趣盎然,意境优美,